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05杨玉荣李文艳赵曼曼

婚育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

杨玉荣 李文艳 赵曼曼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选取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35例,在参照组患者护理中单独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試验组患者护理中加用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感知控制力(应用CAS-R量表)、负性情绪情况(应用SAS及SDS量表)、生活质量情况(应用SF-36量表)。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CAS-R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CAS-R评分(32.25±5.03分)高于参照组(27.54±4.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6,P<0.05);试验组SAS、SDS评分(35.14±4.94分、41.19±5.17分)低于参照组(42.08±5.16分、46.85±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8、4.509,均P<0.05;试验组SF-36评分(78.69±12.36分)高于参照组(67.42±1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7,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感知控制力,改善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脂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脂质在动脉内膜上沉积,并形成斑块,致使动脉腔狭窄、血流受阻,出现心绞痛表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据统计,我国冠心病患病率289.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整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冠心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但是很多患者由于对相关知识缺乏充分认识,会产生不同程度抵制情绪,影响治疗。而且冠心病被公认为身心疾病,任何社会及心理因素均可导致行为习惯改变,促使发病,故冠心病的护理问题备受关注。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认知行为关注较少,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认知行为干预,强调通过认知指导、行为干预,促进认知行为改变,减少抵制情绪,优化心理状况,提升自身控制力,改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选取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35例。参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94±8.11)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5.67±1.33)年;冠心病类型:心律失常7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8.02±8.23)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58.11±8.44)年;冠心病类型:心律失常5例,心绞痛19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两组基线数据相近(P>0.05),可比。

入选标准:1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3];4有基本理解、阅读能力。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疾病、肿瘤疾病、其他心血管疾病;2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31年内经历过重大身心创伤事件(如:亲人离世、重大事故等)。

1.2方法

1.2.1参照组:单独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依据冠心病宣传手册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根据医嘱及冠心病注意事项予以饮食指导,如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过饱、少食多餐、食用易消化食物等;依据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剂量、规范用药;叮嘱患者每天坚持有氧运动,如散步、爬楼梯、打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依据医院相关规定,每天坚持打扫病房,为患者营造良好住院环境。

1.2.2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干预。(1)构建认知行为干预小组: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5年)共同构建认知行为干预小组,正式投入临床护理中前,围绕认知行为干预问题进行培训,至培训合格后安排护理工作。(2)认知行为评估:至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疾病控制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综合分析、评价患者的认知行为状况,记录不良认知、不良行为方式。(3)认知重塑:以患者不良认知情况为参照,针对性制定认知重塑计划,通过口头叙述、音频或视频播放、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不断进行重复性认知干预,让患者形成正确认知,并不断强化。如:对于家属及医护人员缺乏足够信任,过度夸大病情,先口头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客观评价严重程度,分析正确评估病情对于提升预后的重要性;然后,播放冠心病患者从事工作的音频或视频强化认识;再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或一对一讲解,以权威认知提升可信度,坚固认识。再如:对于因对冠心病介入手术认识不足而恐惧的患者,先由护理人员系统讲解介入手术相关知识,然后播放相关音频、视频,最后邀请专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4)行为训练:通过多种行为训练改善不良情绪,优化病情控制。1放松训练:让患者进入安静空间中,保持舒适体位,自然伸展肢体,闭目养神,以放松全身肌肉。2呼吸训练:让患者自然平躺,将右手放在腹部,深深吸气,缓慢呼气,并感受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沉,感受呼吸过程中头部、肢体、全身放松。3音乐冥想训练:根据每位患者的喜好、病情状况、心理特点,选择适当音乐,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播放音乐,在音乐中冥想,进入音乐中情境,改善不良情绪。4运动训练:每天监督患者做有氧运动,为提升患者的运动主动性,积极组织集体运动训练,在集体中获得动力;另外,根据患者喜好编制冠心病运动操,保证简单易学,且具有趣味性。

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1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以下指标:1感知控制力:以CAS-R

为工具,评价感知控制力,该量表含有8条目,1~5分/条目,计算总分,分数越高感知控制能力越强[4]。2负性情绪:使用SAS、SDS量表,各有20条目,1~4分/条目,计算总分,分数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5]。3生活质量:应用SF-36为工具,共含有六个维度(生理、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心理),满分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感知控制力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CAS-R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参照组患者CAS-R评分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CAS-R评分升高,组间对比,试验组CAS-R評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但试验组更明显,组间对比,试验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均有所升高,但试验组更明显,组间对比,试验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不但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会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心理社会功能,而负性心理会使病情持续加重,不利于治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及医嘱要求,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力求以规范化操作优化病情控制。但是常规护理对于患者认知行为及心理状况关注较少,导致患者对自身病情及治疗情况缺乏正确认识,产生多种负性情绪,不利于病情控制[7]。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后,感知控制力较差,不能自觉控制自身情绪、行为,负性情绪更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CAS-R评分和SF-36较低,而SAS、SDS评分较高。表明此种护理方案存在不足,有必要进一步优化。

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利用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变患者已有认知思维,并引导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保持乐观心态,自觉主动维持健康行为习惯。冠心病患者受长期病情影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不良行为,导致感知控制力减弱,影响病情控制效果、生活质量。对患者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让其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和治疗意义等相关知识,纠正错误认知,有助于促进思维、行为改变。本次研究分析、记录试验组每位患者的认知及行为,针对性制定认知重塑及行为训练方案,通过多途径讲解分析帮助患者塑造并坚定正确认知,并以放松训练、呼吸训练、音乐冥想训练、运动训练让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充分放松身心,均有助于提升患者感知控制力。干预后,试验组患者CAS-R评分和SF-36显著升高,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均优于参照组,充分证实认知行为干预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徐亚莉[7]曾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感知控制能力,减少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综上,对冠心病患者予以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良好,可以增强患者的感知控制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润霖.进一步改善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治:浅谈"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亮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833-835.

[2]赵丽光.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4):197-198.

[3]龚洁.冠心病防治指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1-53.

[4]陈梓,喻惠丹.慢性病负性情绪筛查量表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4):666-670.

[5]王莹,刘海霞.优质护理对基层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SAS与SDS评分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1):139-141.

[6]王蕾.有氧运动疗法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率波动、心功能指标及SF-36评分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81-84.

[7]徐亚莉,张卫红.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90-1692.

猜你喜欢

冠心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