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

2021-07-04李竹丽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调研问卷

李竹丽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1 问题的提出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据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1]。不难看出,我国老龄化速度正逐步加快,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也日益凸显,疾病、孤独、空虚和焦虑不断吞噬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究其根源,在于老年人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没有从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做好积极的准备。因此,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目标的基本保障。

所谓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特定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态[2]。目前,国内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基本现状及通过何种方式来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调研资料明显偏少。而在西方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代,面对老年个体适应问题的解决途径上,“体育促进”就是普遍被使用的一种优化途径。Brawley研究得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3]。体育锻炼在强身健体、塑造人格、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被大众认可的,老年体育锻炼的开展不仅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精神享受。

本文对安徽、上海、陕西、湖南等8个省市的体育促进下老年人社会适应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建议,为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在通过体育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方面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

2.1 访谈法

访谈地点分别为安徽屯溪黎阳码头、上海鲁迅公园、上海黄兴公园、陕西西安环城公园、黑龙江龙凤石化老年活动中心、湖南郴州五岭广场、江西赣州公园等。对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适应的主题——老年人自身的状况、人际关系改变、社会支持、参与途径等方面问题进行访谈。

2.2 问卷调查法

2.2.1 问卷制作

根据研究需要编制了《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年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从体育运动、自我调节、自我角色定位、自理能力、社会潮流、价值判断6个子维度,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调查,问卷以自评为主。

2.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018年1月至10月,对安徽省、上海市、陕西省、湖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山东省进行了调研。问卷调查实行一对一的测试,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6份,其中安徽98份、上海151份、陕西121份、湖南91份、江西101份、黑龙江126份、甘肃94份、山东114份。对896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为514人,“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为382人。

2.2.3 信效度检验

在调研前,对安徽60岁以上(含60岁)的100位居民进行了预调查,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92%,克伦巴赫信度值达到0.912,说明问卷信度较高。采用专家访谈对问卷进行了效度验证,问卷的内容、结构、总体效度达到83.72%,KMO效度值为0.93,效度较好,符合进行大规模问卷发放的要求。在进行大规模调查问卷后,测得最终问卷的克伦巴赫α值为0.905,KMO效度值为0.893,表明最终调查问卷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和总体有效性均达到调研的要求。

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研问卷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研老年人人口统计学特征

3.1.1 年龄特征

本次调查关注的对象为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60-64岁者占29.1%,65-69岁者占20.6%,70-74岁者占21.3%,75-79岁者占16.2%,80岁以上者占12.7%。

3.1.2 文化程度

本次被调研的老年人中,小学以下占19.4%,小学占23%,初中占21.1%,高中或中专占20.4%,大专占9.7%,大学及以上占6.4%。超过57.6%的老年人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对问卷的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同时对于那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老年人,采用问卷解释的方式帮助填写。

3.1.3 居住区域及情况

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农村占6.8%,县、乡镇占15.8%,中小城市占31.8%,大城市占45.5%。在被调查的这些老人中,单独居住的占8.3%,与配偶一起居住的占37.9%。与配偶及子女一起居住的占53.8%。

3.1.4 收入水平

本次被调研者家庭人均月收入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情况,1500元以下者占21.4%,1500元-3500元者占43.9%,3500-5000元者占19.9%,5000元以上者占14.8%。

3.2 体育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相关问题

3.2.1 老年人普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调研中,当被问及“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满不满意”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认为“非常满意”有19.8%、“比较满意”有52.5%,“中等满意”有21.1%、“比较不满意”有5.4%、“非常不满意”有1.2%;“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认为“非常满意”有10.3%、“比较满意”有15.8%、“中等满意”有36.7%、“比较不满意”有27.4%、“非常不满意”有9.8%。结果显示:“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度总体偏低。对问题“您觉得适应现在的老年生活容易吗”的回答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认为“非常容易”有20.9%、“比较容易”有42.4%,“一般”有29.9%、“比较困难”有5.9%、“非常困难”有0.9%;“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认为“非常容易”有5.6%、“比较容易”有12.7%、“一般”有49.4%、“比较困难”有20.0%、“非常困难”有12.3%。两者之间形成显著的差异性。

