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扫描

2021-07-05

发明与创新 2021年17期
关键词:墓葬墓地考古

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本次评选,通过层层选拔,遴选出20个项目进入终评,并最终选出“十大”。参加终评的项目,在时间跨度上,自距今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历经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元;在地区分布上,从黄土地到江浙沿海,从西南山区到边疆地区多有涉及;在遗址类型上,包含洞穴遗址、贝丘遗址、原始城址、粮仓聚落、铸铜遗址、墓葬、祭祀遗址,以及烽燧遗址等多种。一眼万年,这些遗址从不同角度共同讲述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遗址堆积厚约8米,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遗迹、遗物丰富,发现51处用火遗迹、2座墓葬,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以及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存。

专家表示,招果洞遗址是中国目前出土磨制骨角器最多的史前洞穴遗址。在距今3万多年地层中发现的磨制骨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磨制骨器之一。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2013年发现,总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

发掘成果表明,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也是在浙江和长三角地区发现的首个贝丘遗址,为今后探索发现中国沿海8000年前乃至更早的遗址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与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南台地上,距今5300年前后的都邑性聚落遗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同时,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群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为探索三代宫室制度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素材。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时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北临太康县。遗址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考古工作表明,该遗址经历了从早期兼具仓储和居住功能,到中期功能专一的粮仓城,再到晚期废弃的过程。数据显示,上述遗存的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已进入夏代早期纪年。专家指出,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近江牡蛎壳(图/光明网)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彩陶罐(图/光明网)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出土的镈钟(图/ 光明网)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银印章(图/ 光明网)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徐阳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一带,伊河支流顺阳河自西向东穿过墓地。

专家指出,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资料,其所表现出的文化融合与嬗变,是中原华夏文明的先进性与包容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有容乃大、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实证。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桑达隆果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沟沟口,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海拔3700米,地势北高南低,属山地半荒漠与荒漠地带。

桑达隆果墓地是目前所见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出当时、当地先民们有同时随葬明器、实用器两类器物的传统,以及随葬食物和毁器的习俗。体现了以札达县为中心,来自于它西部、东部、南部、中部以及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传播至此的痕迹。

墓地出土的木俑是青藏高原的首次发现,其形制特征与新疆吐鲁番一带墓葬出土的木俑形制相同。带柄铜镜的形制特征亦与新疆伊犁一带墓地出土的铜镜类似。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土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云龙山北麓,共发现三座墓葬,《水经注》等记载为“亚父冢”,俗称范增墓。一号墓规模较小,三号墓可能为废弃墓葬。二号墓位于主封土下,1977年发现至今,历经了3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历程。考古发掘探明,土山二号墓的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墓主为刘英可能性最大。

专家表示,土山二号墓厘清了东汉早期诸侯王陵墓的营建过程、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等诸多问题,证实东汉诸侯王与王后并穴合葬的形式,并首次发现较为完整的东汉诸侯王彩绘漆棺,明确东汉诸侯王(后)使用双层套棺的棺椁制度。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

专家指出,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又出土土雕建筑模型、巨幅壁画且皆为两室以上的大墓,应是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它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结构等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考古具有重大价值。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是一座木石结构的多室墓,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铜器、丝织品、皮革制品等珍贵遗物,并发现了一枚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银质印章。

考古发掘确认,2018血渭一号墓是青海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形制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之一,考古人员由此首次掌握了吐谷浑陵墓形制的基本特征。

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磨盘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2013年至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6405平方米,共清理城门3座、角楼1座,解剖墙体6段,发掘院落、大型建筑基址、小型房址、排水沟渠、灰坑等遗迹近80个,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

考古人员表示,通过发掘,确认该城晚期为金元之际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南京城故址,早期或与大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国之城有关。

猜你喜欢

墓葬墓地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墓葬艺术的阐释性解读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评介
三星堆考古解谜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包山底
“考古”测一测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