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研究
2021-07-05王毅
王毅
摘要:在社会大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地质灾害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地质灾害一旦无法预防就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秩序带来严重的破话,甚至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是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及社会财产损失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还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基于此,本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具体评估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
为落实以人为本方针,应确保区内各工程建设不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防止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保障建设工程正常运行,进而加速当地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应对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做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前预防,防止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
1.1分级评估、备案的原则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一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門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估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局)备案;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二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评估报告报市(地)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三级评估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1.2分区(段)评估的原则
依据评估区(段)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以及拟建工程的特点,将评估区划分为若干个危险性程度不同的区域。将不同的评估区(段)按照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并按区(段)对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估,将评估区(段)划分为适宜性差、基本适宜、适宜三级。
1.3就高不就低的评估原则
同一区(段)内有多种地质灾害共存时,按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危险性级别。如果在同一区(段)同时存在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发育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强发育地裂缝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则按照就高不就低的评估原则,将该区(段)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土地适宜性差。
1.4对建设场地压覆矿产资源的评估原则
若评估区内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区内下伏矿产一旦遭到开采,会引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对评估区内地表建筑工程及设施造成极度严重的破坏,则拟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评估区内下伏矿产未遭到开采时,则拟建工程不会受到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鉴于此种情况,对压覆矿产区,若下伏矿产尚未遭到开采时,可以通过与矿权方协商解决预留足够的保护煤柱,则下伏开采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不参与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1工程建设加剧崩塌的危险性预测评估
在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加剧的地质灾害为不稳定斜坡发生崩塌。不稳定斜坡在施工振动等外力作用下,坡面应力场将会发生改变,有加剧不稳定斜坡失稳引发崩塌的可能,特别在雨季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加剧引发崩塌灾害的范围一般在坡体的前缘一带,对拟建建筑物以及施工人员和设备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和危害。预测评估:不稳定斜坡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大,造成的损失小,危险性小。
2.2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崩塌的危险性预测评估
不稳定斜坡的坡面未做任何防护处理,筑路、建房等工程活动均在斜坡坡脚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削坡占地,使削坡地面形态发生改变,形成了高陡人工边坡,在坡体前缘局部地段拉张裂缝发育,坡体较为破碎,坡脚陡,边坡具较好的临空条件,规模小,稳定性较差。不稳定斜坡在强降水或受到强烈振动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斜坡失稳,崩塌规模增大,影响范围进一步加大。不稳定斜坡会对通向场地的道路、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危害和威胁方式主要为压埋,潜在经济损失约为30万元,威胁人员小于3人,所造成的损失小。预测评估场地遭受不稳定斜坡的可能性较大、损失小、危险性小。评估区的土层有第四系粉土层,该土层分布于评估区地表,疏松,具大孔隙具湿陷性,湿陷性土层深度一般为1~2m,为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轻微。经实地调查,评估区未见落水洞、竖井、陷穴等危害,在工程建设中可产生湿陷性,对工程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小。预测评估场地遭受该土层湿陷性的的可能性小、损失小、危险性小。
三、当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方面,结合现今人口不断增长,向自然界不断索取后,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造成的环境问题,人的过度开采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后,极易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结合目前的工程建设情况结合地质环境和工程特征来说,预测当前工程建设最容易发生的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崩塌(滑坡);②地面沉降,而这类地质事故发生后在建设期内主要的受灾人群为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以及项目建设的施工方,工程完工后的受灾人群主要是周围的居民住户或建筑物等等。
3.1崩塌