在程度问卷中,当被问及老年人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情况时,“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认为“社会变化太快,真是适应不了”的平均得分为4.8(程度为1-5分,下同),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让我难以接受”的平均得分是4.9,认为“我不能接受现在年轻人的一些做法”的平均得分是4.2,说明“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从心理上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对于以上同样的指标平均得分依次是2.2、2、2.5,得分在“比较不符合”与“中等符合”之间,适应性相对高一些。当被问及老年人目前交际的状态时,“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觉得“我感到与周围的人难以相处”的平均得分是4,“我不愿意参加人多的活动”的平均得分是3.8,“即使和很多人在一起,我还经常感到孤独”的平均得分是4.5;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平均得分依次是1.2、1、1.3,与上述结果一样,体育参与者所表现的社会适应均比非体育参与者社会适应程度高。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调研的老年人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相对“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有所提高,但老年人普遍都存在对社会不适应的现象,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在人际交流方面有一定阻碍,感到孤独,很难融入整个社会大氛围。体育作为一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弥补性。

3.2.2 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的路径缺乏

调查中,当被问及“您目前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时,14个项目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选择人数超过10%的只有6项,分别为“身体锻炼”(83.6%)、“看电视电影、听广播”(55.7%)、“与人聊天”(41.5%)、“读书看报”(37.3%)、“打牌或下棋”(21.4%)、“戏曲唱歌及跳舞等文艺活动”(17.1%);其余选项分别为外出旅游(7.4%)、养宠物(5.3%)、钓鱼(4.1%)、书 法 绘 画(2.7%)、养 花 种 草(2.7%)、收 藏(1.5%)、其它(1.2%),而“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选择人数超过10%的只有2项,即“看电视电影、听广播”(60.1%)、“与人聊天”(62.1%)。当被问及“我可以自由参加城市社区或村里组织的各项活动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中认为“完全不符合”有33.7%、“比较不符合”有20.0%、“中等符合”有15.3%、“比较符合”有13.6%、“完全符合”有17.4%。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娱乐休闲方式较“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丰富,但总体来说,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路径缺乏。如安徽屯溪黎阳码头1位69岁的毕爷爷说:“我以前当兵的,后来工作也不在这个地方,战友、同事都不在身边,城市里大家各顾各的,也没什么打交道不打交道的,天天除了晒太阳也就不知道干啥了。”

3.2.3 政府引导与老年人社会适应无法形成有效匹配

调研中,当被问及“你认为下列哪个因素对老年人适应社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时,选择“政府支持”的人数最多,占37.6%。程度问卷中,当被问及“有困难时,希望得到政府和他人的帮助”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认为“完全不符合”有7.9%、“比较不符合”有15.8%、“中等符合”有13.4%、“比较符合”有35.9%、“完全符合”有27.0%;“不经常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认为“完全不符合”有6.1%、“比较不符合”有13.5%、“中等符合”有10.2%、“比较符合”有46.6%、“完全符合”有23.6%。说明老年人在社会适应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期望政府积极引导老年人适应社会。

但通过对老年人的访谈发现,政府在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方面并没有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在上海市杨浦区黄兴公园,一位70岁的黄爷爷说:“现在政府下发的关于老年人的政策是蛮多的,但是关于老年人体育的政策没有多少。”2012年政府颁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无论在关注的焦点还是体育组织建设和设施的完善等方面,《规划》都较偏重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出要扶持青少年俱乐部的建设,而对老年体育的相关方面并未涉及。如果政府不关注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问题,不积极制定相关规范政策,那么未来急剧增长的老年人口的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必将急剧下降,成为中国社会巨大的负担。

