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下中部区域有效利用德国投资研究

2021-07-05罗芳梁子欣

物流科技 2021年5期

罗芳 梁子欣

摘  要: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带一路政策让中国与世界更好的联系起来,中国和欧洲各国也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不断加深联系,在英国脱欧后,德国在中国与欧盟贸易往来的作用更加重要,文章以2007~2017年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来分析如何提高中部省份利用德国投资效率,最终得出经济开放程度、对德贸易发展、区域经济总量、科技进步程度等企业发展的外在环境因素,对增加引资竞争力产生正向或负向的作用。为促进中部区域省市利用德国投资给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德合作;中部区域;中德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allowed China to better connect with the world. Chin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also continued to deepen their tie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fter Brexit, Germany's trade with China in the EU the role is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uses panel data from five provinces of Anhui, Hunan, Henan, Shanxi, and Jiangxi from 2007 to 2017 to analyze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entral provinces to use German investment, and finally obtain the degree of economic opennes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rade development, regional economic aggregate,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ve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on increa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oreign investment. Give reference to promote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use German investment.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Sino-German cooperation; central area; China-Germany investment

0  引  言

欧盟已经连续1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同时中国也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在2020年1月30日英国正式脱欧后,德国在欧盟27国中对中国与欧盟贸易产生的作用更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吸引德国投资对各个省份来说更加重要。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中德两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德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高层交往维持高密度。近年来,两国领导人加强联系,不断达成新的战略共识,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合作共赢开创新高度。截至2018年,德国连续43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1]。三是共担国际责任彰显新气度。近年来,双方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框架内的协调与配合,旗帜鲜明地发出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共同信号,凸显了双边关系的全球战略意义。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及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随着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启动。“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2]。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文化水平、区域经济总量、产业开放度、科技水平、对德进出口贸易在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对德国投资效率的影响,以期对提高中部省份加强利用德国投资有一定意义。

1  文献综述

2007~2017年安徽省引入德国实际投资额26.58亿美元,弱于天津、北京、江苏、上海4省市,但高于河南、江西等广大内陆省份,甚至高于辽宁、广东、浙江等沿海利用外资大省。但安徽省以外的其他中部省份在利用德国投资上却并不突出,是什么限制了中部地区在大部分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很多研究,郝娜(2008)[3]通过比较中部6省对外发展状况后发现,开放度不够是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张述存和顾春太(2018)[4]以山东省为主体与天津省、安徽省进行了德国投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吸引德国投资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经济开放程度、区域经济总量、科技进步程度等企业发展的外在环境因素,都对促进与德国合作有正向作用。Mudambi(1995)[5]分析了对外投资公司开展海外投资的区位限定因素,實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不是显著影响境外投资的因素。薛慧芳等(2019)[6]通过投资效益系数及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得出实证结论,根据中部地区的整体发展阶段和特点,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地区环境,提升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吸引和留住人力资源,是中部6省的共同方针。刘卫东等(2010)[7]通过投入产出表与2001年和2006年中国各省(区、市)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分类出口数据,与投入产出表相结合,指出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增长与对欧、美、日出口依赖度逐渐提升。

2  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现  状

我国将新一轮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重点放在中部地区,表明了中部地区在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等方面是具有极大潜力的区域,同时也是将在未来承担支撑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中部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作用关键,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但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比较,中部区域的地理位置,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很难比东南沿海地区产生明显区位优势,曾经让中部陷入“中部塌陷”的局面。在意识到中部区域尴尬的经济形势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促进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由于国家政策出台支持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关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数均呈现大幅度的上升,发展也明显增速,特别是工业化、交通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城市化等很多方面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作为中部6省之一的安徽省是我国非沿海地区利用德国投资的先进地区。但是,从2019年1~11月的商務部统计数据来看,中部总体吸引外资增长量仅为5.3%。低于东部的6%和西部的7.3%,这就使得研究安徽省如何成为非沿海地区利用德国投资先进地区的经验显得更为重要。中部地区由于深处中国内陆,对外贸易水平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在对外贸易依存度上,中部地区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自加入WTO以来中部6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在5%~16%之间,大大低于全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水平。2017年全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3.62%,而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10.6%,低于东部地区的51.2%,西部地区的12.4%,东北部地区的17.1%,差距巨大。由于对外贸易水平低,导致中部地区贸易规模普遍不高,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也较小。

