经典诗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7-06王菊莉
王菊莉
提升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夯实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语文根基,对培养学生高尚情怀与帮助学生形成多种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应当总结实践经验,灵活利用反复诵读与情境分析及延伸拓展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典诗文。
一、感受诗文韵律
经典诗文有简短、押韵等特征,古人写诗讲究平仄,阅读起来抑扬顿挫。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应当给学生传授诵读古诗文的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重音与节奏及语调等。读准重音是诵读的重要前提,而重音是指在朗读中,需重点突出的词或词组、音节。节奏不是指阅读的速度,需教师明确告知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与形式。语调是指平调与降调及声调、曲调。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诵读的技巧,有利于学生感受阅读中的感情、韵味。
比如,在教学《登鹳雀楼》一文时,诗文运用了“二二一”的节奏划分形式,教师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阅读,感受诗句的节奏。教师示范或多媒体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比较自己节奏划分的准确性。教师再通过讲解注释与译文及创作背景、赏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诗文采用了“尤”韵,韵里的字有“秋、游、留、羞、揪”等,将诗文中的“楼、流”韵中的字集合一起,便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尤”韵语音的含义。由于“尤”韵由三个元音构成,发音绵长,口型逐渐合拢,有悠远与悠长等含义,衬托出诗人的忧愁与孤独等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进行阅读,感受诗文的韵律。学生采取同桌相互诵读与反复有感情诵读等方式,让诗文中的文字跃然纸上,强化学生对诗文的语感。
二、达到互动效果
经典诗文有情景交融的表现特点,如《咏柳》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与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形象的比喻与丰富的想象力,将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呈现柳树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柳树的枝叶,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与理解,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知古诗文的文字美。学生诵读古诗文后,在脑海中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图。教师要鼓励学生用画笔将脑海中的景象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文内容与意境。
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分析古诗字句,根据古诗的情境揣摩作者的情绪,通过情境的分析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同时放大诗词的情境美,提高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积极性。在交流中,师生共同讨论柳树与作者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熏陶下,实现视野与知识面的有效拓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词中的信息,通过情境分析,让学生分析作者的诉求与传递的情感。学生在接触更多古人咏柳绝唱的诗句时,对柳树的形象感悟更加深入,切实感受柳树向人们传递春天信息的象征。
三、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教师通过对意境近似的经典诗文的对比分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与感悟诗文的情意,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丰富诗文的储备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村居》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光,前两句描写了时间与自然景物,写出了春天农村独有的迷人景色。后两句描写了儿童在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诗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欣欣向荣的气氛,似乎眼前涌动着春天的脉搏。作者将原野里的杨柳,用“拂”与“醉”等词人格化,写活了杨柳的娇姿与柔态及神韵。这首诗与贺知章的《咏柳》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首诗文均描绘了典型的春景图,从不同角度对春天的柳树进行生动描写,为美好的春光增添了生机与希望,从物到人,将早春的迷人景色渲染得淋漓尽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围绕春天中柳树的主题,为学生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比分析高鼎的其他诗文,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对作者有深层次的形象认知,帮助学生构建起以诗人的创作为主题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诗文的对比分析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在经典诗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切实从诗文的本身特征入手,通過诵读与情境分析及对比分析等教学过程,让学生融入作品中,切实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力与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