崩塌分为挖方边坡崩塌、填方边坡崩塌、河岸崩塌、基坑崩塌等几种。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平整后的厂区由于标高、切坡、地块的不同,挖方边坡灾害的危险程度也不同。在发生强降雨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危害周边的建筑、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的财产及生命安全。相对来说,在挖方中,低矮的边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低,因此潜在的危险性相对低;中等边坡地质灾害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中等,潜在的危险性相对高,高边坡的地质发育强度强,潜在的危害性最大。填方边坡在没有工程处理措施等情况的保护下,发生崩塌的可能性就较大。一般来说,工程建设人员会采用挡墙支挡的等方式来进行相应的保护,并对其回填的土质进行压实处理。但是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也会危及到周边的建筑物、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等,一般来说,填方边坡崩塌和挖方边坡潜在的危险性和情况类似。河岸边坡相对挖方边坡、填方边坡来说,相对稳定,但经过长期河流的冲刷,产生崩塌的可能性也不断的加剧,特别是在洪水泛滥及河水流量增加时,对河岸的冲刷力度也会不断地加大。这时就容易出现崩塌;其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筑队对河岸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挤压,这样增加河堤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基坑崩塌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积水的影响,土体本身的重量增加,相应的抗剪强度降低,就会诱使基坑发生变形。一般来说,下部的土层为风化岩层,因此危害性相对较小。
3.2沉降
没有经过压实处理的填土层由于上方的负荷过大及自重固结,便会发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危险的群体主要是地基较矮的建筑物及地面。发生地质灾害和危险性的系数和地面沉降量息息相关。沉降量高则危害大,沉降量低则危害较小。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相关建议
4.1日常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通常来说,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当是一整套完备的措施,分为保护、勘察、预防、监测几方面。首先,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的压实责任主体,切实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相辅相成,应当和谐共处,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质特点,进行合理的开采,并加大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验收红线。其次,相关工作者也要进一步的突破,对地质灾害的勘察和监测力度加大,根据地质特点和地貌条件,针对性的分析不同的地质环境更容易发生哪些地质灾害,这样便可以有效进行防护。再者,研究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地質灾害信息系统,同时应及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还能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因此今后,研究者应当在全面化提升和完善监控和信息系统方面下苦工,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为未来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4.2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比于其他地质灾害,滑坡可谓是最普遍的一种灾害,滑坡的发生一般非常突然,并且危害性非常大。在日常对滑坡防治过程中,主要是重在预防及监测,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防护措施,这样便可大程度的降低滑坡的产生和带来的危害。在容易出现滑坡的区域,应当尽可能的减少工程建设的规模,更要尽量避免人为开挖坡脚,减少人为的影响。如实在没办法避免人工切坡放坡时,便应选择合理的放坡坡率,同时做好坡面的防护和支挡、排水措施等,尽可能的减少降雨或地表水入渗坡体的可能性。此外,还应提升预警和监测的范围。
4.3崩塌灾害的防治措施
崩塌对于地质灾害来说属于其中的一种突发性的灾害。在崩塌时,许多人群都不能做到及时撤离和有效补救,因此,研究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醒人们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在进行边坡处理和填土处理的时候,应当重视崩塌地质灾害的一个防护工作,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崩塌现象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器械设备的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人员的伤害程度。由于不同的坡度的危险性不同,因此对极易发生崩塌的区域,应当建立起有效的指导和防护措施,同时应当与有关部门沟通在遇到此类情况时能够尽快的疏散周围的人群。此外,应当在人群中宣贯一些崩塌保护小妙招等,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4.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中还有一类常见灾害是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具有时间短、速度快等特点。在进行此类地质灾害防治的时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应当做一定的阻挡措施以防止泥石流的突然发生。比如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中,可以种植一定的树木花草作为保护层,因为种植树木具有稳固土地的作用,更能够提升当地土壤的一个稳固性,有效地过滤岩土和防止岩石的脱落。若不幸发生了泥石流,这类植物也能有效地缓解泥石流降落的速度,为现场人员提供足够的时间疏散人群撤离现场,必要时应当在泥石流频发的区域建立一套科学的方案,这样能够分散和规避该自然灾害的产生,降低对附近人员的损伤。
4.5地面塌陷灾害的防治
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往往突如其来,这是因为他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容易被人所察觉。但它的发生也伴随着一定的预兆,例如它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因此,对此类的地质灾害主要是重在监测和预防。例如,再去进行地下开采的时候,应当要求在能开采的范围内极其合理的开采,避免开采过度,并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开采过程中禁止无关人员入内及居住,而对于溶岩区域更要注意地下水的有序抽排,避免地下水的剧烈变动时腐蚀上层的土质,这样就容易导致地面坍塌的地质灾害情况发生。
4.6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开展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首要原则,为了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或者是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来降低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就需要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通过此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矿山和周围地质环境,定期观测和分析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地段,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来预测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或者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
结语:
对评价为可能造成或者遭受地质灾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参考文献
[1]钱淏.工程勘察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研究[J].探索科学,2020(5):8-9.
[2]周建中,刘忠敏,张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其半定量分析法在罗家寨气田内部集输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7,19(1):47-51,80.
[3]张影,林俊.丰城互通连接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263-264.
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