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传统灰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以陈家祠灰塑狮子为例

2021-07-03曾嘉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天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神兽狮子色彩

曾嘉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灰塑是一种以石灰为主要材料的建筑装饰。灰塑创始于唐朝,兴起于明清。[1]广东地区的宗祠多用灰塑装饰,广东陈家祠以制作精巧的灰塑闻名于世。狮子作为民间崇拜的对象,是陈家祠灰塑作品中常见的表现题材。陈家祠的灰塑是探究和分析岭南传统民间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一环,对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创新和发展传统技艺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陈家祠的灰塑狮子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岭南地区灰塑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一、岭南灰塑形象的历史

岭南地区的灰塑形象多取自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领域,灰塑的形象也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以陈家祠灰塑狮子为例,中国本地并不产狮子,公元前122年丝绸之路开通后,狮子的文化和造型随着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因为狮子的造型与中国神兽文化中的狻猊非常接近,古人便认为狮子就是狻猊,狻猊在民间传说中是龙的儿子[2],因为与龙的“亲缘”关系,神兽形象的面部刻画都出奇的相似,并形成固定的造像规制。对比陈家祠中的狮子与鳌可以发现,两者的五官刻画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除了鳌眼部更像鱼眼、耳部换成龙角、没有鬃毛外,五官的布局和神态基本相同。

除此以外,陈家祠几乎所有灰塑狮子的天灵盖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凸起,有部分狮子头顶有角。这些凸起和角源于岭南本土关于独角狮的民间传说,传说独角狮能驱逐邪祟、吓退凶兽,因此独角狮的形象极受推崇。[3]在灰塑狮子造像的过程中自然把“头上带角”的特点也加入其中。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风俗的不断变化,狮子的形象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陈家祠的灰塑狮子诞生于清朝中后期,这个时期的狮子形象基本已经固定,已经趋向程式化,动态和所表现的题材也更加丰富。同时,在神态的刻画方面也逐渐在凶猛的野兽和乖顺的驯兽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既不会过于呆板无威慑力,也不会过于凶悍让人恐惧。

二、陈家祠灰塑狮子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

建筑需要通过装饰来营造环境气氛和文化氛围[4]。陈家祠选取狮子形象作为建筑装饰的题材就是为了营造和烘托宗祠建筑威严肃穆的氛围。例如,首进中路作为陈家祠正门门面部分,除了迎接客人、展示社会地位以外,兼有防御、与外界空间划分隔离的功能。因此,该区域的灰塑选用狮子捕食和攻击的题材,整体造型突出狮子凶猛以警示入侵者的神态。

庭院是提供游玩和休闲活动的场所,该部分的灰塑多选用有趣味性的题材,烘托轻松愉快的氛围。陈家祠庭院部分的灰塑狮子通常以天伦之乐为题材。例如,《百子千孙图》中大狮子在幼狮们的正中间,耳部高竖立于岩石最高处,身体向下前倾看顾幼子。幼狮神态放松、四肢舒展,准备游戏。狮子结合岩石和植被组成一幅亲子游戏图。

再者,还有表现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五伦图》、祈求天下太平的《狮子宝瓶图》等题材。这些题材的灰塑不仅表达了屋主的美好愿望和文化修养,也在装点建筑的同时点明了建筑的作用。

(二)色彩

灰塑是彩塑的一种。色彩深浅有序、立体感强。最初完成时颜色艳丽,自然褪色后也另有一番韵味。

灰塑作品的色调通常根据需要改变客观物象的色彩,按主观意愿用色,灰塑的用色特点是色彩饱和度高,明度高,整体艳丽华丽。灰塑的色彩遵循道教的五行说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随类赋彩”美学观。五行说以红、黄、青、黑、白为五种基本色彩,陈家祠大部分灰塑狮子以这五种色彩为主,其中红色象征南方神鸟朱雀,是太阳和火焰的象征,先人普遍认为红色能辟邪挡灾,能带来光明与希望,因此红色在灰塑作品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陈家祠灰塑狮子用色并不受客观自然的狮子原本的色彩约束,大部分以红色为主要颜色,以黄色为点缀色和过渡色,红色更能体现狮子的威风凛凛,更贴合人们心中驱邪纳吉的神兽形象。

