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的起源比较研究
2021-07-0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张 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的起源是不一样的。中国传统刺绣是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日本刺绣虽然也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但是发展很慢,真正获得快速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刺绣经朝鲜传入日本后,这其中经历了东亚文化早期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再传入日本这样一个过程,与中日文化交流息息相关。
关于中日刺绣比较研究这个论题,有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孙佩兰先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刺绣艺术》中指出:中日之间的刺绣艺术交流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刺绣传入日本与佛教、服饰文化有密切关系,而日本刺绣对中国的影响是与艺术、教育紧密相连的。因而了解与研究中日刺绣艺术交流,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1]孙佩兰先生只指出中国传统刺绣传入日本与佛教、服饰文化有密切关系,是从时间脉络上对日本刺绣主要历史时期和历史考古发现的藏品进行了一个梳理,其间贯穿了一些历史文化因素。故宫博物院的严勇先生就中日丝绸文化交流及日本织物发展做了专论,主要讲述了日本丝绸对中国丝绸的倾力汲取以及中日交流,没有涉及刺绣这个层面。还有青年学者、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吕国伟的《吴韵和风——从苏绣与日本刺绣的异同看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方向》,阐述了苏绣与日本刺绣的异同,但对苏绣和日本刺绣的起源只做了简单介绍。
由此,中日刺绣的起源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对刺绣发展影响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拟从中日历史、中日文化交流入手对中日刺绣的起源进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和对比研究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起源时期的艺术特征,不仅能丰富艺术学中文化与文化交流对艺术影响的研究,同时也为文化交流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起源时期的文化、历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对刺绣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刺绣起源于西汉时期,是以民间刺绣为主;日本刺绣主要起源于飞鸟时代(592—710年),主要学自唐代刺绣,以佛教刺绣为主。这与中日文化交流有关,佛教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刺绣也一并传入,并且佛教刺绣对日本刺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起源时期的文化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纺织历史悠久,有棉、麻、丝绸、羊毛等纺织和织锦,但纺织面料主要以丝绸为主。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蚕茧和丝织品,自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也有关于蚕丝织品的文字记载,周朝也有多色提花锦。除织锦外,中国很早就在丝绸上进行刺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早期流行的辫绣。西汉时期,中国丝绸制品开始逐渐繁荣起来,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了陆上丝绸之路,刺绣和丝绸开始走出国门,走向西域各国,其在1972—1974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得到证实。