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2021-07-05朱恒槺李虎星袁灿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防汛河南省

朱恒槺,李虎星,袁灿

(1.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2.河南省水利工程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 郑州 450003)

0 建设背景

河南省在历史上多次遭受洪灾涝灾的威胁,据相关资料统计,因洪水造成的灾害约占全省各类灾害总损失的70%。水灾危害最严重的是“75·8”特大洪水,造成多处堤坝溃决,造成周口、漯河等豫东平原地区数万人遇难,农业、交通、工业生产大面积瘫痪,据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

面对洪涝灾害长期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国务院于2016年底决定开展灾后水利薄弱环节补短板行动,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广大农村基层地区进行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随后《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于2017年正式出台,将对全国易受洪涝灾害威胁的543个平原县开展预警体系建设,其中河南省涉及14个市、66个县。

1 现状分析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地区变化巨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农村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落后,灾害损失仍然严重。农村基层防洪减灾能力的薄弱是造成水灾害的根本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1 防汛基础设施缺失、维护管理不规范

农村基本条件有限,防洪减灾基础设施缺失,工程标准低于规范。现有河堤、防洪堤规模小,堤顶高程偏低,堤身薄弱,常引起渗漏、溃坝等事故,在汛期防御洪水易出现不稳定因素。另外缺少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经费进行有效管理,致使相当部分工程设施日趋老化、年久失修,在汛期遇到短历时暴雨时不能起到稳定的防御效果。

1.2 预报预警指标不精准、预见期短

由于防汛经费缺乏和技术力量薄弱,农村尚未系统地对预警指标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和评估,预警阈值不准确,准备转移与立即转移无法确定,且预警时段模糊,对灾害的预见期短,在发生短历时暴雨时,很难有效对当地居民进行安全转移。

1.3 居民防灾意识弱、防灾宣传培训少

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一些村民在低洼处建房生活,易遭受洪涝灾害威胁。同时,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规范地进行防汛预案和安全转移方案的编制整理,再加上防灾知识宣传少、对居民演练少,造成村民避灾意识缺乏。

1.4 农村防汛机构不规范、缺乏专业救援队伍

乡村是防洪减灾最为薄弱的一环,急需专业队伍进行组织实施。大部分农村基层地区没有防汛办公机构,汛期由地方防汛值班室进行指挥,基本无专职的防汛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灾害发生时常常难以应对。

2 建设目标和建设范围

依据国家关于农村基层防汛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总要求,结合河南省广大农村基层的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和具体目标。

2.1 总体建设目标

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实时分析水旱灾害防御面临的形势,做实做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面开展防汛减灾体系建设。农村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属于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内容,面对农村基层现状问题,急需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能力,为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新农村提供安全保障。

2.2 具体建设目标

通过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收集整理河南省易受洪涝灾害影响区域的基本情况,借助外业调查终端设备现场划定洪水危险威胁区,并进一步通过分析评价确定预警时段和预警阈值。在全省现有的自动监测站网基础上进行必要地补充新建,做好自动监测系统的精细化提升和保障;构建省级到县级的监测预警平台、县级到乡镇的视频会商系统,与相关部门诸如气象局实现信息交互,避免重复建设;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和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演练培训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避灾意识。

2.3 建设范围

按照国家最终确定的项目建设县备案情况,河南省农村基层防汛建设分为2018、2019和2020年3个年度实施,建设范围涉及郑州市、开封市等14个地级市和66个行政县。见表1和图1。

表1 河南省2018—2020农村基层建设范围表

图1 河南省农村基层建设实施县位置图

3 建设内容

河南省农村基层防汛建设内容分为以下六大块:①洪涝灾害调查评价,②自动监测系统扩充,③预警设施设备补充完善,④省级、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的搭建,⑤群测群防体系(宣传演练培训),⑥应急救援保障(救灾物资储备)等六个部分。

3.1 洪涝灾害调查评价

由于之前尚未对河南省农村地区进行系统的洪涝灾害普查,尚未掌握一套全面准确的洪涝灾害基本资料,故项目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调查队,对全省66个县农村基层地区进行基本资料的收集,对洪涝灾害县本身的社会经济情况、地形地貌、水文要素信息、历史最大洪痕信息进行现场踏勘和收集,统计低洼易涝区域和受外部洪水威胁区域的住宅和企事业单位数量,调查评估区域内重要河流的现状防洪能力,核实区域内重要防洪工程的现状防洪标准是否符合要求,收集区域内的水闸、堤防等涉水工程的基本信息。收集分析洪涝灾害县历年来暴雨和洪水资料,划分确定低洼易涝村落和外洪威胁村落,通过外业调查终端现场绘制洪水危险区,并借助相关水文公式、模型计算方法确定雨量、水位和流量预警指标的阈值。

3.2 自动监测系统

当前河南省自动监测站点基本实现平原区河网全覆盖,局部地区必要时可进行补充新建。自动监测站点数据均通过水利专网向国家、各流域转发共享,同时为省内各市、县监测预警平台转发,此外应协调相关气象部门、测绘部门进行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此项目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规划在各县的重点集镇、河道的险工险段、重点水闸等重大防洪部位新建图像监测站或者视频监测站,在汛期对河道险情、水利工程情况、水利抢险前期进行监控。

3.3 预警设施设备

在外洪威胁村落和低洼易涝村落所属的乡镇、县、市购置洪涝灾害防治所必需的预警设施设备,诸如:无线预警广播、手持扩音器等,并在购置后要加强保养维护,满足汛期使用需求,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发布。

3.4 监测预警平台

利用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统筹规划省级和县级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搭建,实现省、市、县到乡镇监测预警信息的互联互通,配置满足需求的软硬件开发环境,建立县级到乡镇的视频会商系统,使视频会商延伸到基层的乡镇去。

3.5 群测群防体系

洪涝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是洪涝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与软件平台系统共同形成“专群结合”的洪涝灾害防御形式。洪涝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主要包括对威胁区内人民群众进行防汛知识的宣传、现场演练,对防汛工作者进行培训,以及各种宣传栏、警示牌、转移路线牌、明白卡、宣传手册制作、防汛预案制作等内容。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县乡村防汛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健全责任制体系,并且在特殊区域如学校、景区加强演练培训,对区域内学生和游客的安全负责,明确防御责任人,从之前的义务性质转变为责任担当。

3.6 应急救援保障

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保障工作主要是指在县级和各个乡镇进行防汛应急物资的补充购置,旨在各县、乡镇的水利部门储备必要的应急抢险救援物资,诸如移动照明灯、排水泵、对讲机、防寒雨衣、应急柴油发电机、安全绳、救生圈、救生衣、万用军铲、应急救援帐篷、冲锋救援舟等应急救援设备,使得在汛期突发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发使用这些救灾物资起到应急抢险转移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此次农村基层防汛项目的建设,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填补河南省农村基层地区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使得防汛的各项措施能够更加集成化并且实用化,基本形成“专业平台+群测群防”的防汛架构体系,必将有力地推动河南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此外,此项目也可为全国其他省份开展农村基层防汛工作提供参照和借鉴。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防汛河南省
夏季防洪防汛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防汛当前莫添乱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乡村防汛 浚沟当先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