以中部区域利用德国投资先进区域安徽省为例,分析2008~2017年安徽省利用德国投资状况,由图1可以看出,安徽省对德国进出口总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安徽省共引进德国实际投资25.39亿美元。安徽省与德国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德国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强国,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是世界工业标准化生产的发源地[8]。安徽省产业门类齐全、资源丰富,是外资企业开拓我国市场的良好基地。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中德两国均推出了提振制造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信息物理系统”,构建网络化协同设计和制造体系,打造智能工厂,进一步巩固作为生产地及制造设备供应国和IT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国的领先地位[9]。《中国制造2025》“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两大战略尽管表述不一,但有异曲同工之处,发展目标基本一致,为安徽省与德国开展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基于以上对安徽省利用德国投资的成功经验分析表明,中部区域对利用德国投资存在良好基础,由表1可以看出中部省份是我国人口大省,具有大量的可用劳动力,但由于东部省份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强于中部省份,导致中部省份的劳动力大量外流,与德国建立良好的投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缓解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状。由于德国是制造业强国,具有大量优质劳动力的省份会更吸引德国进行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2  德国投资的影响因素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对德经贸合作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德国在华投资企业的案例研究,可以发现以下行为规律。第一点是德国企业对于投资区位的选择未与我国对外开放重心演变相重合,呈现不均衡变化态势。德国在华投资企业最初进入的地域,集中在沿海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德国在华投资仍在上述地区向周边城市扩张[10]。二是在投资具体方位选择上,德国在华投资企业地域集聚现象较为明显。规模递增效应和溢出效应,在其区位选择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说明德国投资进入的影响因素,与一般国际投资有一定差异。影响外资进入的各项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与本地区各种生产要素直接相关的因素,如人力资本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第二类是与各类经济园区、产业园区相关的因素。第三类是指东道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的因素。

3  模型选择和变量选取

3.1  模型建立及指标选取

lnGFDI=β+βlnCUL+βlnTRADE+βlnFDI+βlnGDP+βlnSCI+u

其中:i代表6个省份,t表示年份,以实际利用德国投资额GFDI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文化水平CUL、区域经济总量GDP、产业开放度FDI、科技水平SCIENCE、对德进出口贸易TRADE作为解释变量,u为随机误差项。考察利用德国投资与上述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文化水平CUL以各区域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除以地区年末总人口数来测度,产业开放度FDI以各省市进出口总额与当年该省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来表示,科技发展水平SCI以各省市财政支出中科技投入部分来衡量,对德贸易额TRADE为各样本区域与德国的进出口总额来表示。

3.2  数据来源

在数据来源上,本文选取2007~2017中国5个中部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山西省统计年鉴》、《江西省统计年鉴》2008~2018年共计11年的数据,由于湖北省缺少必要数据,所以排除湖北省,仅统计剩下的5个中部省份的数据。

4  结果分析

为避免异方差性,本文首先对数据采取了对数化处理。表2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根据本文设定的实证模型,运用Stata15.1软件来检验相关变量对德国投资额的影响,并针对结果讨论如何提高利用德国投资效率。面板数据模型可以用固定效应模型FE和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分析。在进行实证检验前,应判断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常用方法为Husman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0.01,可以看出,随机效应模型更适合文章样本。为了比较回归结果的合理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表3中模型(1)到模型(5)分别为逐步加入文化水平,产业开放度FDI,科技发展水平SCI,对德贸易额TRADE后对实际利用德国投资额GFDI影响的相关回归结果。

