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2021-07-05乔庆伟孙崇勇刘凤英邓旭芳
乔庆伟,孙崇勇,刘凤英,邓旭芳
(1.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2.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99)
2020 年9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高达9.40 亿,青少年网民群体占比14.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需要重点关注。网络成瘾的概念由戈登伯格最先提出,他认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随后,金伯利·杨于1996 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一文。国内学者陈淑惠指出,网络成瘾由强迫性、戒断性和网瘾耐受性三个核心症状,以及网瘾相关的问题——人际与健康和时间管理问题两部分构成[1]。Servidio 研究发现,外倾性和随和性与网瘾负相关,与开放性正相关[2]。张雨晨等人研究发现,低内外向、高神经质的人呈现高网络成瘾[3]。王谋远等人进一步证实,神经质、外向型、顺同性对手机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神经质是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4]。杨琳等人发现,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是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5]。与徐华丽等[6]关于大学生人格N 维度、P 维度均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Krause 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建之于客观的评价产生的心理满足感[7]。周惠玉等人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8]。学生家庭、学校生活满意度分别对网络成瘾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9]。周芳艳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友谊、家庭等多种因素能够预测网络成瘾,其中作用最为明显的是家庭因素[10]。王玉洁等[11]发现,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性能有效预测个体生活满意度。曾琪烽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质、谨慎性、宜人性、外向性均能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共解释29.08% 的生活满意度变异[12]。由此假设,生活满意度在青少年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间存在中介作用。笔者于2020 年5 月对在校青少年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吉林四平市、白城市、山东济南市学生共607名。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星生成并发布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通过手机端完成并上交问卷。最后,汇总并通过SPSS 分析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650 份,回收问卷622 份,回收率为95.69%;剔除无效问卷15 份,获得有效问卷607份,有效回收率为97.59%。其中,男生305 名(50.25%),女生302 名(49.75%);年龄在11~18岁之间,平均年龄(15±1)岁;初一学生112 名(18.45%),初二学生111 名(18.29%),初三学生102 名(16.80%);高一学生87 名(14.33%),高二学生101 名(16.64%),高三学生94 名(15.49%);农村生源213 名(35.09%),城市生源394 名(64.91%);独生子女388名(63.92%),非独生子女219名(36.08%)。
1.2 研究方法
1)自主设计调查表,对青少年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等状况调查。2)采用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对青少年人格特质调查[13]。该量表共40 项,有严谨性(8项)、神经质(8 项)、宜人性(8 项)、开放性(8项)、外倾性(8 项)五个维度,运用6 级计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4~0.814 之间;重测系数在0.672~0.811 之间,信效度较好。本次测量总量表Cronbach a 系数为0.796,五个分量表Cronbach a 系数分别为0.801,0.730,0.738,0.763,0.754;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795,分量表分别为0.796,0.666,0.633,0.796,0.625,各维度间相关系数在0.013~0.447 之间,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243~0.747 之间,信效度良好。通过AMOS 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 df=4.43 RMSEA 为0.04,NFI,NNFI,CFI 分别为0.91,0.90,0.92,均在0.90 以上。3)采用张兴贵、何立国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调查[14]。该量表共36 项,包括友谊满意度(7 项)、家庭满意度(7 项)、学业满意度(6 项)、自由满意度(5项)、学校满意度(6 项)和环境满意度(5 项)六个维度,运用7 级计分。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71~0.91 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在0.54~0.85 之间,信效度良好。本次调查中总量表Cronbach a 系数为0.919,六个分量表分别为0.737,0.832,0.790,0.709,0.870,0.623;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885,分量表分别为0.652,0.816,0.784,0.705,0.821,0.574。同时,各维度间相关系数在0.327~0.583 之间,各维度和总分间相关系数在0.689~0.789 之间,信效度较高。通过AMOS 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3.41RMSEA 为0.06,NFI,NNFI,CFI 分别为0.93,0.91,0.95,均在0.90 以上。4)采用陈淑慧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调查[1]。该量表有26 项,包括强迫性上网(5 项)、戒断反应(5 项)、耐受性(4项)、人际与健康问题(7 项)和时间管理问题(5项)五个维度,运用4 级计分。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再测信度为0.83,信效度良好。本次调查中总量表Cronbach a 系数为0.937,五个分量表分别为0.751,0.808,0.719,0.823,0.746;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897,分量表分别为0.813,0.793,0.673,0.824,0.703,各维度间相关系数在0.608~0.749 之间,各维度和总分间相关系数在0.824~0.886 之间,信效度较高。通过AMOS 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 df=3.85 RMSEA 为0.05,NFI,NNFI,CFI 分别为0.94,0.90,0.91,均在0.90 以上。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青少年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总体状况
青少年人格特质各分量表及总分的得分如下:严谨性(32.96±6.71)、神经质(25.89±8.54)、宜人性(36.43±6.81)、开放性(34.18±7.37)、外倾性(31.63±7.97)、总分(161.10±20.52)。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分量表及总分得分如下:友谊满意度(37.44±6.70)、家庭满意度(38.49±7.83)、学业满意度(24.61±7.03)、自由满意度(24.58±5.66)、学校满意度(30.40±8.15)、环境满意度(25.84±5.28)、总分(181.37±30.13),按照各分量表及总分理论均值分别为24.50,24.50,21.00,17.50,21.00,17.50,126.00 分判断,六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理论均值分。根据分数的含义,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从结果可知,虽然当前学生生活满意度在这六个方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学业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略高于理论均值,提升空间较大。比如,学生的学业强度、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程度、自由支配时间等,都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总分的得分为(50.73±14.81),略低于理论均值52。根据分数的含义,得分越高,表明当前学生网络成瘾表现越为明显或严重。据此可以看出,虽然网络成瘾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现状仍不乐观,还应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加强网络使用时间的监管,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2.2 青少年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
表1 结果显示,青少年人格特质中除神经质(r值为0.32,P值均<0.01)各维度及总分与网络成瘾总分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34,P值均<0.01)。这说明,情绪稳定性较差和负性情绪较多,易引发青少年网络成瘾;青少年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水平越高,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小。生活满意度各维度及总分与网络成瘾总分间均为显著负相关(r值在-0.18~-0.42 之间,P值均<0.01)。这表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越高,网络成瘾可能越低。
表1 青少年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系数(r值,n=607)
2.3 青少年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
以生活满意度、网络成瘾为因变量,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为自变量,运用逐步进入法(Stepwise)实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严谨性、神经质、宜人性与环境、学校、家庭满意度均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严谨性(β=-0.54,t=-6.16,P<0.01)和宜人性(β=-0.29,t=-3.41,P<0.01)负向预测网络成瘾,神经质(β=0.42,t=6.37,P<0.01)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能解释网络成瘾19.22%的变异;环境满意度(β=-0.86,t=-6.43,P<0.01)、学校满意度(β=-0.21,t=-2.59,P<0.01)、家庭满意度(β=-0.17,t=-2.17,P<0.01)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可以解释网络成瘾18.98%的变异。
表2 青少年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Reg.)
