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对儿科疾病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1-07-03宋亚萍远孟梦樊培沛
宋亚萍,远孟梦,樊培沛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急诊综合病房,2.医务科,3.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18)
血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当机体发生功能异常或疾病时,血细胞会发生形态上的明显变化[1]。分析血液中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比例对临床诊断患者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3]。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是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内容,且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其临床重要性越来越显著[4]。血细胞的形态与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5]。本文对小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与儿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发热患儿100 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56 例,女性44 例;年龄6 个月~4 岁,平均(2.3±0.8)岁。对照组男性55 例,女性45 例;年龄6 个月~4 岁,平均(2.4±0.9 岁)。同时本研究分析该院接受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的500 例患儿[男性270 例,女性230 例;年龄6 个月~4 岁,平均(2.3±0.6 岁)]血细胞形态及疾病发病情况。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静脉采血2 mL,加EDTA-K2 抗凝、颠倒充分混匀后于COULTER LH75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进行检测,COULTER LH75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使用前用厂家提供的质控物进行校正,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1 h 内检测完毕。
1.2.2 显微镜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EDTA-K2 抗凝血制备血涂片2 张,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鲜明,完全干燥后以瑞氏-姬姆染色液(由珠海贝索公司提供)进行染色,染色约10 min,冲洗晾干以显微镜油镜镜检,由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资深检验医师进行读片。
1.3 观察指标
①本研究分析两组外周异常形态血细胞比例,包括粒细胞变化(包括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分叶过多或不分叶及胞体肿大等)、异常细胞(包括幼粒、幼红及原幼淋巴等)、异型淋巴细胞、小细胞贫血和大细胞贫血比例。②检测两组异常血细胞参数[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的指标变化。同时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的500例患儿血细胞形态及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异常血细胞形态统计比较
观察组粒细胞变化、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小细胞贫血和大细胞贫血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周异常血细胞形态统计比较 [n=100,n(%)]
2.2 两组小儿外周异常血细胞参数水平比较
两组HCT、MCV、RDW-SD、MCHC 及MCH等异常血细胞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外周异常血细胞参数水平比较(n=100,)
表2 两组小儿外周异常血细胞参数水平比较(n=100,)
2.3 外周血细胞异常患儿与外周血细胞正常研究对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发现,外周血细胞异常患儿严重并发症、延迟出院、转外科ICU、出现意识障碍及颅内病变进展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外周血细胞正常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外周血细胞异常患儿与外周血细胞正常研究对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患儿疾病情况
500 例患儿外周血形态检验中,形态异常血细胞380 例(76.0%),形态正常血细胞120 例(24.0%)。异常血细胞中包括粒细胞异常168 例(44.2%),红细胞异常138 例(36.3%),血小板异常91 例(23.9%)。其中,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2 例,白血病7 例(1.8%),形态正常血细胞120 例中均无相关疾病发生(0.0%)。形态正常血细胞与形态异常血细胞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形态学检测是临床血液疾病诊断的关键项目之一,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疾病诊断和鉴别方法。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提高了临床血液检验的工作效率。在临床,小儿患者由于表达能力的局限性给疾病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对小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与儿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两组外周异常形态血细胞比例及异常血细胞参数比较有差异,且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患儿患病率与血细胞形态正常研究对象比较亦有差异。因此小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对儿科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用于临床诊断参考。
血细胞形态是先于血细胞数量异常的指标,其与疾病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6-7]。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效果时发现,诊断血小板疾病时血小板、幼稚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均存在明显异常,且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临床诊断效果佳[8]。周玉平等[9]发现,1 250 例外周血形态正常中有200 例血常规分析异常,假阳性为16%,而5 330 例形态异常中有52 例白血病,其中有2 例血常规分析正常,假阴性占3.8%,表明外周血细胞形态简单、准确、快速反映病情。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儿科患者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变化快,而血细胞异常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10],且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血细胞形态变化、收缩压等相关,而收缩压与血细胞形态、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等也具有一定发热相关性[11]。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外周异常形态血细胞比例及异常血细胞参数比较有差异,且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患儿患病率与血细胞形态正常研究对象比较亦有差异,与以往的报道一致。血细胞形态异常在临床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12-13],本研究也证实,形态正常血细胞与形态异常血细胞疾病发生率比较有差异。以往的研究发现,患儿不同疾病具有特殊的细胞形态学变化,故对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进行传染病患儿鉴别诊断时不可替代[14],且血常规及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对患儿疾病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血细胞形态异常患儿疾病发生率较高[1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外周血细胞异常患儿严重并发症、延迟出院、转外科ICU、出现意识障碍及颅内病变进展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外周血细胞正常研究对象,比较有差异,提示临床应着重对血细胞异常患儿的不良事件密切关注。
综上说书,小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对儿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临床诊断参考。由于本研究中纳入的病例数相对较少,故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增加研究病例数,以期获得更精确的结果,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