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长沙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的随葬品中有100多件丝绸、刺绣等,这也充分反映了西汉时期在丝绸上进行刺绣已经开始普及。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都出土了T形帛画,帛画出土时都覆盖于内棺之上,用单层的细绢作地,呈T形,上宽下窄。一号墓帛画T形横部长67厘米,绘日、月、上升的龙及蛇身神人等图像;下方未拼幅加宽部分长1.38米,绘蛟龙及墓主人等图像。[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刺绣开始出现佛教内容,并大力发展。隋唐时期,纺织业已经极为发达,丝绸产地开始遍布全国,丝绸和刺绣的品种逐渐繁多,刺绣技法也异常发达。这个时期,由于唐朝的武皇武则天大肆推广佛教,除了服饰用品的装饰图案用刺绣技法,佛教画像和佛教图案也大量运用刺绣技法。此时刺绣针法多样,除辫绣外,开始采用平绣等。
日本的纺织历史起源于公元前,从最开始的服饰所用的织布、缝纫开始。在公元前到公元552年期间,日本刺绣的发展缓慢。公元552年飞鸟时代时期,日本刺绣开始发展。虽然现在刺绣很多都运用在日本服饰——和服上,但是这一时期丝绸和金属丝的运用出现在宗教刺绣上。佛教发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得到繁荣发展,并于公元4世纪下半叶传入朝鲜。在公元6世纪,朝鲜百济王朝的国王给日本天皇的皇廷送了佛教图像和佛经卷轴,希望可以招募日本作为自己的盟国。诚然,一些其他形式的装饰艺术也在这个时期被带到日本,其中包括佛绣像的形式,就这样中国的佛像刺绣经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在佛教传入日本半个世纪后,摄政王“圣德太子”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热心于佛教教义的研究,倡导佛法,于是开始制作佛教的绣像。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就是公元622年的《天国曼陀罗修町》,是古代日本刺绣的代表,现在存放于中宫寺。鸿山薰先生在《日本染织艺术丛书》刺绣册序文中说:“日本刺绣起源于飞鸟、白凤时代,最初的技术是外来的,起源于印度,但只是一二种,影响不大。中国刺绣传入后,日本刺绣才逐步得到发展。”日本刺绣专家秋山光男先生在《日本刺绣图案集》中也提到,“日本刺绣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我了解是由中国传入的”。两者在具体说法上虽有所不同, 但日本刺绣是由中国刺绣传入后才发展起来的观点是一致的, 也是肯定的。[3]
(二)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起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对刺绣的影响
1.古代东亚地区以中国为中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对刺绣的影响
古代东亚地区由于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因素,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亚文化圈。[4]在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和政治,中国都处于中心地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经济、文化、政治、农耕、手工艺以及科技都一直在不断发展,不断繁荣。在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秦汉时期的移民潮,为躲避暴政与战乱的中国人移民到朝鲜半岛,并走海路来到日本。这群人中不乏拥有精湛技法的手工艺人,他们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手工艺、农具和技术,为日本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带来了很多的助益。刺绣这种手工艺也跟随纺织品的输出以及刺绣艺人一并传入了日本。在隋唐时期,日本长期派遣唐使来中国,在政治上保证了中日交流频繁。日本飞鸟时代,摄政王“圣德太子”特别崇尚唐文化,他执政期间大力推广唐文化。所以自他执政以后,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僧侣们来到中国学习唐文化、手工艺和各种技艺,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发展。日本对中国文化“饮似长鲸吸百川”般的酣畅吸收,使唐文化如潮水般地涌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仿唐文化”,并风靡二百余年而不衰,从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到哲学、宗教、法律、教育、史学、书法、乐舞、工艺美术、建筑、医药、历法、体育、娱乐、衣食风俗等,无不深深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5]
