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土民俗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1-07-06孙永胜
孙永胜
【内容摘要】英语教学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的教学,还应该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的社会使命。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由于过度重视外来思想文化,而忽视了对本国的文化与启示及乡土民俗文化的传播,甚至存在文化真空现象,因此广大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融入乡土民俗文化,在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开拓中国文化的对外传输渠道。
【关键词】乡土民俗 英语教学 德育教育
目前,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但是英语教学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的教学,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方式是比较注重引进国外的文化思想,而对本国的乡土民俗文化不够重视,造成文化流失。因此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弘扬中国民俗文化,让学生在掌握外语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我们的民俗文化底蕴,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一、民俗文化与英语语言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是一种包含关系,同时语言优势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的教学中要尽量与民俗文化对接,让学生能够在地域文化中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文化,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并对英语产生地域文化情感。民俗文化中包含着风俗习惯,这种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形成的一种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信仰和礼仪规则,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婚丧嫁娶等都有一定的风俗习惯。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可以引入英美文化,但是尽量要与地域文化进行结合,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同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也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构建词汇、语法、修辞等英语知识框架的同时,能够主动结合民俗文化,完善英语文化体系的建设。
二、民俗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价值体现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已经普及“体验式教学”,但是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真正的价值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以传播英美文化为主,课堂上缺失民俗文化的元素。英美文化虽然有很多精华和可取之出,但是与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难以在学习中找到参与感和归属感,而且在学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也找不到真正的依据。民俗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下积累形成的,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故事性等特点,而且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传统道德及美德的规范,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引入民俗文化这一教学元素,能够增强课堂的体验性,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仅能够汲取英美文化精华,更能对中华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民俗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很多英语教师虽然也在尝试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语教学课堂中,但是受各种客观及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收效不大。而且很多时候民俗文化的融入还流于形式,基本停留在表面现象,只是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民俗文化,无法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优秀的民俗文化内容。
1.教师对民俗文化在学生英语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尤其是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学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桎梏,教师在教学中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应试技巧上,只是一味的加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在文化传播上也仅限于文本中涉及的一些英美文化,对本土文化提及得少,而且很少会有深入展开的教学。在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甚至全部内容,对语言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理解几乎是空白的。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多为教师传授的英美文化表象,学生也倾向于直接把西方语言文化进行照搬照抄,英语课堂上的文化仅限于西方文化,民俗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
2.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传播力不强
随着英语教育的不断改革,各个阶段的英语教育在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也在不断丰富,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总体上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多为英美文化,追求的是国际潮流,在全球性文化元素的传播上占据主体。由于外来文化具有一定的新鲜性,有些文化会给人强烈的时尚感,所以学生对西方文化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在这种教学形势下,民俗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传播就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由于英语文本身针对民俗文化的内容较少,多为英美文化。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习惯性侧重对英美文化的傳播,因此民俗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传播力度不够。
四、民俗文化在英语课堂上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1.重视民俗文化,构建新的英语教学体系
高度重视民俗文化就要从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入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编写教材、学生英语知识体系构建、教育教学体系构建、评价考核等多个方面入手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一方面,在教材编写时要将民俗文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去。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地域特色浓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中要适当编写进民俗文化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俗文化,这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民俗文化中的头饰文化,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可以结合文本给学生适当教授民间头饰文化,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头饰的变化展开对文化的论述。还有服饰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服饰变化也是历史文化的一个展现方面,通过对这些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生加入历史元素,并以此为切入点把民俗文化与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民俗文化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把国家文化的发展过程与英语学习之间建立关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在教学中将民俗文化转化为语言文化,形成各种以英语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元素,渗透给学生,实现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传达高尚的民族情怀,也能够有效的将民俗文化与西方文化对比、接轨,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鉴别力。
2.实现教师团队的优化升级,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师团队的优化升级是开展优质英语教学的关键,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实现乡土民俗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提升英语教师的民俗素养是做好乡土民俗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前提。现阶段,各阶段英语教育中存在民俗文化缺失的问题,英语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素养方面出发,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将民俗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进程。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储备,掌握科学的英语教学方法,并且能够在课堂上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素养,具有广泛的视野,对中国乡土民俗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与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同时,教师要保持尊重和弘扬本土民俗文化的正确姿态,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改变对西方文化盲从的心态,坚定民族自信,保持一颗责任心和使命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广大英语教师要以语言文化为根基,不断改革英语的教学理念。用现代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突出课堂角色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权威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导作用。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传播乡土民俗文化,向学生们展示多元的乡土文化和价值,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3.创设良好条件优化评价体系
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有利于多元化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相关部门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需要解决目前我国各阶段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对民俗文化重视不够,传播力度不够等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均衡的语言教学环境。配备必要的语言教学资源和工具,让学生能够自助了解并搜集各种民俗文化,在德育培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各阶段的特点,积极开展校内、校外英语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英语文化交流座谈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等,在语言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西方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进行对比,了解其差异性,加深对本土民俗文化的理解。为科学检验乡土民俗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要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开展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考试成绩的评价指标,还要有过程评价指标指标,即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进行客观、科学的观察和评估,这种评估要具有持续性。在评价指标设置中,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考试成绩、学习态度、德育表现、语言交流等多种指标纳入其中。同时还要将教师的教学效果纳入评估体系,重点项目指标是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渗透指标及效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要参与自评和互评当中,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够从更加科学的视角跟进学生的英语德育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各个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中,需要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融入民俗文化,在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文化交流等目的,以此提高英语教学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小萍,郭龙.试论民俗文化与外语教学[J].校园英语,2019(41):140.
[2]赵淑兰.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滲透探究[J].中学生英语,2019(18):47.
[3]范瑶,毛军社,吴沙沙.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9(4):16-17.
[4]郭志斌.民俗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高考,2018(8):1.
[5]赵杨飏.论多模态话语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2):71-73.
[6]周斐芳.英语普及下中国民俗文化的缺失调查[J].新余学院学报,2012,17(1):29-32.
[7]张翠霞.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因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0):54-56.
[8]吴同. 新课程教材中语言目标与文化意识目标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633).】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侯家川镇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