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为中国石化品牌筑根基强底气
2021-07-04潘为英翟晓晨
□ 国 梁 潘为英 翟晓晨
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白鹭湖井工厂打造出“井在城中、井在景中、井景共融”的和谐局面,成为油田绿色低碳高效开发的典范。图为白鹭湖井工厂全景。翟晓晨 供图
1962年9月23日,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从营二井喷涌而出,刷新全国单井日产油最高纪录,胜利油田前身也因之得名“九二三厂”。2021年,营二井井场周边的5.8万平方米土地上,8000块太阳能光伏板向阳而立,这个“太阳能发电、光热+储能技术替代油井加热炉、风力发电和直流母线”多源合储开发模式的新能源基地,提前实现了“碳中和”,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玉卓在调研参观中称赞说:“这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结合的典范。”
从1961年到2021年,胜利油田走过整整一甲子。60年来,胜利油田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壮志,坚守“为美好生活加油”的责任使命,发展企业、奉献国家、服务社会、造福员工。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胜利油田以集团公司世界领先发展方略为引领,全方位践行“创新引领责任担当”的品牌承诺,持续夯实油气主业发展根基,为中国石化品牌注入硬核实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抢抓机遇、勇担重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施品牌战略,践行品牌承诺,提升品牌管理,彰显品牌形象,为构建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品牌贡献胜利力量。
打好责任牌 筑牢品牌持久力
行走在东营市广利河湿地公园,蓝天、绿地和转动的抽油机相映成趣,吸引不少过往游客驻足留影。让人惊讶的是,就在这绿树掩映、湖光水色间,还有一个年产10万多吨的原油生产单位——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这也是胜利油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不是将采油管理区建成旅游区,而是要用旅游区的高标准绿色采油。”在这里工作的胜利员工王德华介绍,他们围绕建设“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观光旅游”的管理区,不断用更高标准、更实措施提升着“井景相融”的高颜值。
持续效益稳产,彰显使命担当。油气资源是胜利油田的生命线,也是夯筑中国石化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形象根基。60年来,胜利油田坚决扛起“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大旗,把爱党爱国的报国情怀凝聚到发展石油事业上,连续9年稳产3000万吨以上,连续20年稳产2700万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12.5亿吨,占我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五分之一,建成我国重要石油生产基地。进入新时代,面对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胜利油田认真落实“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等战略部署,聚焦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坚持把品牌战略融入勘探开发全过程,纳入油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百年胜利战略规划”,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坚决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十三五”期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3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32亿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44亿吨,实现原油生产1.17多亿吨,超规划目标361万吨,用实际行动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任务,赢得社会良好赞誉。
践行绿色发展,体现央企作为。安全绿色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央企负责任、勇担当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胜利油田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绿色发展、奉献清洁能源”等理念,始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构建形成行业监管、市场化运行、价值考核的绿色发展体系,推动绿色发展融入勘探开发全过程、专业服务各领域,全方位降能耗、减损耗、控物耗、减排放。“十三五”以来,公司先后投入3.36亿元实施气代煤(油)工程,年减排二氧化碳39.5万吨,完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300处生产设施关停退出和生态修复,布局形成地热、余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储能分布式复合智慧能源新格局,能耗总量和强度分别降低25.9%和14.9%,筑牢绿色品牌发展根基。油田瞄准碳中和目标,深化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全力打造集团公司绿色发展践行基地。
打好创新牌 提升品牌竞争力
创新是品牌的活力之源,企业创新能力决定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多年来,胜利油田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努力在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进程中走在前作表率。
“传统地震技术已无法清晰识别地下薄、小、碎、深的地质新目标,如何给地层拍出更清晰的‘CT图像’?以前‘用大网捕鱼’,捕得差不多了;现在只有‘织密渔网’,才能捕着鱼。”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首席专家秦宁说。为“织密渔网”,胜利油田突破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先后应用于16个区块,发现资源量5.3亿吨。
科技创新,锻造油气勘探开发“撒手锏”。胜利油田勘探开发难度世界公认,地下油藏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科技创新的高度。油田将“创新引领”的品牌理念融入科技攻关全过程,坚持在油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目标抓突破,在油气开发矛盾最突出的领域抓创新,全力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培育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以生产一线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技奖励达2.1亿元,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攻关效率有效提升。在“石油地质大观园”里,胜利人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打造了一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