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饭》中秦腔须生的表演特征研究

2021-07-04徐升

科学与财富 2021年7期
关键词:秦腔

徐升

摘  要:秦腔作为陕西地方的代表戏剧,形成时间较早,富有地方特色,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在春晚等大型文艺晚会上博得了年轻一代的广泛关注,其各个行当的表演特征研究也成了传统戏剧研究的一大重点。本文围绕秦腔须生行当的表演要素展开分析、总结,并以《放饭》为例对秦腔须生在其中的表演特征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以期为秦腔表演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提供助力。

关键词:秦腔;须生;《放饭》;表演特征

前言:秦腔是一种极具包容性、风格多样且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起源于陕甘地区,于盛唐长安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之上发展壮大[1]。相关研究学者须借助具体的曲目、唱段对须生表演特征进行分析,以令人们对秦腔须生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一、秦腔须生行当的表演要素

(一)咬字

作为秦腔艺术的基本功,咬字在须生唱腔中发挥着關键作用。因为须生在许多曲目、唱段中负责贯穿故事情节的主线,其唱词含有大量描述性的内容,用以推动曲目故事的发展,所以须生的咬字必须干净、清晰,以让不了解剧情的观众也能通过其演唱知道整个情节的来龙去脉[2]。而演员要做的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在以唱腔腔调、韵味诠释好角色的基础上克服节奏等外在因素对其咬字清晰度的“干扰”,以让观众在演员的高质量演出中更好地把握剧情脉络,能够随着演员情感的推进带入剧情,从而受到感染[3]。

(二)行腔运腔

秦腔中的行腔运腔为秦腔板式所决定。演员为突出不同人物特点(性格和心理活动),要根据板式运腔行腔[4]。须生的行腔讲究淳朴飘逸,可苍劲可潇洒,运腔要注意对“味道”的拿捏,只有拿捏到位其情感才能彻底的表达出来。

(三)唱腔情感

唱秦腔要把握好各个行当、角色的情感,与其他戏剧形式相似,秦腔的青衣要婉转,花脸要粗犷,须生要根据人物剧情的需要或庄重沉稳、或高亢有力,只有演员将各个角色的情感传递到位,观众才能得到感染。演员需要深入理解人物情感,并对自身情感有所调动,其采取的唱腔等才能与角色形象配合得相得益彰。

(四)念白韵味

念白是秦腔表演艺术中的一个角色塑造形式,以口述为主进行展现,区别于常见的戏剧演唱,一般以包含韵味的白话语言表现出来。秦腔中念白的使用十分广泛,多用于剖白、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在须生角色中更是比较常见,不过念白部分都比较简短,可以视作唱腔开始前的衔接部分[5]。

(五)做功表演

在我国的传统戏剧中素来有“四功五法”之讲,“做功”就属于“四工”中的“做”这一范畴,简单解释就是对形体动作的塑造与运用。秦腔因其大开大合的演绎特点,在做功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旨在让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逼真。

二、《放饭》中秦腔须生行当的表演特征

(一)《放饭》介绍

《放饭》是秦腔经典剧目《牧羊圈》中的一折,讲述的是朱春登被婶娘及侄子宋成所诓骗,放下妻母,替叔父从军后的故事。朱春登在外得胜而归,封侯拜将、归家祭祖,得到的却是其母二人早亡的消息,痛不欲生,特地去到妻母坟附近放饭抚慰,巧遇流亡的妻母,从误会到相认,演绎了一段夫妻相会、母子团聚的场面。其中主角人物朱春登属于须生行当,要与妻母的正旦、老旦角色相承接,还要与手下的中军、巡风等净、丑角色相应对,因此须生演员要把握好角色的性格背景、调整好情感,用唱腔、念白和做功等基本功协调塑造出朱春登这一人物悲伤、严肃、温情等不同的形象。

(二)对须生基本唱功的要求

《放饭》作为秦腔须生演员的基础戏,尽管在全剧中须生角色只有一个核心唱段,但因为角色形象、情感的转换频繁,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唱腔、念白等基本功。表现在“朱春登”这一角色形象上,无论是唱还是念都要求演员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只有演员依字行腔,其唱出来的内容才能够合辙押韵。尤其是道白,行内有言“前进道白四两唱”,可见须生的道白虽简短,却能展现出演员的“真功夫”,因而《放饭》中的道白也需要演员一字一句的去推敲揣摩[6]。

(三)对须生情感刻画的要求

秦腔艺术的特征就是“实”,不仅唱腔要“实”、醇厚,其做功、情感的呈现也要富有“力道”,以令人物形象更富于精神内涵。如《放饭》中的朱春登得胜而归,官拜将侯,其情感把握要符合其社会地位,行腔要高亢有力,而对待前来讨饭的百姓,其要有好官温和,做到温而有力、醇而有韵味,面对妻子赵景棠诉说的事情,其内心悲愤,唱腔、念白上也要将情感“拉满”,以让其人物内心刻画更富张力,人物的性格形象表现得更加丰富、具体。“情”毕竟是戏曲的灵魂所在,因而须生演员在扮演“朱春登”、推动剧情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任务的心理活动与其唱腔、动作相一致。

(四)对须生做功表演的要求

对于《放饭》中朱春登情感的刻画,可以通过秦腔特有的“喝场”的真假声切换来坚实有力地演绎其悲中带喜的复杂内心,须生高亢激昂的唱腔恰好能突显出秦腔极富魅力的悲壮苍凉之美,而其中的许多“喷口”也能协调演员的情感表达,使须生一开口就将激烈的情感展露出来。根据剧情的推进,演员要将自身情感通过肢体动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实为不易,要做到悲而不“炸”,温而不燥更是演员们需要不断揣摩与设计的要点、难点。

结语:我国传统文化由各种传统艺术形式构成,秦腔作为其中一种,善于用振奋的唱腔和夸张的表演动作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其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为许多其他的戏剧形式带去了经验借鉴。在如今娱乐形式繁多、信息快速交互的年代,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深入挖掘,如在秦腔艺术中探寻各个传统行当的表演特征,令其对人物的塑造艺术得以呈现在更多人的视野里,使传统戏剧中的艺术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扬,如此秦腔这类传统的文化形式才能在更长远的发展道路上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学佳.秦腔的表演艺术风格探析[J].牡丹,2021(10):132-133.

[2]冯学佳.刍议秦腔唱腔的特点[J].牡丹,2021(14):93-94.

[3]贠龙军.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J].戏剧之家,2016(24):64.

[4]郭锋.秦腔人物塑造中的艺术性分析[J].散文百家(理论),2021(08):183- 184+186.

[5]贾周峰.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J].戏剧之家,2020(09):45.

[6]屈鹏.浅析《放饭》中秦腔须生的表演特征[J].戏剧之家,2017(15):26.

猜你喜欢

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三生万物——近现代秦腔发展模式管窥
宁夏现代秦腔“三部曲”的实践意义
“反思”中的自由践行——我排秦腔《狗儿爷涅槃》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秦腔文献整理方法刍议
名家与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