从表3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当逐步加入控制变量时,大部分控制变量在1%的水平下显著,由模型(4)、(5)可以看出科技水平与德国投资呈反方向变化。考虑到劳动力价格,科技水平越高的地区劳动力价格越高,而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更倾向于劳动力价格低的区域进行投资建厂,所以科技水平与德国投资呈反方向变化。同理,由模型(3)、(4)、(5)所表示出与德国进出口总额高的地区德国投资反而越少也是合理的,进出口总额高代表本地区消费能力高进而代表本地区劳动力价格高,德国投资反而减少。由模型(1)~(5)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产业开放度、文化程度对利用德国投资产生正面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各省份应加强产业开放度,大力促进提高文化水平,来适应技术进步的现代产业发展,以提高利用德国投资效率。

5  加强与德国合作策略建议

5.1  大力培养人才,优化人才环境

在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性因素的今天,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我国迫切地需要更多的新型人才,在与德国合作上也是如此。由于中部省份在人力资源方面没有先天优势,也不具有像沿海省份一样的人才吸引力,中部各省市更需要加强高校建设,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尽快调整教育结构,引导高校更新课程内容;各区域需要将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金融、财会等人才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国际型服务业人才、为德国投资企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其次,中部省份需要加强人才引进,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和企业相结合的投资新模式,鼓励设立投资基金,提高投资能力。针对中部六省对人力资源需要,建立面向德国的人才资源库,拓展海内外人才储备数量,为吸引人才奠定稳定的基础。

5.2  推动中德科技创新领域的协调与合作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中德高校间开展科研项目的联合研究,推动双方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德国与各省份共同建立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加强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新能源、新制造、新材料以及航空产业、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继续加强双方在已有项目上的合作,提高城市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5.3  与德产业合作平台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各省市与德产业合作平台建设需要加快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需要高标准地加快建设中德生态园,在德国企业投资较为密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采用“区中园”、“园中园”的方式,设立德国产业园区或集聚区,增强园区发展特色,为德国企业进入铺垫基础。针对德国企业较为注重科技创新的特点,加强统筹规划。建立不同园区之间的德国企业联谊会,为德国企业家之间的交往提供便利,为园区企业向其他园区拓展提供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德国企业德国产品介绍会及博览会,搭建对德贸易合作平台。

参考文献:

[1] 余欣. 中德经贸合作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J]. 对外经贸实务,2019(9):17-20.

[2] 公丕萍,卢伟,曹忠祥. “一带一路”建设最新进展、形势变化与2018年推进策略[J]. 今傳媒,2018(2):166-171.

[3] 郝娜.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J]. 市场论坛,2008(9):17-18.

[4] 张述存,顾春太.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德产业合作——以山东省为分析重点[J]. 中国社会科学,2018(1):148-170.

[5]  Ram Mudambi. The MNE Investment Location Decision: Some Empirical Evidence[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995,16(3):249-257.

[6] 薛慧芳. 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区域投资效益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5):54-61,77.

[7] 刘卫东,刘红光,唐志鹏,等. 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J]. 地理学报,2010,65(4):407-415.

[8] 刘永焕.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以美国和德国为例[J]. 经济论坛,2017(5):144-146.

[9] 丁纯,李君扬. 德国“工业4.0”: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J]. 德国研究,2014(4):49-66.

[10] 姚玲. 中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J]. 对外经贸实务,2018(1):4-8.

[11] 朱宇方. 中德贸易:在互补与竞争中携手共赢[J]. 中国外汇,2017(14):76-77.

[12] 李哲,胡志坚,玄兆辉,等. 国家创新状态比较:以中德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18(3):166-171.

[13] 王熙敬. 中德合作与“一带一路”[J]. 卫星与网络,2017(Z1):30-31.

[14] 赵柯. 德国在欧盟的经济主导地位:根基和影响[J]. 国际问题研究,2014(5):8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