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育沈阳科技创新主体问题的探讨
2021-07-03李忠华王鼎文
李忠华,王鼎文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近些年,沈阳在科技创新、科技先行、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一些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最为突出的是科技创新主体意识不强,创新需求不旺盛。应采取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扶持科技创新主体、引进科技创新主体、孵化科技创新主体等措施。
一、科技创新主体概述
科技创新是在“美丽中国”目标指导下用科技创新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政府主导下的科技创新活动是绿色的、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体系最重要的要素是创新主体,即各类企业,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等,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的主角是企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一个追逐梦想的过程,先进技术企业是企业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个地区的未来和希望。好的成长环境不仅会产生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还能够使更多的企业实现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1]→“独角兽企业”[2]的不断演进。产业梯队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不得不以规模庞大、成长迅速的“瞪羚企业”集群为产业集群的后备。经过对这些“瞪羚企业”的政策支持、扶植和培育,一方面可以促进“双创”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更多“独角兽企业”的诞生,见表1。
表1 存有递进关系的科技创新企业
截止到2019年,我国“独角兽企业”总共有218家,总估值达到7 964亿美元,较2018年的202家,增加了16家“独角兽企业”。这些“独角兽企业”分布于28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为“独角兽企业”主要聚集地,占全国“独角兽企业”近7成,共有“独角兽企业”156家,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71.6%。另外,广州、南京、青岛、天津等城市也培育出不少“独角兽企业”,表现不俗[3]。
二、沈阳科技创新主体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大型企业,不仅对科技创新有很大的需求,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兼具科技创新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身份。高校科研院所也是科技创新重要的供给者,技术更新快速,自身具有复杂性,许多科技创新都要求产学研合作。就一个地区而言,产业规模和结构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近些年,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沈阳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在产业规模上,还是在产业结构上,都呈现出不断向好的态势,但问题仍旧很突出。
1.企业总体实力不强
沈阳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在企业培育上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见表2。但是,沈阳的经济体量与国内已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沈阳GDP总量为6 470.3亿元,仅为上海(已获批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GDP体量第1名)的17%和西安(GDP最后1名)的70%,数据说明沈阳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存在较大增长需求。
表2 2018—2019年沈阳科技企业发展情况
2.产业构成不合理
沈阳通过多策并举促进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使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有所提高,见表3。但是,沈阳产业结构仍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对2018年沈阳纳税百强企业的纳税报告分析,可发现2018年沈阳纳税百强企业全口径税收收入合计为523.74亿元,按纳税贡献从大到小的产业排序分别是汽车制造、房地产、生产制造业、银行、电力生产与供应、投资型企业、运输业、销售业、通讯服务、企业管理、科技型企业、其他金融服务业、原煤开采业,占百强企业纳税合计数的比例分别是43.00%、19.07%、18.18%、8.53%、5.25%、1.53%、0.95%、0.77%、0.67%、0.45%、0.44%、0.24%。可以说,从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可以透视出沈阳的真实经济水平。从产业构成来看,汽车制造业在纳税总量中占43.00%,约是生产制造业的2.25倍。除汽车以外,其他制造业发展得并不好,本土企业没有发展起来,汽车发展也是一家独大。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沈阳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相对较低,科技型企业仅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相对有一定的规模,其他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表3 2019年沈阳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的比重
3.民营经济发展滞后
在2019年发布的辽宁省民营百强企业名单中,沈阳市共有24家企业上榜,约占全省企业的1/4,但发展质量并不理想。营业收入排名进前10的仅有1家,位次为第7名,排名在后10位却有5家,排名分别是90、94、96、98、99,说明沈阳企业实力不强,排名总体靠后见表4。如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发展势头较好的民营企业,近几年由于受房地产周期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业绩出现较大的下滑,年销售收入从原高峰时期的180多亿元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20亿元,利润出现较大滑坡,部分员工面临失业或隐性失业问题。
表4 2019年辽宁民营百强企业沈阳本地企业排序
上市公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产业发展情况,从沈阳主要上市公司2018年全年和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看,作为主导产业的装备制造业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一些重点的装备制造企业,如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连续亏损,见表5。
4.高科技企业规模较小
