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急救措施

2021-07-06杨艳南

婚育与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剖宫产

杨艳南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临床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行剖宫产分娩的8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产后出血产妇有45例。选择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急救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根据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涉及产妇年龄、产妇流产次数、是否为多胎妊娠、是否自身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否有宫缩乏力情况等(P<0.05);经过采用Logi stic回归分析,发现剖宫术后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子宫切口撕裂、多胎妊娠、产妇年龄、流产次数、宫缩乏力等(P<0.05)。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急救措施,可利于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急救措施

分娩是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所形成独立个体的阶段,主要包括三个不同的过程。目前在产妇分娩期间,可选择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方式,前者尽可能地减少对产妇身体造成的伤害,恢复情况较好,利于对新生儿神经产生刺激,达到较好的发育效果。但是针对存在产妇难产、胎儿窘迫等危急情况时,则会选择剖宫产,能够缩短胎儿面临风险的时间。由于剖宫产对产妇的身体形成创伤,并且在产后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出血情况,对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需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针对性处理措施,从而保证产妇及胎儿在围产期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行剖宫产分娩的8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54±1.45)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6±1.31)周;其中包括初产妇544例,经产妇256例,其中产后出血产妇有45例。

1.2方法

1.2.1测量方式对产妇的出血量进行观察,在胎儿娩出后24 h失血量大于等于1000ml则属于产后出血情况。对出血量的计算则主要按照称重、容积法进行测量,并且在术中采用引流器对羊水、出血量进行抽取后并记录,采用纱布术中沾血量进行处理。

1.2.2治疗方式在观察到产妇产后早期有明显的出血情况时,应单独或联合使用如下操作:如对子宫进行适度地按摩,应用宫缩剂,缝合子宫伤口,宫腔填塞纱条,B-Lynch缝合术等,在行以上操作后产妇仍出现出血量较大情况,则需采取子宫切除方式,为降低产妇出现出血量较大风险,需为其补充血容量,同时做好预防感染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涉及产妇年龄、产妇流产次数、是否为多胎妊娠、是否自身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疾病、是否有宫缩乏力情况等(P<0.05),见表1。

表2 剖宫产产后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

2.2剖宫产产后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

经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剖宫术后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子宫切口撕裂、多胎妊娠、产妇年龄、流产次数等(P<0.05),见表2。

3讨论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方式:由于在行剖宫产手术时,会在产妇的机体上形成切口才能将胎儿取出,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在术后可能会引起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目前针对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前置胎盘:若产妇为前置胎盘,且当胎盘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处,在对子宫进行切开时,可能会导致胎盘受损,从而导致出血情况产生。在针对此情况进行处理时,快速娩出胎儿和胎盘后采取常规止血方式,若出现止血无效的情况,行宫腔纱布填塞压迫止血,但是在产前若发现存在前置胎盘情况,则需要及时地进行妊娠终止,并且做好有效预防及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子宫切口撕裂:存在研究显示,若胎头方位不正,在手术中将胎儿头部取出难度较高,则可能导致子宫切口出现撕裂情况,从而导致出血。针对此情况进行处理时,需在手术期间对胎儿头部位置、方向等进行确定,再确定行剖宫产的手术切口位置、长度,针对胎儿头部偏大者,可适当地扩大切口长度,以免造成胎头取出困难的情况,引起切口出现撕裂;并且手术医师在操作期间,需要保持平稳、轻柔的动作,以免对胎儿身体、产妇子宫等造成伤害,引起出血情况;若出现取头困难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地做好准备,避免切口撕裂伤导致出现大出血情况。(3)胎盘早剥:产妇在妊娠晚期最容易出现胎盘早剥情况,该疾病发病速度快,对母婴造成极大的威胁。因胎盘早剥出血主要因肌纤维变形,从而使子宫卒中,影响子宫收缩;胎盘、羊水等物质进入到血液中,导致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引起出血情况。针对胎盘早剥产妇,首先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止血处理,针对止血效果较差产妇则采取B-Lynuch缝合术,对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产妇积极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以免延误抢救的最佳时间,并且避免出现较严重的产后出血情况。(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若产妇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血管长期受到壓迫,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产妇血压会急剧升高,并且若在产前使用过解痉药物,则可能造成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情况。(5)宫缩乏力:由于在妊娠中后期,胎儿的体重不断地增加,导致子宫出现膨胀且不断地伸展子宫肌纤维等,导致子宫收缩出现异常,引发产后出血情况。对此类产妇产前需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并且为产妇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同时在剖宫产术中对产妇合理地使用缩宫剂,从而提高子宫收缩速度,同时还可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目的是让子宫能够顺利地收缩,经上述处理无效,可选择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治疗。(6)年龄因素:若产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产妇,则引起机体各机能出现退化情况,在剖宫产后也可能出现出血情况。(7)流产次数:若产妇存在多次流产,则会导致子宫肌退行性变,结缔组织会影响宫缩,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均导致出血量增加。(8)多胎妊娠:多胎妊娠由于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且胎盘附着面大,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更高。

由于产妇对出血知识的了解度较低,在出血后会产生较严重的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确保产妇分娩期安全。在处于妊娠期时,医护人员需告知产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胎儿及产妇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确保母婴产前安全性;同时为产妇讲解在妊娠期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熬夜情况,需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制定合理膳食计划,医护人员则需要告知家属每日为产妇准备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少刺激、少油腻的食物,从而确保妊娠期产妇营养均衡。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指导产妇完成适度的运动,运动时间及运动量按照产妇实际情况确定,从而达到增强产妇机体免疫力的目的,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涉及产妇年龄、产妇流产次数、是否为多胎妊娠、是否自身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否有宫缩乏力情况等(P<0.05);经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发现对产妇行剖宫术后引起出血的原因包括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子宫切口撕裂、多胎妊娠、产妇年龄、流产次数、宫缩乏力等(P<0.05);由此可见,需对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重点关注,观察产妇与胎儿的情况,从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会对产妇与胎儿造成极大伤害,尽早地采取急救措施可有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