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

2021-07-05彭灿

婚育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低血压效果观察预见性护理

彭灿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5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显著降低其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改善其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肾脏代替治疗方式之一[1]。该方式虽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但在透析过程中也会存在如透析中低血压等并发症,其不仅会引起血流量不足、超滤困难、易阻塞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情况,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严重降低透析效果[2]。因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血液透析患者出现透析中低血压对于提高透析效率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并观察其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5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23±4.16)岁,透析年限1~6年,平均年龄(2.63±0.49)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8.16±5.03)岁,透析年限0.7~5年,平均年龄(2.57±0.51)年]实施预见性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

纳入标准:1定期透析,且透析时间>半年;2签署同意研究书;3透析中低血压发生2次以上;4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1非透析原因诱发的低血压;2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如心、肺等严重器质性损害;3严重精神障碍或配合度低,无法与之正常交流;4临床资料缺失。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在透析前对患者常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记录,设置超滤量,及时处理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不适症状。若出现透析中低血压,立即将透析椅抬高使患者处于头低足高的位置,停止超滤,并静滴葡萄糖,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重新设置超滤量开展透析。

1.2.2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1透析前:由于短时间大量进食会导致内脏血管扩张影响透析效果,但也需要避免由于进食不够导致生理饥饿,因此护理人员需在透析前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详细评估。记录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等),并准确测量其体质量。还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普通人有明显差异,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在透析前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对不良情绪及时予以针对性疏导。2透析中:每隔30~60min对患者血压进行1次监测和记录,若其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变化或有低血压征兆(冷汗、呵欠),及时降低血流速度并将透析椅持平使患者行平卧位,若两次血压记录下降程度较大则立即降低超滤量,或停止超滤。将透析温度调整至36°C。嘱咐患者在透析前一天减量或停止使用降压药。透析过程中禁止饮食。加强对患者的巡查,了解其心理状态是否有较大变化,若有,及时予以心理疏导,使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透析。3透析后:透析后3h禁止饮食。患者长期固定进行血液透析,要求护理人员每个月对其居家饮食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针对性调整,以纠正患者饮食不当导致的营养不良的情况,或透析间隙体重过度增长。定期开展血液透析讲座,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增加其对血液透析知识的了解,具体包括透析注意事项、日常饮食的禁忌,并详细讲解如何在通过科学饮食保障自身营养状况的同时控制体质量增长。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情况。

1.3观察指标1两组的总透析次数均为670次,记录两组发生低血压的情况。2根据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3护理满意度指标:非常满意:未发生透析中低血压,透析环境好,护理质量高,生命质量有明显提高;比较满意:未發生透析中低血压,护理质量较高,生命质量有所改善;不满意:发生透析中低血压或护理质量差,透析体验差。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所有患者。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透析中低血压出现情况对比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SAS、SDS评分对比观察组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在于患者脱水量/干体质量>5%,其次是透析中进食,再者是透析前或透析中服用降压药物导致血管扩张[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频繁发生透析中低血压使得透析剂量出现非计划性的减少,对透析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且使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生命质量。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概率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取的预见性护理,其护理核心在于护理程序,护理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患者情况,并根据其病情和需求针对性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4,5]。本研究的预见性护理包括透析前、中、后三个阶段,主要有精细化各项护理步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以及及时的并发症干预和心理疏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的发生过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该结论证实预见性护理对于透析中低血压的控制效果突出。其次,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与前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次数的显著降低有关,其透析效果更好。最后,由于透析中低血压的有效防控,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前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其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概率,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贺翠芳,李莉,霍庆玲.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1):2073-2074.

[2]王晓影,蒋蔚,万小琴.预防性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性低血压发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2):38-40.

[3]杨仁梅,费利燕,朱慧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2):138-141.

[4]冯丽容,胡翠燕,麦惠贤,等.预见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预防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606-1608.

[5]张秀华.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355-3358.

猜你喜欢

低血压效果观察预见性护理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低血压有害必须治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老人血压切莫“重高轻低”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