2.4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国内学者方杰与张敏强[15]、温忠麟与叶宝娟[16]等人推荐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抽样5000 次)与Hayes[17]编制的SPSS Processv2.16版本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由表3 可知,生活满意度在人格特质各维度及总分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分别为17.90%,17.27%,15.21%,14.62%,14.57%,14.65%;中介变量生活满意度、自变量人格特质对因变量网络成瘾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结果范围均不包含0,表明生活满意度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表3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和网络成瘾总体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形势并不乐观,应关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引领。引进生活满意度,探究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机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严谨性、宜人性均对网络成瘾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这与聂衍刚等[18]1的研究结论一致。严谨性是评估个体是否踏实、值得信任、有责任心和能力的体现,严谨性高的青少年能够做到更多自律,做事有原则,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对现实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感。陶宇研究证实,严谨性和神经质维度与自我控制的各维度和总均分存在显著的相关[19]。因此,严谨性能促进青少年更加自律,享受当下生活,减少其通过过度使用网络来弥补现实的空虚感。宜人性是个体与他人互动中所持的态度,青少年宜人性高者,善于从他人角度思考,愿意无条件的帮助他人。李书名研究发现,高宜人性的人群更易做出利他行为[20]。宜人性促成向朋友、熟人产生利他主义[21]。因此,高宜人性的青少年,更有利于获得来自学校中老师和朋友、家庭中父母和兄妹的正性的关怀、好感,并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这与张卓[22]的研究结论相同。宜人性高的青少年生活中更加真诚自由地面对生活,遵从内心与别人互动,获得自我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愿意在舒适的人际和自然环境状态下体验生活,减少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神经质对网络成瘾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能够评估个体情感、情绪是否稳定。高分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想法脱离实际,对外界要求过多过高和易冲动,由于其人格特点,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和交往中,出现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和敏感的可能性更大。孙美研究证实,神经质与人际关系困扰、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防御方式中的不成熟防御方式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人际关系总分及其因子[23]。同时,高神经质在家庭关系中会破坏家庭的和谐关系,导致家庭的支持系统很难维持,影响生活满意度。与梁三才等[24]研究结论相同,即神经质能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神经质水平越高,生活满意度越低。青少年为了减少来自现实的挫折,在避免与人直接接触的基础上获得外界认可与支持,需要通过网络虚拟平台来实现,进而会引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本研究还发现,人格特质中外倾性、严谨性、宜人性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王玉洁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神经质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安晓斌等人研究证实,神经质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绪的正向预测作用也显著[25]。由于人格特质影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所以这种影响是比较稳定的,进而会对生活中与人、事、物的满意度产生深刻的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生活满意度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部分中介作用,即青少年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满意度间接实现。具体而言,对于人格特质中严谨性、宜人性来说,二者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即严谨性、宜人性水平越高(在严谨性、宜人性归因维度得分越高)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低;而神经质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其得分越高网络成瘾的可能性高。同时,三者通过生活满意度对网络成瘾存在间接影响。青少年在高家庭生活满意度、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下更愿意与父母和亲人交流和互动。陈敏丽等[26]研究证实,亲子沟通方式与亲子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其次,对学校满意度较高的青少年来说,在良性的学校支持系统中更乐于与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去学习和创造,这与余晓霞[27]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舒适和完备的环境系统支持能够为个人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肖敏等[28]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博士生培养质量管理,可以通过提高博士生满意度,进而提升其学习收获。因此,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会使其情绪稳定性增强,负性情绪减少,更具同理心,与同伴和父母互动过程中的人性关怀也会随之增加,对人际交往的原则和社会规范能进行严格管控。在此基础上,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现实的目标和任务中去,进而减少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启示,通过家校联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形成和谐师生、亲子和同伴关系,增强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以激发学生投入现实生活的积极性和热情,减少由于青少年先天人格特质因素导致的现实无力、无助感,进而引发青少年降低网络成瘾。同时,对于易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格特质应该密切关注、积极引导,减少其网络成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