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2021-07-03樊广喜
樊广喜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2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若想达到一定的效果,则要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顺序以及各细节问题的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浇筑技术能够起到为建筑主体结构加固的作用,其施工质量也对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施工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1 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主要内容
工民建,主要指工业与民用建筑,该类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水泥、沙石等原材料,以按一定的比例制成后续浇筑作业所需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构成材料价格低廉,并且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十分显著,所以该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用于稳固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层建筑正式开展施工前,施工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比例、提前配置好混凝土材料,并且一定要参考浇筑案例、将原材料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材料浪费。在材料准备完毕后、可正常进行浇筑作业。通常来看,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需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有丰富浇筑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该项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混凝土浇筑工作
例如,在搅拌混凝土时,该过程的施工重点是混凝土与胶料之间的比例确定以及对搅拌方法方向、时间等方面的控制。在混凝土和胶料通过充分的搅拌并经过一定时间后,两种材料相互融合并逐渐稳定、成型,然后就可以正常使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颇为广泛,主要原因之一是材料成本较低,并且制成混凝土的方式非常简单、快捷,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施工效率。与此同时,混凝土能够与多种原材料进行组合使用,并且在几种材料的混合过程中,化学反应较为稳定,且具有非常好的隔热以及耐冻属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建筑的保温性能。在当前的工民建筑体系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有决定性的作用。混凝土浇筑技术流程看似简单,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较多,施工时应尤其注意混凝土的搅拌要按照标准流程进行[1]。
2 混凝土浇筑问题技术要点分析
2.1 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做好混凝土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后续的浇筑效率,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规格、尺寸、材质等方面的检查,避免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混凝土材料离析,进而延误工期。所以,前期的原材料检查工作必不可少,只有保证材料的质量才能为后续浇筑工作的施工质量打下牢固基础。在该工程正式开展前,材料的采购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共同进行采购工作,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优选;材料的运输以及保存也很关键,需由专门的材料管理人员对材料进行仔细检查,并要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定期对材料进行干燥处理,防止材料受潮、失效,严格把关质量问题,最大限度避免材料在使用时出现变质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混凝土材料
2.2 注意搅拌流程以及时间控制
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对最终形成的混凝土使用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来看,搅拌工作一定要按照正确的顺序开展,切忌顺时针、逆时针交叉搅拌。在搅拌过程中,缓慢地将其他材料置入其中,并保持一定的力度继续搅拌。各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比如施工区域的气温因素,会对混凝土的混合效果和强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将各原材料的配比进行科学调整,以适应条件变化,确保浇筑环节的顺利展开。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对混凝土的运输工作加以重视,确保混凝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堵车情况,若混凝土长期置于车中(混凝土泵等设备),极有可能因各种变化因素而导致材料变质,进而无法使用[2]。
2.3 做好浇筑流程分配工作
一般来看,在实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时,施工环节的开展需具有一定的有序性,才能有效保证其浇筑效果。例如,在确定一层混凝土的高度后,施工人员应充分考虑该建筑内部结构、所需钢筋的数量等方面,并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考虑到浇筑过程中易出现的突发状况,结合这些元素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确保第一时间解决浇筑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此促进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有序开展。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浇筑高度需控制在半米以内,并要比插入式振捣器的长度要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垫层作业,一般来看,在基槽部分的检验作业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可选用臂架式泵车进行混凝土的初步运输工作,到底浇筑地点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浇筑。若针对墙体或柱体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则应在浇筑前期,对墙体等部分增强填充效果,并严格控制混凝土各材料之间的比例,合理科学地配置混凝土,才能确保其施工质量。
通常来看,对墙体、支撑柱等部分、施工人员可以先行浇筑一层水泥与砂石等混合浆料,并对该层浆料的浇筑厚度控制在40mm左右的范围内,该厚度的浇筑效果最佳。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应开展分层方法,以最大化实现浇筑工作的有序性,并保证施工区域的浇筑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混凝土进行振捣作业时,逐层进行,确保浇筑施工的全面性,提高其施工质量,并对该施工环节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把控。还有,在进行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还应对墙体、洞口等区域的两侧,进行混凝土浇筑高度的有效控制,保证浇筑效果的统一性,避免出现浇筑厚度凸出、凹陷等参差不齐的情况。还有,除了对板体和柱部分进行浇筑作业,还可根据框架的置放顺序,开展对板体以及支撑梁部分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在开展该项浇筑环节时,施工人员首先可以对支撑梁的高度进行测量,并依此开展分层浇筑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到该区域的底端时,施工人员需将板体置入、共同浇筑。在保持梯形框架的基础上,施工人员需保持一定的速度向前推进、同时浇筑,以这种推进方式能够有效保障浇筑方向的一致性,以及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器具倾倒。
2.4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工作。在该技术中也是非常重要,是该技术能够保证施工效果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该建筑工程正式开展,并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若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出现凝固现象,但此时的施工规模及面积正逐步扩大,甚至已经超出正常浇筑范围。针对这类情况,施工人员应第一时间停止浇筑作业,降低混凝土溢出情况造成的影响,并尽可能地将工程质量予以保障。与此同时,若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的施工气温过高,则应先进行降温处理,并将处理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防止混凝土发生变质,然后再继续施工,否则容易造成工程事故,进而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若无法达成浇筑条件的要求以及相关标准,施工人员一定要停止浇筑作业,并联系上级对该情况进行及时汇报,实施由技术人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防止对建筑质量或施工安全性产生更大的影响。由于浇筑作业的设施规模较大,施工内容及细节也十分繁多,并且浇筑作业的效果质量需要一定时间才得以显现,导致该施工环节的实际用时较长,所以在开展该环节时非常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作业后,施工人员应及时进行抹平处理,抹平时需注意混凝土的凝固问题,施工时间尽量要保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然后,为保持混凝土的硬度,施工人员需对其进行压光处理,压光前浇水润湿,而后用木抹拍实。当混凝土有所凝固时(通常控制在浇筑后的7~14h之间),可以进行养护工作,期间应及时观察并记录混凝土表面的渗水量,如表面的含水量较低时,应进行大面积喷水作业,使混凝土能够适当地补充水分、保持平整;若含水量较高,应进行局部吸水处理,并对该区域进行抹平处理工作,做好各类准备工作,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痕[3]。
3 结论
总的来看,具体到工业建筑以及民用建筑的施工过程,有效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增强该建筑质量的关键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技术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和完善,并逐步适用于更多的施工环境、以及适应更多苛刻的施工条件。所以,将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施工质量最大化,为该建筑的使用稳定性奠定非常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