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锚式滑板体系的设计及框构桥顶进施工控制
2021-07-06董成
董 成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沈阳市 110015)
城市框构桥为城市道路穿越既有道路的立体交叉工程,施工工法主要有明挖法、盖挖法、顶推法、暗挖法等。工程方案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场地、交通导改条件、地下管线、构筑物、覆土厚度、地质条件、工期、造价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结合实际工程,对采用自锚式滑板体系的顶推法施工框构桥进行研究及分析。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沈阳市五爱街/南二环互通立交中匝道S线下穿南北向城市主干道青年大街,为控制性节点工程,S线为双向六车道,现状青年大街为双向十车道,交叉角度为86.27°,工程效果图如图1。
图1 工程效果图
框构桥所在位置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表层为市政路面结构,厚度为0.8m;第二层为杂填土,以松散状态为主,稍湿,主要由碎石、碎砖、粘性土等组成,厚度范围1.5~7.4m;第三层为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摇振反应无,刀切面稍有光泽,土质均匀,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第四层为中砂,黄褐色,稍密,稍湿-很湿,石英-长石质,棱角形,混粒结构,级配良好,含少量黏性土。地下水位位于框构桥底板标高以下3.5m。
本工程特点主要有:
(1)框构桥顶覆土厚度为1.0~1.3m,覆土厚度小。
(2)顶进长度长、箱体体积大。
(3)上部主干道青年大街交通流量大,需严格控制路面沉降量,施工过程中不允许中断交通。
(4)为节省工期,S线其他位置的道路路槽施工与框构桥顶推施工需同步进行,即常规重力式后背梁无实施条件。
2 工程方案设计
框构桥箱宽25.6m,横向分两箱,箱长51.61m;顶、底板厚0.8m,侧墙厚0.8m,中墙0.6m,箱高7.0m,平面布置详见图2。框构桥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根据工程场地情况,青年大街东侧地下有地铁结构,不适宜做顶推工作坑,故将工作坑选在青年大街西侧,自西向东一次顶推就位,框构桥顶进位置路线两侧采用桩式挡土墙支护,在场地四角各做一个集水井,收集场地积水。
图2 滑板上顶推框构桥平面布置图
滑板体系及后背梁等结构设计主要取决于顶推框构桥的顶力大小,准确计算顶力是自锚式滑板体系设计的关键。
2.1 顶力计算
顶推框构桥的顶力,根据顶进长度、土的性质、地下水情况、框构桥外形及施工方法等因素[1],按下式计算:
Pmax=Kn[μ1Qk1+μ2(Qk1+Qk2)+2μ3Fk+R2AR]
式中:Pmax—最大顶力设计值(kN);
Kn—增大系数,取1.2;
μ1—框构桥顶面与其上覆土间的摩擦系数,涂石蜡为0.17~0.34,本工程采用0.17;
μ2—框构桥底板与基底土的摩擦系数,取0.7;
μ3—框构桥侧面与土体的摩擦系数;
Qk1—框构桥顶上荷载标准值(kN),按平均覆土厚度1.1m计算,取2947t;
Qk2—框构桥自重标准值(kN),取7545t;
Fk—框构桥单侧土压力合力标准值(kN),根据实际勘测情况土体为黄粘土及部分杂土,属于稳定土层,取0;
R2—刃角单位面积正面阻力;
AR—刃角正面积,取1.28m2。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Pmax为9490.8t。框构桥顶推力P随框构桥顶推行进长度L动态变化,根据润滑隔离层情况,起动顶推力取1283t;保持此顶力至底板前端脱离滑板,从底板接触土体始,顶推力P逐步增加,至顶板刃角接触青年大街路堤顶力P达到5281.5t,此后随框构桥入土深度逐渐增加至Pmax。
