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重症乳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2021-07-05米剑蕊

婚育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米剑蕊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乳腺增生患者接受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重症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25例,接受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5例,接受保守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情况、诊疗效果、诊疗后乳房美容效果及诊疗后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诊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再住院的患者人数更少,总有效率更高,诊疗后乳房美容效果总良好率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方式对重症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救治,可达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保留较完整的乳房外观,能维持两侧较对称的乳房外观,且能降低病症复发概率和再住院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乳腺增生;皮下全乳腺切除术;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乳腺增生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其常见临床症状为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等,若为重症乳腺增生患者,则其乳腺疼痛更明显且更剧烈,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若患者未得到有效救治及休养,则其癌变概率较大,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因此重症乳腺增生患者需及时入院就医,以控制其病情发展进程[1-2]。利用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方式对重症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救治,通过切除患侧的全部乳腺,能有效控制乳腺增生情况,降低病变处癌变概率。则为进一步探究此手术治疗方式的实际应用情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重症乳腺增生患者接受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重症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分别实施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细微(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病程的对比(χ±s)

纳入标准:1本研究中所有重症乳腺增生患者,均符合《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3];2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3患者均有较明显的乳腺疼痛等临床症状。

排除标准:1患者有手术禁忌症;2患者合并有严重肿瘤疾病;3患者对本研究中用药有过敏反应;4患者有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均接受保守治疗。乳癖消(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958),2g×12袋/盒,口服,每天3次,每次12g。1个月/疗程,治疗2个疗程,其中经期需停药。

1.2.2观察组:均接受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患者需保持仰卧体位,行全身麻醉,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于其患侧乳房外侧做一弧形切口,并利用电刀对其进行乳腺增生的切除,同时需预留脂肪层皮下位置。后游离皮下浅筋膜层组织,并将其牵拉至乳头后,上翻乳腺腺体,暴露深层皮下浅筋膜,切开疏松结缔组织,并切除整个乳腺腺体。最后切断乳腺腺体周围血管,以止血,并用细流管进行引流。术毕,缝合创伤。

1.3观察指标

1.3.1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诊疗情况,包括统计出现局部复发、再住院等状况的患者人数,以分析对比不同诊疗方式对患者病情的正面影响。1.3.2对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患者经诊疗后,乳房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退,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跟踪随访6个月,

患者无局部复发或再住院等状况的发生,能维持良好且稳定的康复状态;一般:患者经诊疗后,乳房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后跟踪随访6个月,患者无或有轻微局部复发症状,但对其诊疗效果无明显影响,无再住院等状况的发生,能维持较稳定的康复状态;无效:患者经诊疗后,乳房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是跟踪随访6个月,患者有严重的局部复发或再住院等状况的发生,不能维持良好且稳定的康复状态。总有效率=(显著+一般)/例数×100%。

1.3.3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诊疗后的乳房美容效果,良好:诊疗后,患侧乳房外形同健侧乳房外形无显著差异,且拥有正常的皮肤状态及良好手感,有良好的对称性,无畸形等问题;一般:诊疗后,患侧乳房外形同健侧乳房外形有轻微差异,但不会对其正常生活状态及生活质量造成过多影响,能拥有正常的皮肤状态及良好手感,有对称性,无畸形等问题;较差:诊疗后,患侧乳房外形同健侧乳房外形有显著差异,或是不能拥有正常的皮肤状态及良好手感,或是没有良好的对称性,或是存在畸形等问题。总良好率=(良好+一般)/例数×100%。

1.3.4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诊疗后的不良反应,包括统计诊疗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的患者人数,以分析对比不同诊疗方式对患者机体的负面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疗情况的对比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现局部复发、再住院的患者人数更少,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兩组患者诊疗效果的对比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诊疗后乳房美容效果的对比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诊疗后乳房美容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诊疗后乳房处美容效果的总良好率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2.4两组患者诊疗后不良反应的对比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诊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诊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3讨论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所致的良性乳腺疾病,一般情况下,此病症主要是因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乳腺性激素受体异常、催乳素升高等因素所致,虽然乳腺增生不是肿瘤疾病,但若患者病情较重,且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则病痛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增加癌变概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4,5]。

因此重症乳腺增生患者需及时入院就医,且就此病症当前的临床诊疗而言,通过皮下全乳腺切除术,切除患侧全部乳腺,能有效控制乳腺的异常发育和退化,能降低乳腺癌等病症的发病概率,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概率[6]。则在本研究所实施的皮下全乳腺切除治疗过程中,虽对乳腺增生及乳腺进行了切除治疗,但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适当保留乳晕、皮下脂肪及皮肤组织,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乳房外形,可有效避免患者因乳房外形的变化,而在术后有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能避免因皮下全乳腺切除治疗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或生活状态造成过多影响。同时由于皮下全乳腺切除术,将病变位置及乳腺进行了有效切除,因此能有效降低病症复发的概率,能有效改善乳腺疼痛等临床症状,可提升其整体的诊疗效果。且由于此手术治疗方式是乳房外侧做切口,因此不会对乳房外形造成过多影响,能有效减少手术疤痕对乳房外观的影响。在本研究中,通过保守治疗同皮下全乳腺切除术间对比可知,接受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诊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再住院的患者人数更少,总有效率更高,诊疗后乳房美容效果总良好率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即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方式能达较好的诊疗效果,且不易对患者乳房外貌造成过多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此手术治疗方式经对乳腺进行切除治疗,而未对乳房处乳头、脂肪等造成过多损伤,因此能极大程度地暴露乳房外观,使患侧乳房外形美容情况同健侧乳房外形美容情况基本一致,雙侧乳房有良好对称性,且能有效保留患侧乳房良好的皮肤状态及手感,能尽量减少此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正常生活状态的影响。同时此手术治疗还可减少病症复发概率及再住院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利用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方式对重症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救治,可达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保留较完整的乳房外观,能维持两侧较对称的乳房外观,且能降低病症复发概率和再住院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强.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111-112.

[2]龙明群.对比非手术治疗及皮下全乳腺切除治疗重度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21(18):3449-3450.

[3]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7):759-762.

[4]孙建军.严重乳腺增生症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30.

[5]古丽旦·哈山.分析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重症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8):131-133.

[6]朱黎明,高玉宝,纪燕.重症乳腺增生行皮下全乳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9,25(2):137-138.

猜你喜欢

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清除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宫外孕中医保守治疗思路探析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