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21-07-04葛璟

科学与财富 2021年9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

摘 要:“十四五”时期,陕西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驱动效应,通过激活城乡数据生产要素来弥补城乡发展短板,以此解决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受阻、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产业融合进程缓慢等问题。本文针对陕西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中所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健全城乡融合统筹管理机制、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数字化治理模式、发挥数字县域作用等措施,给出陕西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一、引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城乡融合的加速期,陕西将数字经济定位为全省新时期加快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借助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推动力,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以期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二、陕西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核心区高度重视城乡区域,通过不断调整及完善相关制度及政策建立了数字经济支撑体系,用数字经济助力城市进步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一)完善顶层设计与规划,以数字经济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陕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与规划,将数字经济作为驱动陕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新亮点。陕西陆续出台《2020年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陕西省2021年数字经济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旨在推动数字陕西、智慧社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要素流动障碍,通过释放农村数字化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为重构新型城乡关系提供了崭新的技术视角。

(二)完善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2020年底,陕西全省光缆总长度超过160万公里,光纤到户总数超过1000万户,4G基站总数超过17.5万个,4G用户超过3800万户。全省城市社区、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光纤网络和4G网络双覆盖。城区、重点区域及公共场所4G网络全覆盖,陕西持续推进5G、IPTV、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1.8万座5G基站,建成5G示范应用场景13个。新基建使数据生产要素的作用大幅提升,使配置资源的领域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能够得到有效配置。

(三)促进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城乡协同联动

第一,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陕西形成了“一个中心、五平台、一体系”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格局,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依据;

第二,“互联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互联网+”打通了产、输、销渠道,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激发了乡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三,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数字技术引导农村实现跨边界、跨时域的产业要素流动,加快了农村现代农业向城市产业结构渗透,将乡村的“农文化”、“农品牌”与城市的“宅经济”、“互联网经济”有机结构,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

(四)促进城乡生产要素配置的均衡化

陕西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布局”,运用数字技术打造跨区域的数字农业、智能农业,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带动引领,运用新基建带来的新型城乡联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中加速流动与转化,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的均衡化。数据赋能、服务赋能、教育赋能等推动“能人返鄉、市民下乡”,为农业经济发展赋予了“数字引擎”,通过“新型农业+休闲+康养+文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开发路径,重塑农村产业链价值。

(五)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治理机制

第一,数字化服务平台日趋壮大完善。2021年西安大数据数字中心正式启动,数据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公共信用数据与互联网数据的汇集整合,实现信息主体信息共享,推动构建协同治理体系,从政府监管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第二,完善数字化治理模式,构建城乡整体性智慧治理机制。促进政府数字化再造,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城乡整体性智慧治理机制,统一建设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线下线上的深度融合和数字城乡并联管理。

三、陕西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一)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数字鸿沟成为发展障碍

第一,陕西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1)城乡之间在互联网的覆盖率、资费、宽带速率以及宽带连接质量、配套政策保障、基站建设等方面仍有差距;(2)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2018年陕西省数字经济指数前两名的是西安、榆林,其经济发展指数是4.75和1.64,西安远远领先于其它地区;第二,农村信息化程度较低。城乡之间在云计算、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资源处理能力与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未能实现乡村数据资源的价值;第三,数字人才不足,数字素养亟需提高。从数字人才结构来看,数字人才的85%以上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5%。

(二)农村产业与数字化产业的联动及融合度较低

陕西农业农村数字化发普遍具有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乡村人才短缺,老弱化严重。老弱化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对数字化的接受和学习能力都比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低;第二,智慧农业产品因较高成本而发展缓慢,市场普及率较低;第三,“互联网+”等新业态、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农产品销售渠道受限;第四,农业农村领域统计监测、质量安全、预警防控等信息需要完善,大数据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够,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还有待全面释放。

