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翻滚法起毛起球新旧标准差异分析
2021-07-06吴超霞
吴超霞
(上海偶帛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上海 201615)
0 引言
服装在日常的穿着或洗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表面粗糙的接触面,长时间或多次的摩擦作用使得织物表面易于发生起毛起球现象,但任何一个消费者并不希望遇见这样的结果。消费者对所购或将购买的服装面料起球的容忍程度与服装的用途密切相关。
织物起球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织物表面纤维纠缠形成毛球,以及暴露在织物表面的纤维和毛球脱落的速度,而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与纤维的长度、细度、表面光洁度、截面形状、力学性能、纱线的性能与结构、织物的组织结构、穿着环境与时间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就从侧面表明了不同织物表面变化的复杂性。
目前,针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我国已经制定了GB/T 4802《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系列标准(GB/T 4802.1圆轨迹法、GB/T 4802.2改型马丁代尔法、GB/T 4802.3起球箱法、GB/T 4802.4随机翻滚法)。其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7月31日联合发布了GB/T 4802.4—2020《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以下简称“新版标准”),并且已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主要针对随机翻滚法测试织物起毛起球的新旧方法标准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希望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提供帮助。
1 主要技术变化
新版标准与GB/T 4802.4—2009《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4 部分:随机翻滚法》(以下简称“旧版标准”)相比,在适用范围、术语、引用文件、测试要求、评级方式、报出结果等技术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修改了适用范围,增加了不适用标准的织物类型;新增“缠绕”“毡化”两个术语;将内衬材料更换为“聚氯丁二烯”,但经相关方同意后仍可采用“软木内衬”;更改了取样方式,要求取样时要与织物的经向(纵向)或纬向(横向)呈约45°;将“每个试验仓内放入一个试样”的测试程序,修改为“同一样品的3 个试样放在一个试验仓中”;将30 min的测试修改为5 min、15 min和30 min 3 个阶段的测试;评级方式修改为对每一个试样分别进行起毛评级、起球评级、毡化评级;报出结果为最后一个测试阶段样品最终的起毛级数、起球级数、毡化级数等;增加了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等3个附录(A、B、C)。
2 新旧标准差异
2.1 适用范围
在利用随机翻滚测试仪测定织物起毛、起球和毡化性能的基础上,新版标准对他们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机织物和针织物(包括起绒织物)的起毛、起球和毡化性能的测试方法。对于不能自由翻滚的织物,不能用此法进行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相比于2009 版标准,新版标准的适用范围更加明确、全面,让人一目了然。
2.2 术语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为了让标准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标准,在2009版标准的基础上,2020新版标准新增了缠绕、毡化2 个术语,并给出明确的定义。试验时,试样卷绕在叶轮上或附着在试验仓内壁上,导致无法自由翻滚,就是缠绕;起绒织物表面伸出的纤维纠缠在一起,形成无序的规则,表面产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就是毡化。
此外,鉴于新版标准中内衬材料的变化,标准引用文件还增加了GB/T 6031—2017《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硬度的测定(10 IRHD~100 IRHD)》(此标准制定时参照了ISO 48∶2010 IDT国际标准)。
2.3 内衬材料
新版标准将试验所用的内衬材料更换为聚氯丁二烯,这与2009 版标准所用的内衬材料——软木圆筒衬垫(452 mm×146 mm×1.5 mm,且使用1 h后需要更换)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所用聚氯丁二烯的厚度为(3.2±0.4)mm,硬度为60~70 IRHD。当然,经相关方同意,试验时也可用软木内衬代替聚氯丁二烯内衬,但相应的测试时间需要进行调整(是使用聚氯丁二烯内衬测试时间的2 倍)。同时还需注意,软木内衬每一面使用1 h后应进行更换。
2.4 试验及评级
新版标准与旧版标准,无论是在试验参与测试的材料、取样方式和测试程序,还是在评级方式和报告结果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详见表1。
表1 2020版与2009版标准在试验、评级等方面的差异
2.5 新增附录
2.5.1 附录A
新增的附录A是一种规范性附录,明确规定了仪器的核查内容和内衬准备的条件。对于仪器的核查,可由实验室内部设备管理人员完成,也可以委托供应商完成。核查时,需要对随机翻滚测试仪的计时器、传送带的张力和转速进行核查,并使用已知起球级数的、实验室内部标准织物核查仪器的使用性能。同时,仪器的核查次数可根据其使用频率进行确定:每天都需使用的,核查频次为1次/月;偶尔需要使用的,只要在新的测试周期开始前进行核查。
对于聚氯丁二烯内衬材料,需要先使用蘸有清洗剂(由温水与IEC标准洗涤剂A按质量比70∶100~80∶100 混合制成)的尼龙毛刷进行清洗,然后再用水彻底清洗。若使用新的聚氯丁二烯内衬,则需要进行磨合,然后进行清洗、干燥。磨合或每次使用后的聚氯乙烯内衬,在重新使用前应进行1 次清洗,且将清洗后的内衬置于自然环境中干燥,并置于标准大气环境中调湿后使用。
2.5.2 附录B
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提供了区别标准正文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试样更换程序。对3 个试样重复进行每个阶段的测试时,每个阶段取出评级后需要再放入试验仓继续测试,直到完成总测试时间。为了优化试验时间,每个阶段测试结束后放入1个新的试样替代1个原有试样。比如:准备6个试样,5个标识编号并封边,剩下的1个用于评级参考;第1 阶段放置1、2、3 试样,测试5 min;第2 阶段测试前,需取出1,放入4,测试15 min;第3阶段测试前,需取出2,放入5,测试30 min;每个试样测试的时间分别为5 min、15 min、30 min、25 min、15 min。
2.5.3 附录C
附录C也是资料性附录,解释了改型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和随机翻滚法适合于某类织物起球性能的测试。在随机翻滚法和起球箱法两种试验中,主要通过试样和具有温和摩擦表面的软木内衬或聚氯丁二烯内衬两者之间的随机摩擦获得织物表面的外观变化。其中,随机翻滚法可以更好地反映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起球状况,非常适合用于测试克重较高的针织物(套头毛衫、起绒织物)。起绒产品进行起球测试后的表面外观变化与常规织物的起球测试后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际上为毡化),因而不可以按照起球评级的方法进行评级,需要采用特殊的评级方法(详见标准原文的毡化评级)。
与GB/T 4802.2(改型马丁代尔法)和GB/T 4802.3(起球箱法)相比,GB/T 4802.4可提供织物随测试时间增加(5 min、15 min、30 min)其表面外观变化的进展情况。GB/T 4802.2 更加适合用于机织物的起球性能测试,测试时织物的表面外观变化是通过试样与相同织物或参考磨料织物之间的规则摩擦实现的。
3 结论
新版标准在内衬材料、取样方式、测试程序、测试时间、评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检测机构和企业的相关质量控制人员应仔细研读标准,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从而提升人员技术能力。同时,应加强同类别实验室间的起毛起球及毡化性能的比对测试,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