3.2.4 “体育促进”对老年人社会适应尚未形成有效的突破口

调研中,当被问及“体育活动改变了我的生活”时,认为“完全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共有23.3%,认为“中等符合”的有31.5%,认为“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共有45.2%。当被问及“我认为参加体育活动让我变得年轻”时,认为“完全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共有14.7%,认为“中等符合”的有19.1%,认为“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共有66.2%。当被问及“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让我认识很多朋友”时,认为“完全不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共有22.6%,认为“中等符合”的有19.2%,认为“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共有58.2%。可见,老年人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然而,仍有部分老年人不满意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如要求被调研人员罗列出他们自身所认为的体育促进社会适应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主要问题有活动场地面积少、体育设施不够及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132名接受访谈的对象中,共列出12个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老年人对体育活动中的问题表述及选择频数

3.2.5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作用缺乏

调研中,当被问及“如果有体育组织可以加入就好了”时,选择“非常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有25.3%,说明有少部分人不愿意加入体育组织中。选择“中等符合”的有20.3%,说明有一部分人保持无所谓的态度。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有55.4%,说明大部分老年人渴望有体育组织可以加入。“影响老年人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选项占比依次为政府支持(37.6%)、老年人自身的调节(29.2%)、家人的支持(23.8%)等,说明老年人选择老年人服务机构、社区、朋友等方式支持的人数较少。这两项数据表明老年人平时在体育活动中渴望加入体育组织,但是身边的非营利性组织匮乏,老年人不了解非营利性组织的作用。同时也说明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中没有有效促进老年人适应社会。在陕西西安环城公园,一位65岁的热爱太极拳的严爷爷说:“我们非常喜欢打太极拳,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每天聚在一起练习两个多小时。但是水平还是不行,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有好的教练可以帮助我们练太极拳。但是这里的俱乐部的教练收费都挺高的,所以只能自学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调查发现体育促进相对于非体育促进在改善老年人社会适应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身体、心理及社会交往方面的状况明显要好于不经常参加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4],且明显表现出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特征。

2.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老年人社会适应存在问题包括:老年人普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老年人社会适应路径比较缺乏;政府引导与老年人社会适应无法形成有效匹配;体育促进对老年人社会适应尚未形成有效的突破口;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作用缺乏。

3.体育促进下老年人体育人口虽然有明显提高,却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在调研过程中,老年人反映在体育锻炼中还存在问题包括:活动场地面积小、设施缺乏、政府政策支持不够、社区指导员供不应求、健身环境条件较差等。

4.2 建议

1.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并不能解决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实际问题,只有进入到老年人群体中,与老年人交流,切身体会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反映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

2.公共服务体系中,在群众体育方面,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群体,更要均衡地对待老年人群体在体育促进改善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老年体育应成为群众体育的关注焦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减轻其社会家庭的负担。将老年体育锻炼人口的数量作为老年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指标之一,扩大体育公共服务场所中老年人的体育面积,扶持非营利性老年体育组织和老年人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在老年体育组织和俱乐部中构建合理的“监督-专业指导-志愿服务”的结构链,使老年人体育活动专业化、组织化和规范化。

3.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要更多地考虑老年人对设施的要求,为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方便。加快老年体育示范点的建设,考虑老年人群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把科学健身与增加趣味性统一起来,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参与率。同时,抓典型、树标杆,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建设[5],努力开创老年体育活动的新局面。

4.政府应普及积极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理念,从意识上彻底改变原有方式,促使老年人转变消极老年形象。此外,全社会应不再将老年人看作社会负担,鼓励老年人投入到义工、志愿者等为社会服务的行列中,形成老年人心理上的激励因素,对调动和发挥老年人各方面效能会发生很大作用,进而推迟老年人的心理老化[6]。运用“体育促进”等多元化促进方式实现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善,增加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路径。

5.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老年人体育权益保障法》,从法律上弥补老年人体育权益保障的空白,让老年人体育权利落实到实处。同时,加快培育老年人社会体育组织数量和进程,鼓励和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参与提供体育健身娱乐产品与服务,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使老年人体育组织能健康成长[7]。另外,社会体育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健康知识讲座、体育活动学习班、定期举办老年活动项目的展示与竞赛,为老年人科学健身、项目交流等提供平台。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调研问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调研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