(三)形象

陈家祠的灰塑狮子并没有完全模仿客观自然的狮子进行塑造,而是使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以突出狮子的气势和动态为主。下面以首进路垂脊的圆雕大狮子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从整体比例来看,夸张的形变是灰塑狮子的特点。狮子的头部被刻意放大,大小几乎与狮身相等。大张的狮口占整个面部的二分之一。

其次,从刻画的神态和动态来看,狮子的表情狰狞、獠牙外露,呈向外哈气状。身体部分重心向下压、狮身主体呈向下弯曲的动态,整个狮子重心向前倾斜、四足弯曲、尾部高耸,准备随时腾空跃起的姿势与向后贴的狮耳和面部表情相呼应,生动地模仿了猫科动物捕猎和防卫时的状态。

最后,从细节刻画来看,灰塑狮子的五官立体感都很强。为表现眼球部分的立体空间,工匠将黑白两色颜料交叠使用,整个眼部不仅通过塑造雕像表面的高低起伏突出立体感,还善用色彩对比的关系加强立体感的表达,突出的双眼呈现出目眦欲裂的感觉。

灰塑狮子整体造型表现生动有神,动作与表情互相呼应、有连贯性;色彩与造型相互映衬,细节刻画有度,主次有序;整体设计考究,没有多余累赘的部分。灰塑狮子的肌肉、动态、神态互相贴合映衬、互相配合,没有出现突兀和不和谐、累赘的部分。灰塑狮子作为建筑的装饰,与建筑的各部分关系处理得极其到位,配色、主次关系考究,没有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大到与整个建筑的关系,小到细节与细节之间的关系都恰到好处,节奏把握到位。

(四)造型技法

陈家祠灰塑狮子的造型技法主要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圆雕灰塑狮子的造型和用色非常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制作工艺相对其他建筑部位的灰塑狮子细节刻画更丰富、色彩过渡衔接更自然。以首进北面的12个灰塑圆雕大狮子为例,首进北面是陈家祠的正门。以正门为中心,左右两边各设两个侧门。门与门之间相邻的屋顶上,均有一对灰塑狮子隔空相望,整体呈左右对称的形式。刻画工艺层次是以两只对视的狮子为一对,以正门为中心,向左右两边依次递减。首进北面左右两端的灰塑狮子在造型刻画和神态表现上明显略逊于正门的灰塑狮子。此排列次序和布局充分利用了人的视线中心点,突出了正门的主体性和建筑的节奏感,印证了中国传统中“主次有序”的观念。

浮雕灰塑狮子可分为三类,即正脊浮雕、连廊浮雕、点缀浮雕。正脊浮雕通常以横向长方形构图为主,表现一个完整的画面或者场景。正脊浮雕面积相对其他浮雕大,能表现更多的角色和更细致的背景,通常选用三个以上的角色为一组进行表现,常见的组合形式有两种,分别为狮子与狮子的组合、狮子与其他神兽的组合。连廊浮雕的面积相对较小,在整体建筑中位于次要位置,主体角色不超过两只,通常是一大一小两个主体物按一前一后的秩序排列,用色简单,背景统一刷黑色颜料,点缀几片祥云或山石,简练概括。

下面将以表格的形式总结陈家祠灰塑狮子的造型特征,见表1。

表1 陈家祠灰塑狮子的造型特征

三、陈家祠灰塑的传承模式和工作特点

(一)规制化的神兽形象与师徒传承的传授模式

《山海经》就是描述神兽外观习性的权威范本,几乎所有的神兽艺术形象都来源于此,久而久之形成固有的艺术形象和固定的造型表现方式。

师徒传承的传授模式也是神兽艺术形象固化的原因之一。根据对灰塑传承人邵成村的采访我们可以得知,在师徒传承的教学模式下,师傅教授的不仅仅是技巧和手艺,还有造像的形象,一切物象都有一定的规制,个人主观发挥的余地并不大。

