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021-07-04刘阳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3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图书馆

刘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当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图书馆方面应当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本文从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的角度出发,旨在提高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物质极大富裕的社会背景下,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建设对于政府管理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县级政府通过开设图书馆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的质量,不断落实好档案管理细则,以便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加强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加快图书资料的流通速度,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面对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图书馆人员缺乏经验,导致人工管理与电子管理重叠,造成了资源浪费,本文通过指导管理人员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内容

整理和排序。图书馆方面需要按照档案的类别、归档时间以及档案性质三方面对档案进行有序管理,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

归档和存储。图书馆需要做好不同类别档案的柜台管理工作,派遣专门的人员检查档案信息,及时做好档案资源的更新和存储,定期整理和检查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严密性,避免档案资料的丢失。

档案运用。档案资料不仅是数据的载体,同时也记录了整个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情况,作为信息传递者和历史见证者的双重身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迎合读者的思想变化,满足读者对于多元化信息的需求,确保发挥档案管理的最大价值。

二、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档案的便捷存储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现代的档案管理脱离了纸质资料的束缚,大幅度缩减了档案资料的录入时间,电子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减小了档案占据的空间,同时归档和整理工作也变得相当简单,与过去相比档案管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幅度降低,同时便于读者搜寻和查找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推行后,弥补了纸质档案的不足,同时也加快了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模式下县级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低,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慢。伴随着图书馆运营时间的延长,图书馆当中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多,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难度也在加大。现如今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图书馆的需要,采用信息技术管理各类档案,能够及时更新数据资料,同时也能够整理数量较大的档案,便于用户查找档案资料,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也便于图书馆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有利于图书资料共享

传统纸质档案存储方式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手动查找档案资料,并且状态更新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当图书馆采取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之后,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提高,同时各级图书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培养读者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三、当前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

一些县级图书馆的管理效果不好,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没有突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信息化管理流于形式,不抓住发展机遇的县级图书馆,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陈旧

大多数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管理体制健全,有的管理体制欠缺。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不按照客观条件进行图书资源的更新和管理,这种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使用,并且不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也不利于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三)数据库及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县级图书馆基础建设不足、缺乏资金更新设备,导致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最终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一旦错过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导致图书馆预期发展和实际状况存在明显差距。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员的数量不足

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多图书馆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在引入新技术之后,面对先进的管理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这不光降低了信息技术利用率,同时也会削弱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质量。

四、完善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对县级图书馆发展影响最大的便是档案管理人员所持有的管理理念,其思想认知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落实和发展。为了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馆长和馆员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加快图书馆转型,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县级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上,在信息技术融入到档案管理发展之后,档案管理工作引入了许多先进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为了实现新旧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可行的制度和管理体制,便于运行和管理信息技术。此外,县级图书馆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按照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方式建立图书馆管理制度。

(三)建设数据库及基础设施

在信息化设备背景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构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档案管理相结合。工作人员可通过线上编码、资料录入、信息查询、档案调取以及统计等方式完成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建立数据库之后,借助信息技术的共享特性,也能及时更新图书资源,节省了人力搜集、编辑以及录入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推书流通的效率,保障了读者能够阅读到丰富的图书资源。

(四)培养档案管理专职人员

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吸纳专业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理念。鼓励其主动学习,取长补短,与同行交流经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

结语:总的来说,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度在逐渐增加,并通过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徐裕斐.试论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1(17):84-85.

[2]蘭美菊.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城建档案,2021(02):40-41.

[3]曹艳华.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探析[J].档案管理,2019 (04):95-96.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图书馆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图书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飞跃图书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关于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