2.2 自锚式滑板体系设计
为保证S线路槽开挖正常进行,顶推后背梁后无土体支撑,顶推支撑力主要由滑板与土体间摩擦力、滑板与后背梁的重力来提供,形成自锚式滑板体系。为增大滑板与土体间摩擦力,滑板下换填2.0m块石,滑板采用格构式混凝土结构,格构间填充块石,在滑板与后背梁间采用规格为15-7预应力钢绞线连接[2]。
滑板厚度为0.5m,格构纵、横梁采用宽0.5m,高1.5m钢筋混凝土结构,后背梁采用5.9m×4.0m断面,每道纵梁内采用4束15-7钢绞线与后背梁连接,张拉力控制值采用1323kN,润滑隔离层采用3mm石蜡+1mm滑石粉+塑料薄膜。滑板体系构造详见图3。
图3 滑板上框构桥立面布置图
3 工程施工流程
框构桥主体采用顶推法施工,施工流程如下:
(1)S线路基两侧及青年大街北侧采用桩基支护。
(2)开挖框构桥主体工作坑。
(3)做滑板、导向墩、隔离层、后背梁、纵横梁等,形成自锚式滑板体系。
(4)框构桥主体钢筋绑扎及混凝土的浇注。混凝土的浇注需特别注意混凝土水化热影响,待框构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顶推作业。
(5)框构桥从“起动”后沿滑板空顶使刃角入土直至就位,总行程约为框构桥的长度加路基的高度。
框构桥顶推施工过程包括挖土、运土、开镐、顶进、回镐、换顶铁、接长车道、测量、校正等工作。
4 工程施工监测要点
框构桥顶推启动时,需逐渐加压,并对设备及滑板、后背梁等进行检查,顶程≤0.5m,随挖随顶,遵循“小步快跑”原则。
施工过程中,需主要监测以下内容:
(1)桥体轴线方向、桥体高程的监测。
(2)桥体结构变形、应力监测。
(3)顶推系统的监测:滑板变形、后背梁变形监测,顶力系统监测。
(4)现状青年大街道路变形监测。
在顶进过程中应对所有监测内容进行连续监测、记录和分析,及时进行相应的控制、调整。
5 工程施工控制
框构桥顶进过程中,须坚持“预防为主,校正为辅”的原则,以便稳步前进。
框构桥顶进过程中,左右偏差的校正分以下几种情况:开始时,框构桥在滑板上顶进,此时由于前进摩阻力小,极易发生方向偏差,应该依靠框构桥两侧的导向墩,进行校正;框构桥入土初期,方向校正最为重要,因为大部分框构桥顶入路基后,再进行校正,比较困难,因此框构桥刚入土就把正方向,避免发生误差,为后续顶推顺利实施打下基础,此阶段可采用调整两侧顶推力或增加侧刃角阻力的办法校正方向。框构桥顶进过程中,为防止过大的高程偏差,通常采用以下校正方法:
(1)加大刃角阻力,使框构桥避免“低头”:适当加大刃角阻力增加抬头弯矩,尤其是上部刃角的阻力,是阻止框构桥低头的有效措施。但刃角阻力过大,会造成路基土体变形加大。
(2)顶推施工过程中,框构桥进入青年大街路基后,若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者船头下沉时,应及时调整施工措施[3],采用铺砌块石、浇注混凝土、设置混凝土导梁等措施,提高地基强度,消除不利影响。
(3)发现箱涵有“抬头”现象时,应在刃角处适当超挖,以减少阻力,增加低头弯矩[4]。当框构桥重心行进到开始超挖点附近时,框构桥高程才逐渐发生变化,而校正效果方见效。因此采用超挖调整抬头,过程较长,避免大量超挖,造成事故。
6 结论
本工程通过自锚式滑板体系的设计及精确的施工控制,既保证了现状主干道青年大街的正常通行,又保证了新建线路的安全质量和工程进度。
(1)通过自锚式滑板体系设计减少后背梁后填土,路基开挖与框构桥顶推可同步施工,互不制约,为工程进度节省大量时间。
(2)顶推施工中遵循“小步快跑”原则,随挖随顶,及时监控、调整,避免误差累积,可有效控制顶进误差。
(3)顶进框构桥过程中“抬头”误差调整难度不大,及时发现,通过适当超挖可及时调整,“低头”误差调整难度较大,且调整周期长,应通过及时观测,通过调整地基土强度、增加刃角阻力等措施,避免误差累积,可有效控制此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