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调肝合剂联合针刺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排卵及不良情绪状态的临床观察

2021-07-06莫颖茵沈瑞扬陈谊明沈坚华谭桂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障碍性合剂不孕症

莫颖茵 沈瑞扬 陈谊明 沈坚华 谭桂云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 510140

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目前不孕症的发病率已达15%~20%,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育年龄的推后及生活压力增大,不孕症已成为当今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约占女性不孕症患者的25%~30%[1]。大量临床数据显示,排卵功能障碍主要包括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卵泡发育不良、小卵泡排卵、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并因黄体功能不全、子宫内膜容受性差而引起孕育率下降、流产率上升,严重威胁着女性生殖健康[2-4]。现代医学认为排卵是需要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协调作用下完成,任何环节出现异常均能影响卵巢排卵功能,而导致不孕的发生[5]。随着生殖技术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西医药物治疗多应用来曲唑、氯米芬等促排卵药物促使卵泡生长,排卵后应用孕激素给予黄体支持,但临床中发现往往出现高排低孕的现象,患者的自身痛苦感及不良情绪并未得到彻底解决[6]。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因素与不孕症间存在着互动性的循环促进和制约机制。由于治疗时间长,患者的负性情绪释放出“紧张激素”从而影响排卵及受孕过程。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生殖医生越发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摸索出一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一个热点及难点。我们采用补肾调肝合剂联合针刺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诊断为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32.13±4.46)岁;对照组年龄(29.97±5.10)岁。(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罗颂平、谈勇主编的《中医妇科学》及Marcelle I.Cedars原著、乔杰主译的《不孕症》中的有关内容。(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罗颂平、谈勇主编的《中医妇科学》(201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及沈坚华主编的《沈坚华中医临证心镜》(2010年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制定。主症:婚久不孕,腰骶酸痛,经前乳胀。次症:月经失调,耳鸣或耳聋,性欲减退,失眠健忘,头目眩晕,急躁易怒,小腹胀痛,胸胁胀满,嗳气不舒。舌脉象: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以上主症必见,次症符合2个以上,参照舌脉即可确诊。(3)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以肾虚肝郁为主证,近3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者;②年龄范围为18~45岁,已婚,有生育要求者;③研究对象及家属知情同意;④具备随访条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补肾调肝合剂联合针刺进行治疗。补肾调肝合剂(批号:粤XZz20010012)。主要成分: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熟地黄、鹿茸、柴胡、枳壳等,具有补肾填精、疏肝解郁之功效。性状为棕黑色液体,味甜、微苦。规格:每瓶装120 ml。用法用量:口服,1次40 ml,3次/d,服前适当摇匀。针灸:选人中、天枢、气海、关元、中极、大赫、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针刺前嘱患者不宜过饱过饥,排空二便,取仰卧位,穴位常规酒精消毒,使用环球牌0.32 mm×40 mm针灸针进行针刺治疗,人中穴向上斜刺0.3寸,不行针,其余穴位直刺0.5寸,提插至得气,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后留针20 min,每周2次,经期正常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予枸缘酸氯米芬片(法地兰)50 mg口服,1次/d,连服5 d。3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即治疗半年后进行疗效评估。若未满2个疗程已获得妊娠,则疗程提早结束。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治疗周期、排卵周期及排卵率(排卵周期/治疗周期);(3)妊娠率(妊娠人数/治疗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总排卵及妊娠率比较治疗组总治疗周期156个,排卵周期113个,排卵率为72.44%(113/156),平均排卵周期3.77个,妊娠率为46.67%(14/30)。对照组总治疗周期155个,排卵周期135个,总排卵率为87.10%(135/155),平均排卵周期4.50个,妊娠率为33.33%(10/30)。治疗组1—3月、4—6月排卵率、妊娠率及总妊娠率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排卵率较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

2.2 中医证候评分、SDS、SAS评分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分,±s)

注:治疗组采用补肾调肝合剂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并指导同房治疗;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48.90±7.96 18.40±8.80ab 46.80±9.04 38.30±8.83a SAS评分44.50±7.71 36.86±5.53ab 40.87±8.49 39.43±7.75 SDS评分45.51±9.27 35.80±6.82ab 41.17±8.98 38.86±7.35

3 讨 论

生育是人类繁衍的一种极其普遍的生理现象,但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理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和方式的改变,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常常发生在高度内向、不稳定或情感过分压抑的人群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由排卵功能障碍导致的不孕症,其发病原因与社会心理因素有更为密切的关系[7]。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对排卵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逐步深入的研究,治疗方案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完善,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但由于促排卵类药物会导致宫颈黏液状态不良,一方面不利于精子通过,另一方面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及容受性,从而影响受精卵着床,仍存在着“高排低孕”的现象。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问题也引起医学的广泛关注。

中医学认为排卵障碍与肾虚肝郁有关[8]。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很多文献指出,补肾疏肝类药物通过补肾填精、疏肝理气、调畅气血,使不孕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得以恢复,使得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强,促进受精卵着床。本研究采用广东省名中医沈坚华主任医师经验方制作而成的中成药补肾调肝合剂,调补肝肾,阴阳双补,经20余年的临床研究证实,补肾调肝合剂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子宫卵巢形态及功能[9-11]。现代研究表明,针药联合在提高排卵率、妊娠率及改善卵巢动脉血流方面有显著疗效[12]。

由于不良情绪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调节机制失常,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分泌,导致排卵功能异常,包括卵泡发育不良、小卵泡排卵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发生。又因大部分女性每月排卵只有1次,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疗程较长,从而影响了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及增加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中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4—6月总排卵率较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3月、4—6月排卵率、妊娠率及总妊娠率均较对照组高,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补肾调肝合剂联合针刺治疗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患者身心愉悦,考虑此法能补肾疏肝调理气血之效,且在针灸的治疗过程中医患了解交流时间增加,有利于患者调畅情志。今后可以此为研究方向,增加样本量及多中心研究,推广从多方法、多靶点进行整体调理,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障碍性合剂不孕症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假排卵与不孕症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100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