2.佛教作为普及的宗教传入日本,也带去了织绣佛
佛教作为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后来传到中国。大约从中国南北朝时期开始,传播很盛,民间和皇家大量信佛,也是那个时期开凿了大量的石窟,供奉佛祖。例如,魏孝文帝时期就开始大量信佛,开凿了龙门石窟。民间信佛也成一种风尚,至唐朝武皇时期更盛。佛教的盛行,除洞窟内的佛像雕塑,也开始供奉织绣佛。用刺绣或者织锦来做佛像供奉于寺院、家族祠堂成为一种时尚。史籍所载中国人绣造佛像的最早时间为南齐武帝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据梁沈约《绣像题赞·并序》云:“维齐永明四年岁次丙寅秋八月己未朔二日庚申,第三皇孙所生陈夫人。含微宅理,炳慧临空,结言宝位,腾心净觉。敬因乐林寺主比丘尼释宝愿,造绣无量寿尊像一躯。乃为赞曰:……”(《广弘明集》卷16,《大正藏》第52册,第212页)[6]
现存的唐代织绣佛是在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发现的《灵鹫山释迦说法图》(如图1),现存于大英博物馆。这一尊巨大的织绣佛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也是唐代织绣佛流行的一个明证。这可说是中土的,而非西方的。若站在此观点来看,斯坦掠走的敦煌艺术珍品中,构图上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灵鹫山释迦说法图》刺绣大作。[7]此绣佛高达224厘米,宽164厘米,绣的是释迦牟尼在灵鹫山说法的情景。传说灵鹫山仙人降临,释迦牟尼一手佛手印,站着讲法,后面是灵山净土,分外静谧安详。这种感觉也是典型的唐代佛画的形式。
图1 《灵鹫山释迦说法图》
佛教传入日本的具体年代很难考察,但是可以考察的是,日本的佛教最早可能是由东渡扶桑的汉地移民传去的。至隋唐时期,大量的僧侣来中国留学,学习唐代文化和唐代佛教,也带回去大量的丝绸制品,其中就含有当时盛行的织绣佛。当时,织锦(日本称作“织物”或“机织物”)和刺绣是用来表现佛陀的主要方法之一。用织锦表现佛陀的方法被称为“织成像”(日本的叫法),而用刺绣展现佛陀的形式被称为“绣佛”。日本最初正式建造的佛像是法兴寺(飞鸟寺)的本尊,为铜制和刺绣的“丈六佛”(佛像高一丈六尺)。正像我们所知道的,绣佛从日本佛教开始时就开始制作了,并且绣的都是大寺院佛殿本尊级(主佛)佛像,也就是放置于寺院正中央的最大的佛像,也是最重要的佛像。在古代寺院中供奉的“织成像”和“绣佛”很多已经消失,但国宝《缀织当麻曼陀罗》(奈良当麻寺藏)是用织锦来表达阿弥陀净土的一尊宽幅的巨大佛像,也是传达古代“织成像”和“绣佛”伟容的珍贵作品(如图2)。另一件刺绣作品《释迦如来说法图》(奈良国立博物馆藏)是用刺绣完成的绣佛,也非常庞大(如图3),体现了当时刺绣和织锦受佛教的影响巨大。
图2 《缀织当麻曼陀罗》 奈良当麻寺/藏
图3 《释迦如来说法图》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3.汉字成为共同的文字,出现绣字
现在看来,汉字型(方块字)文字只有中、日、韩三国文字。也就是说,使用汉字的国家只有中国、韩国和日本。这三种文字有一个共同的渊源,就是汉字。日本文字出现得很晚,一般认为,平安时代才出现平假名和片假名。汉字是如何传入日本的,现今已无从考察。一方面应该是大量的中国移民的传入,另一方面应该是很多留学僧侣从中国学习后带回日本。这些僧侣中间最出名的就是空海法师。空海法师入唐学法,拜在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回到日本后,空海法师所传的密法受到朝野欢迎,创立真言宗,将高野山作为真言宗的总本山。中国书法随着汉字的东传进入日本,日本书法在其表现形式及其艺术风格上明显模仿中国唐朝时期的书法。[8]空海法师也很善于书法,将书法、汉字一起带入了日本。后来,在中国和日本都出现了汉字的字绣,就是用刺绣绣汉字。这也使得刺绣的题材得到扩展。“字绣”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佛经文字、发愿文等的刺绣,也是人们挂于佛堂、供奉佛祖或佛经在家的刺绣,文字字体都是书法体。刺绣《法华经断简》(个人藏)就是这样的作品(如图4)。
图4 《法华经断简》个人藏
二、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起源时期的刺绣题材、图案的比较
