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水题材在寿山石雕刻中的运用

2021-07-06林永鹏

名家名作 2021年6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石雕

林永鹏

寿山石是华夏瑰宝,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在工艺美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山水题材雕刻在寿山石雕中运用范围广、历史悠久,有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故宫藏品清代雍正年间的“万国咸宁”玺,就随形雕刻一幅山水人物画,设计精美,栩栩如生,由此可见山水题材寿山石雕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清末民初,雕刻大师林清卿将雕刻与中国画结合,将山水雕刻提高到新的境界,从此,山水题材寿山石雕成为一种比较独立、成熟的艺术形式。

山水题材寿山石雕有许多创作要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比较成熟,但还存在许多创新发展的空间。本文对山水题材寿山石雕的创作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论述。

一、创作技能储备

山水题材是寿山石雕中的大类,但是要想做好并不容易,需要雕刻者具备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技术基础,这一题材包罗万象,因此,要求雕刻者成为综合性人才,具备多方面的技能。

《龙门峡道中》

首先,雕刻者要掌握“相石”的技能。广义的山水题材设计的具体元素非常广泛,包含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瓜果等,而寿山石材料本身也具有丰富的色彩、复杂的质地,要想将题材、原料二者巧妙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因材施艺是设计的基础,根据原料颜色、质地的特征进行构图,趋利避害,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运用材料,还要学会巧妙地掩饰瑕疵,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利用材料的纹理、俏色等特点设计作品。

其次,设计制作山水题材的寿山石雕,雕刻者需要“胸中有山林”, 下刀之先,心开一境,通过巧妙的想象,先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然后用毛笔在石面上描绘出图画,将雕艺与画理融为一体。这是一项需要积累的基本功,是人的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和长期实践经验的叠加效应,以刀为笔,以写意为尚,作品设计简练而富有韵味,才能耐人寻味。

寿山石山水题材作品要根据不同石材、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结合具体实际进行设计创作。山有多重特征,有的险峻,有的葱郁,有的连绵起伏,构图时要善于抓住这些特征,并通过雕刻展现出来,突出不同山水独有的个性。

《祥云映日流》

具体而言,在雕刻过程中要善于借形就势,以寿山石原料的形状作为基础,设计山水的气势,雕刻时要注意轻重,方中带圆,形成斧劈之势,来体现山的苍劲磅礴、浑厚雄壮。

二、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借鉴

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其他艺术形式学习、借鉴的宝库。山水画无论是构图还是技法都已经非常成熟,是寿山石雕山水题材参考的“资料库”。

在山水国画中,无论哪种事物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山要有气势,讲求气脉相连、峰峦跌宕;水要有灵性,必须山涧倾泻、峡谷流潺,并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溪流水浪,以显“为有源头活水来”。山水结构布局要做到实中求虚、虚中求实,密中求疏、疏中求密,以体现山川之骨和山川之气,即画论所说的“气韵”。

这样的气韵也是寿山石雕中需要借鉴的,优秀的山水石雕作品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和模仿,而是融入思考的艺术化表达,这样的思考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构图和布局。山水寿山石要以中国画为师,由表及里,学习其构图、布局、内容、韵味,以此作为作品艺术水平提升的途径。

另外,山水画是一个多元融合的复杂体。古代画论有言:“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由此可见,山水画并非只有“山水”两种元素,而是山石草木、水雾云烟、寺院村落等一系列事物的综合,怎样将这些事物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中国画中处处都有讲究。同理,在寿山石雕刻中也应借鉴这样的表现手法,青山绿水离不开绿树红花,优秀的寿山石雕作品必须兼容并蓄。具体而言,雕山水要先雕树,即行话所说“树必先立”。树要阴阳向背,树枝的姿态要灵活,曲折适当,不能太生硬;树干要有粗有细、有断有续,互相穿插,与山势、水流呼应,形成互补之势,共同组成一幅灵动的画面。

山水雕刻中的云彩也是表现力的集中呈现。对云的雕刻,多数要用到俏色巧雕,但是云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作品主题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势和气势的补充。塑造云纹时可参考传统国画的表现手法,做到自然、生动、有机互补。

三、意境是寿山石山水的灵魂

无论是国画还是寿山石雕,都讲究用意境来表达作品的美。意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很多时候只可意会,简单来说,意境就是用简单有限的艺术手法去表达宏大、深邃、无限的审美空间,言有尽,意无穷,以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意境所体现的是作品丰富的形式、深远的内涵,是一种审美水平的提升,只有立意高远、个性鲜明的寿山石雕,才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意境是一个时代总体审美特征的隐喻,所谓“言有尽,意无穷”,优秀的雕刻作品要以意蕴取胜,通过独特的意境吸引人,令人精神愉悦。

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山有秀险,水有软硬。画家熟悉名山大川的特色,做到了胸有成竹,妙笔生花,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寿山石雕的创作也是如此,雕刻者唯有做到熟悉自然、了解自然,才可以雕刻出画意诗情,在三维空间里表现出与中国画气质相通的意境,游刃有余地表现峰峦叠嶂、层次奇崛。寿山石山水作品,刀法要做到圆润、浑厚,构图别开生面, “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要在方寸之间体现自然之真,这不仅是石头与艺术的融合,还是两者气质、气韵的融会贯通。

山水意境有许多独特的审美品位。比如,通常会渲染崇尚自然的心境、清静无为的状态,即道家所说“道法自然”,意味着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效仿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思想境界。在寿山石雕中,这一思想体现为作品的思想高度,即不拘泥于山水本身,而是通过山水表现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寿山石雕中的山水塑造意境时讲究 “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呈现出“自然统一的人世”以及“人性化的自然风情”,这又和“相石”“因材施艺”的理念暗合。另一方面,这种天人合一体现在山水作品中人的地位上,在山水意境的体现中,人物通常不是画面主体,但又经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寿山石山水雕刻中的人,有时是垂钓老翁,有时是饮酒的隐士,有时又是登高望远的诗人……无论以何种形象出现,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又是寿山石雕“人情味”的反映。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石雕
不灭的初心(节选)
八闽大地 一览千年寿山石文化
梦想的力量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寿山石 文化支撑市场
兽医也能做“御医”
拍卖会成为寿山石市场助推器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