(三)城乡数字要素调配与流动性不足

陕西目前存在问题:第一,“三农”数据化工程滞后于发展需求,数据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协同联动动力不足,数据资源无力激发供求双方的活力;第二,城乡数字资源流动性受限。由于陕西数字经济发展人才、技术和管理支撑不足,严重阻碍了数字资源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在信息化建设中,一些垂直业务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管理体制的约束使得巨量数字资源流动受限,其价值未能充分利用和共享。

(四)数字化治理模式尚未健全

第一,陕西相关要素支撑不足。陕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但在资金、人才、配套政策的广度、实施进度、地方相应程度方面与发展势头强劲省份仍有差距;第二,数据要素治理是亟待破解难题。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而数据的运行必须依赖于合理高效的数据治理;第三,陕西数字治理的差异性造成数字化治理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城乡之间也出现分割的治理现象,这就需要构建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协同的、整合性的数字化治理模式。

四、陕西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建议

(一)释放数字红利,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城乡共赢格局

第一,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大数据建设力度,使大数据逐步发挥劳动、资金、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充分发挥数字园区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辐射周边区域的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发展;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农民增收、规范有序发展的乡村共享经济;第四,打造高水平的数字化产业融合。(1)推动农业数字化升级,创建新产业和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和传播区域优质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利用数字平台获取精准农产品价格和销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销售策略;(4)鼓励研发“农业数字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5)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要素跨界流动实现产业跨界融合。

(二)完善数字化治理模式

第一,统筹区域(城市、乡村)地理空间布局。考虑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以及产业布局与地区人口、社会、文化等方面布局,使地区的数字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形成城乡融合的共生生态系统;第二,明确数据治理责任,建立数据治理组织。(1)各地区应明确数据治理责任;(2)将地区数据治理与整体数据治理有机结合,促进地区城乡融合协调、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构建合理的大数据治理体系;第三,以数据共享为前提,促进各领域社会治理的数据贯通与集成。(1)合法合规的数据技术与数据源是数据共享的前提保障;(2)坚持“上下联动、逐级打通”的原则;(3)做好风险防控,增强社会治理的可预见性;第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服务深度融合,促进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政府监管转向社会协同治理;第吴,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推动社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农村社区”,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形成高质量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三)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第一,充分利用陕西教育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相关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机构,搭载“互联网众包”模式进行科技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率;第二,引进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完善数字经济的人才梯队;第三,构建乡村人才回流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财务、商标、法律等综合服务,降低创业者成本与风险;第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成培训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形成实用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第五,建立和完善人才下沉机制,鼓励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任职,完善相应下乡人员激励机制,保障其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权益。

(四)围绕公共服务需求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明确中央、省、市、县政府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责任与事权,扩大县级政府的财权,综合衡量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及公共产品提供责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财力保障;第二,政府发挥引导和调节功能,形成多元投资、专业化运营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第三,统筹开展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为群众提供场馆导航、在线培训、共享直播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第四,提升文旅、社保、就业、法律服务等数字化服务进程。加快推进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联网,搭建覆盖城乡的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精准服务贫困地区。

(五)充分发挥数字县域作用,促进城乡资源整合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为城乡资源整合搭建桥梁;第二,加大政策、资金配套、数字经济资源整合方面的引导和支撑。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县均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继续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农产品网络零售占农产品交易总额比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村“三务”综合公开水平;第三,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作用。加快物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发挥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县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慧农业、特色农业建设,发展养生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以县域在载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资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高培勇.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大纲[M].人民出版社,2020.

[2] 曾燕,等.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效应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3] 任保平,吴振磊.2020陕西宏观经济发展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

[4]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5] 杨佩卿.陕西数字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优化探讨[J].理論导刊,2019(4).

[6] 许经勇.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学习论坛,2020(1).

[7] 樊轶侠,徐昊.财政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机理与经验启示[J].改革,2020(8).

作者简介:

葛璟,1973年1月,女,汉,安徽省凤阳县人,研究生学历学历,讲师(职称),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
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法的改革
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