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血清β2 微球蛋白检验的价值分析
2021-07-05刘俊莲河南誉美肾病医院河南鹤壁456750
刘俊莲(河南誉美肾病医院,河南 鹤壁 456750)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以肾小球毛细血管系膜区增宽及基底膜增厚为主,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尿蛋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在我国,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随着病程的进展呈上升趋势,影响糖尿病的病情控制。 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有糖尿病肾病患者2 000 万以上,已经成为慢性肾病的首要病因。糖尿病肾病的代谢紊乱可造成肾功能衰退及终末期其它脏器并发症及尿毒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尽早诊断有助于改善预后。 血清学检查是肾功的主要方法,如血尿素氮、血肌酐,但临床上常出现漏诊,特别是对早期诊断效果不佳。 而β2微球蛋白(BMG)被视为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2]。 本文就BMG 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49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9 名健康受检者参,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 28 例、女 21 例,年龄 21~79(51.26±5.23)岁;对照组男 29 例、女 20 例,年龄 20~78(51.14±5.1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配合本研究;(2)观察组均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排除标准:(1)严重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2) 近期肾毒性药物治疗史或其它影响本研究指标的因素;(3)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检查前3d 内清淡饮食,第4d 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ml,放入真空采血管中送检。将血液以3 000r/min 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β2微球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β2微球蛋白水平。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 β2微球蛋白水平;(2)观察组不同糖尿病肾病病程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3)观察组不同肾功能分期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肾功能分期:I 期:肾小球过滤(GFR)高于 90ml/min;II 期:GFR60~89ml/min;III 期:GFR30~59ml/min;IV期:GFR15~29ml/min;V 期:GFR 低于 15ml/min[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 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MG 水平比较 观察组BMG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 BMG 水平比较(,mg/L)
表 1 两组 BMG 水平比较(,mg/L)
BMG观察组对照组n 49 49 t P 3.75±1.43 1.89±0.91 7.681 0.000
2.2 观察组不同病程BMG 水平比较 随着病程的增加 BMG 水平也随之增加(P<0.05)。 见表 2。
表 2 不同病程 BMG 水平比较(,mg/L)
表 2 不同病程 BMG 水平比较(,mg/L)
注:t、P 为病程≤5 年和病程 5~10 年之比;t1、P1 为病程病程≤5 年和病程>10 年比较;t2、P2 为病程 5-10 年与病程>10 年比较
n BMG病程≤5 年病程 5~10 年病程>10 年19 16 14 t P t 1 P1 t2 P2 2.41±0.83 3.12±1.17 4.23±1.26 2.034 0.026 4.945 0.000 2.682 0.006
2.3 观察组不同肾功能分期患者BMG 水平对比随着病理分期的增加BMG 水平也随之增加 (P<0.05)。 见表 3。
表3 不同病程肾功能分期BMG 水平比较(,mg/L)
表3 不同病程肾功能分期BMG 水平比较(,mg/L)
注:t、P 为疾病分期 I 期~Ⅱ期和Ⅲ期之比;t1、P1 为 I 期~Ⅱ期和Ⅳ期-V 期比较;t2、P2 为Ⅲ期与Ⅳ期~V 期比较
n BMG I~Ⅱ期Ⅲ期Ⅳ~V 期18 17 14 t P t 1 P1 t2 P2 2.21±0.74 3.15±1.06 4.47±1.19 3.026 0.003 5.616 0.000 3.469 0.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威胁健康的全身性疾病,有20%~40%的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病情持续进展会导致肾功能损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经尿常规检测出蛋白尿阳性后,在未来5~10 年可发展为不可逆的终末期肾病,造成慢性肾衰。 2 型糖尿病的发生时间受年龄、病程、存在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存在差异,患者发展成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病程成正相关,与导致的肾功能损害的进展也相关[4]。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无典型症状,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缺乏重视,而临床尿常规、血尿素氮灵敏度比较低,容易发生漏诊,等入院时已经可能为中晚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1 期阶段病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没有结构改变,是可逆性病变,若积极治疗,可获得基本痊愈,因此,早期诊断及有效干预非常重要。在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标志物可对疾病进行辅助分期和判断预后[5]。
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损害程度的判定以UAER 水平高低为标准,其成为糖尿病肾病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6]。但近些年,很多研究显示,UREA 并无法准确地诊断糖尿病肾病,UREA 的升高和降低容易受到月经、尿路感染等影响,且糖尿病肾病只有发展到III 期时才能检出尿微量清蛋白异常,因此,对疾病早期诊断灵敏度不高[7]。有研究表明,BMG 能反应早期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其对肾损害诊断的灵敏度要优于血肌酐,因此,有学者将BMG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BMG 是一种肿瘤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物。BMG是一种小分子球蛋白类物质,通常由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而产生,多存在于血浆、脑脊液、唾液及尿液中[6]。健康人BMG 的合成能力比较稳定,其从细胞膜上释放的量也相对稳定。 BMG 分子量比较小,不会和血浆蛋白结合,因此,在机体的正常代谢中,此物只可经肾小球而滤过,通过近端肾小管会被吸收、分解和破坏,形成氨基酸类物质,机体在生理状态正常情况下,排出的BMG 量非常少。若机体中血清BMG 水平异常升高,则可反映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同时,尿液中的BMG 量增大,也会反映过滤的负荷量大或肾小管受损[8]。 大量文献报道,BMG 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相较于肌酐、尿素氮水平,BMG 检测更具准确性和敏感性[9]。 刘永等[10]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BMG、BUN、Cr 等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BMG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病程>10 年的患者BMG 水平高于病程低于 10 年者(P<0.05);观察组中随着疾病分期的增加, BMG 水平也高(P<0.05)。
综上所述,BMG 水平变化和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损害有着密切联系,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指标,掌握BMG 指标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尽早发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