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
2021-07-05李旭
李旭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方式,同时应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较轻,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通過胺碘酮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早期急性心梗;常规治疗;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群为AMI的好发人群。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AMI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增的趋势,且有研究发现,AMI有朝着年轻化趋势的发展[1]。在心脏血液供给中,冠状动脉起着供氧、供血的关键作用,AMI指的是由冠状动脉出现的急性堵塞,从而造成心脏的供血、供氧状态发生异常,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坏死[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导致AMI发生的基础病因,在患者形成斑块后破裂,血栓的形成会造成血管堵塞,导致心肌血流被阻断,从而造成心肌急性坏死、缺血等情况发生,从而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无明显发病诱因,导致AMI的原因与患者情绪激动、天气寒冷、剧烈运动、暴饮暴食、缺乏睡眠、用力排便等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好血脂、长期吸烟、早发心脏病家族史等[3]。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为心律失常,严重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威胁。AMI易造成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该疾病发生后,会造成患者的心肌组织纤维化、心肌组织出现传导障碍、萎缩等,临床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且病情危险,患者可能随时发生生命危险[4]。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AMI患者的预后,也直接影响到AMI患者的转归,有相关研究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造成AMI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患病后,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免病情进展严重,引发严重后果。本研究就早期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胺碘酮治疗组)。其中观察组女性43例,男性5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13±6.75)岁;对照组女性47例,男性5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26±6.81)岁。纳入标准:1精神状态正常,临床沟通无障碍者;2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相关药物用药禁忌证;2重要脏器功能出现严重异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下治疗,给予患者电复律治疗、溶栓治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利多卡因,该药物的首次使用剂量为50~100mg,在用药后进行5~10min的观察,若发现患者用药情况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重复给药,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直至药物剂量总量达到300mg或患者的室性早搏症状完全消失,此后改变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以1~3mg/min为患者持续滴注,药物总量在24h内不可超过1200mg。
1.2.2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给予患者胺碘酮150mg与生理盐水20mL充分混合稀释后,为患者进行缓慢注射,胺碘酮注射在10min内完成。在为患者注射后,注意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半小时观察期过后,若患者仍存在室性早搏的情况,或患者室性心跳过速转为窦性心律,则给予患者胺碘酮150mg,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进行给药,注意控制用药滴速,控制在0.5~1.0mg/min。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心律改善情况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合理调节,需要注意在24h药物总量不可超过1500mg,在患者仅存在室性早搏后,调整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以200mg/次,每日用药3次,为患者持续用药1周后,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少至200mg。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加强心电监护。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显效为患者的室性心跳过速消失,室性早搏有超过70%的降低;有效为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不明显;无效为患者症状未明显变化[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观察组患者中,用药期间共有6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包括2例心动过缓,在减少患者用药剂量后患者恢复正常,有1例便秘,3例出现血压下降,为患者静滴多巴胺后恢复正常。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共计6.00%。对照组患者中,共有8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包括3例心动过缓,有2例便秘,3例血压下降患者,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率共计8.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较轻微,且在采用对症措施进行干预后患者均恢复正常,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307,P=0.579(P>0.05)。
2.3生活质量评分
在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3.17±19.67)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3.21±19.71)分,t=0.014,P=0.989。经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2.69±25.41)分,对照组评分为(70.29±21.37)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t=3.735,P=0.000(P<0.05)。
3讨论
AMI的发生常合并心律失常的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又会造成患者缺血心肌损伤的加重,造成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增大,进一步造成患者的心功能恶化[6]。同时AMI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还会造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若患者在发生该疾病后,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及时终止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则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可能造成患者发生心脏性死亡或出现猝死。临床在进行AMI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通常会采用电复律进行治疗[7]。但一些患者在接受电复律进行治疗后,依然存在着复发的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的情况,因此,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后,需要给予其藥物治疗进行干预,临床常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干预,以减少病情的复发。过去临床在药物的选择中,常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利多卡因的应用疗效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8]。胺碘酮属于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物具有电生理作用,也是常用于治疗AMI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通过胺碘酮的应用能对患者的钠通道、钙通道等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使O相上升速率降低,有助于促进APD、BRP的延长,能使有效不应期延长,阻滞β、α受体的非特异性作用,延长Q-T周期,可对折返激动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实现患者窦房结自律性的减弱,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使血管外周阻力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减轻心脏负荷,减缓心室率,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最终起到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AMI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通过胺碘酮的应用有助于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经对应措施干预后患者不良反应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胺碘酮的治疗,能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保证用药安全性,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早期AMI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应用胺碘酮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肌状态,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莫秋萍,卓柳安,廖致红,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20,42(11):1373-1376.
[2]熊兴江.基于临床重症病例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特征及其治疗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气管插管术后高热不退,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剧烈疼痛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8):39-45.
[3]凌红艳.24h动态心电图联合NLR值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医药与保健,2019,27(9):160-161.
[4]邹华丽.24h动态心电图联合NLR值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9,25(4):598-602.
[5]谭振宇,廖春燕.心电图定量分析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4):5-9.
[6]许巧凤,代国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T波顶点至T波终末段(Tp-Te)的心电图特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4):10-11.
[7]毕朝晖.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心电图QT离散度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93-95.
[8]毕朝晖.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心电图QT离散度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