中国传统刺绣自秦汉时期开始繁荣。秦汉时期的刺绣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最多,这个时期以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最多,而且这三种刺绣上都有涡旋状纹样,学者认为,这是蟠螭向云气转变的过渡状态。[9]当然题材还不止这几种,还发现有神兽、羽人、星辰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刺绣图案以绣像为主,绣像下方是发愿文和供养人。发愿文就是刺绣文字的字绣部分。到隋唐时期,大量的刺绣佛经、佛像盛行。大幅佛像刺绣开始出现,宫廷绣像有的奇大,如高宗时代送到大慈恩寺的一幅绣像高达12丈(《法苑珠林》卷120),还有名家卢眉娘可以在一尺绢上绣出《法华经》七卷。绣像图案也丰富起来,鸟兽、花卉、几何纹样品类甚多,还有人物纹以及文字装饰等。
日本刺绣起源时期的题材大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在飞鸟时代,日本最初的造像是绣佛。推古天皇十四年(606),在法兴寺(飞鸟寺)安置有铜制和刺绣两种工艺的“丈六佛”(佛像高一丈六尺),这是日本制作的最初的正式佛像,其中铜制的“丈六佛”是闻名的飞鸟寺释迦如来坐像(飞鸟大佛)。也就是说,日本最初的佛像之一是绣佛,而且是大寺院佛殿本尊级(主佛)。很遗憾,虽然飞鸟寺的佛像已经失传,但在飞鸟时代的刺绣作品中,《天寿国绣帐》(奈良中宫寺藏)(如图5)和《幡足裂》(奈良法隆寺藏)(如图6)却被流传了下来。这种织物与刺绣的纺织工艺也与女性的信仰结合在了一起,其代表范例就是上述刺绣。《天寿国绣帐》是“圣德太子”的妃子(之一)为了亲眼见到太子的往生世界而发愿制成的刺绣帐子,作为现存的国家最古老的刺绣作品而闻名。民间也有其他的题材,其中飞鸟、花卉、人物作为主要的民间题材大量运用于和服的制作上。
图5 《天寿国绣帐》 奈良中宫寺/藏
图6 《幡足裂》 奈良法隆寺/藏
三、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起源时期的针法比较
中国传统刺绣起源时期的针法从秦汉时期开始。秦汉时期,中国刺绣的针法基本沿用辫绣针法,辫绣针法主要是短针相接,但在马王堆汉墓一号墓还发现了直针平绣作品,即所谓铺绒绣。铺绒绣在唐代才普及起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辫绣针法外,还出现了绣绘。绣绘就是刺绣丝织品中有一部分是画出来的。绣绘出现在军事地图上,主要是由于刺绣不能绣太细的地方,所以才画上去,同样也出现在一些供养人和发愿文的位置。隋唐时期,平绣法被普遍采用。平绣法以细密的绒线反复交接,可使线条光润平滑,能令色彩浓淡相宜,更适于大面积表现形象。平绣法也是后代常用的技法之一。唐代还出现了蹙金、盘金的做法,也就是后代的盘金绣。这是一种把捻金线盘钉在绣地上的做法。
日本刺绣的起源时期也是采用中国的辫绣针法。后面还使用了回针绣的手法,如《天寿国绣帐》(如图7)《幡足裂》(如图8)。《天寿国绣帐》表现了人物、天人、月亮、凤凰、莲花等现象,在经过1400年后颜色依然美丽鲜艳。此外,平绣和蹙金、盘金绣也传入了日本。《幡足裂》是金铜灌顶幡20和金铜小幡残片的脚部。之后在刺绣《灵鹫山释迦说法图》(如图9、图10)也用到了大量的辫绣针法。飞鸟时代的刺绣用的是捻的线,虽然刺绣技法不多,但绣法细致精密,这点可以说是它的特征,让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
图7 《天寿国绣帐》(局部)
图8 《幡足裂》(局部)
图9 《灵鹫山释迦说法图》 (局部1)
图10 《灵鹫山释迦说法图》(局部2)
四、结论
中国传统刺绣与日本刺绣在起源时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中国文化占据了东亚文化圈的中心位置,佛教又成为三大宗教之一,并且广泛流传于东亚地区。汉字又作为中、日、韩三国文字的渊源,所以古代的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相同的文化之根。
由于历史、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大量传入日本,而且日本派遣唐使和僧侣来中国学习,导致大量的唐文化传入日本,日本全部照盘接收。由此,中国传统刺绣和日本刺绣起源时期在各方面都有相似性,反映在题材和图案的趋同——以佛教题材为主,反映在刺绣针法上的趋同——以辫绣和平绣为主。
图例来源:
图1:罗德瑞克·韦陀著《西域美术(一):大英博物馆斯坦因蒐集品》(敦煌绘画1),艺术家出版社出版。
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Commemorating the Completion of Conservation Work:Thread of Devotion,Nara National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