(二)频繁流动的工作区域

建筑装饰传统手工艺人并非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工作,通常是完成某地的订单后便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流动范围和区域都非常广。

在我国闽南沿海等地,有一种被称为“风狮爷”的石刻狮子。早期的“风狮爷”大部分为直立形石雕,后来发展为土偶或灰塑,主要放置于屋顶正中的屋面上。“风狮爷”头大身小、方鼻大口,多采用尾部高竖、身体前倾的动态,这一点和陈家祠的圆雕大狮子一致,可以从中看出两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四、陈家祠灰塑狮子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等级制度的体现

结合整体建筑来看,众多的灰塑狮子烘托了宗祠庄严肃穆的氛围,体现了祖先地位的权威性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

灰塑摆放的位置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正殿正脊无论在礼法上还是视觉上都占有绝对的主要位置,在这个位置的灰塑作品通常是整个建筑中最精彩的部分,而连廊、抄手游廊顶端和垂脊等次要位置,需要与正脊呼应、衬托正脊的主要地位。

灰塑作品塑造的角色需要严格遵守长幼尊卑的关系。例如,《太狮少狮图》通常是一大一小两个主体物以一前一后的秩序排列,其中大狮子形体巨大且色彩突出,而小狮子小且不完整,通常只露出脑袋,长幼次序一目了然。

灰塑表现的题材也蕴含着中国传统等级制度。例如,陈家祠正脊灰塑《五伦图》用狮子、麒麟、鹿、熊、紫薇的形象暗喻“五伦”。五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美在意象”“气韵生动”的传统美学观

灰塑的艺术形象夸张,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提倡的“美在意象”和“气韵生动”。为了能突出主题,起到更好的装饰作用,创作者会对灰塑的艺术形象进行适当美化,如加深色彩、拉长身材比例、对某些部位进行夸张处理等。狮子为灰塑的主体形象,不拘泥于表现正常的狮子,对狮子形体进行夸张变形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作品的生动和气势,这些灰塑狮子头部通常比较大,五官硕大突出,有别于客观自然中的狮子,但更能表现出狮子灵活好动、威风凛凛的形象。狮子的颜色多变,色彩丰富,身上配有彩色条纹,自然界中根本不可能有毛发通红、靛蓝、亮黄的狮子,狮子的鬃毛也不是卷曲的漩涡形,这样的形象虽然有别于自然中的狮子,但是符合人心中所想的神兽形象,能起到烘托宗祠气氛的作用。

(三)岭南地区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古代大部分民间手工艺人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的外国手工艺品和佛教艺术认识狮子的形象,在此过程中手工艺人会受到西方艺术和宗教艺术的影响[5]。西方手工艺品中的狮子形象与本土神兽狻猊的描述非常贴合,手工艺人在西方狮子形象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土文化和审美进行改良。灰塑狮子不仅头部有鬃毛,背部也模仿麒麟等本土神兽出现卷曲的鬃毛,造型在西方狮子图的基础上变形,颜色更符合当地人的审美需要。例如,我国甘肃瓜州榆林窟唐代壁画《昆仑奴戏狮图》中,狮子口部刻意夸大,鬃毛卷曲如螺卷的形象特征也在陈家祠的圆雕狮子中有所体现。由此可见,岭南狮子灰塑形象与西方狮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广州陈家祠的灰塑狮子制作工艺考究、造型精美。创作者充分考虑了构件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关系、每个建筑装饰个体中各元素的关系,并融合当地文化和建筑的用途、性质等因素多方考虑,使用圆雕和浮雕两种造型技法,选用有教育意义、驱邪纳吉的题材,运用中国传统五行色彩理论和“随类赋彩” 理论设色,使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突出灰塑形象的特征,这些手法表现了陈家祠灰塑狮子工艺的精美和中西文化艺术的交融,彰显了“美在意象”“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美学观、中国传统等级制度等文化内涵。因此,灰塑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猜你喜欢

神兽狮子色彩
话说“神兽”不简单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浑沌之死
狮子的喷嚏
神奇的色彩(上)
狮子鱼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