在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辽宁省共有11家企业上榜,按排序分别是:大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辽宁嘉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福佳集团有限公司、环嘉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铭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在全省的11家上榜企业中沈阳仅有1家企业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榜,且以346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位列全国榜单的第243名和辽宁上榜企业的第5名。
根据INS、优客工场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数据报告,2019年沈阳拥有157家“瞪羚企业”,而同时期的南京、杭州、武汉分别拥有530、750、432家“瞪羚企业”,分别是沈阳的3.4倍、4.8倍、2.8倍。
三、国内培育技术创新主体的成功模式
1.提升科技创新要素的北京模式
资料显示,北京在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机构、科技投入、科技成果4个指标与维度方面均处于全面领先的水平。通过发展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科创企业到北京投资,体现在创新园区布局方面。北京整合不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五个创新区集聚高地,分别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怀柔科学城、北京未来科学城和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不同区域发挥着不同的创新功能。
(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功能,首先在于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高地的领头作用,其次在于整合绿色技术创新链,扶持和培养领军企业,打造协同合作的研发平台。在大气、水、土壤、固废、高效节能、新能源等领域,推进关键技术进步,取得综合解决方案的突破。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在打造绿色技术产业中心,加快构建先进的绿色技术研发机构和绿色技术优秀研发企业。通过研发优势不断探索构建“无废城市”的各种方式,以及构建“无废城市”的整体化管理制度和技术生态体系。
(3) 怀柔科学城以前瞻性绿色技术为中心,以原创技术为重点,在环境、气候、能源、材料、信息等交叉领域形成突破,取得更多世界级,甚至领先于世界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4) 北京未来科学城竭力打造现代化新能源技术创新高地,并能够支持和整合不同创新主体,在创新主体间开展协同合作,共同攻克难关。在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先进储能、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研发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成果。
(5) 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重点打造生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着手生态农业,集合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合作攻克难关,并加快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2.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的深圳模式
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的不足之处主要在科研人才和科技创新机构数量等方面。深圳仅有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在研发投入上,深圳完全不逊色于北京和上海,R&D投入强度达到4.3%。从深圳发布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中可以看出,智能制造业是深圳的工业优势所在。利用这一优势可使深圳成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领导者或引领者。深圳的一大特色在于将企业视为创新主体,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90%”,即90% 以上的创新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 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 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科技龙头企业。深圳还拥有创新“三三制”模式,从根本上破解企业技术创新来源难题。深圳科技企业把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分为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尾端技术三段[5],针对这三个不同阶段的技术,深圳科技创新企业凝聚了三大类科技资源——国内外高校合作的科研力量、企业自身的研发团队和外围合作企业的研发力量。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拓展了前沿技术,通过打造企业自身研发力量解决应用性核心技术难题,通过与社会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合作解决外围尾端技术难题。
3.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的广州模式
近年来,广州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扶持科技创新企业的财政政策,体现了风险共担的原则,具体政策包括:
(1) 财政拨款支持。对于科技创新企业,市区两级政府将财政补贴三年,第一年补贴30万元,第二年补贴20万元,第三年补贴10万元——总计每家科技创新企业补贴60万元。
(2) 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政策。包括对技术创新企业给予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创业投资补助、上市辅导等金融、科技政策一系列政策支持。
(3) 将科技项目资金支持重点放在科技创新中小型企业。纳入广州市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库的企业在省内科技项目申报方面有优先申报的资格,立项成功的企业可直接进入广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享受无质押、无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由政府和合作银行承担贷款风险,解决企业贷款难等问题。
4.发挥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主体作用的西安模式
尽管西安在GDP排名上不靠前,但科技创新实力很强。西安的优势在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较好,领先于所有新一线城市。西安拥有20个国家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7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研发投入强度高达4.8%,其实力不容小觑。在我国西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集中于西安。因此,西安也是我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是我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西安拥有45名两院院士,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 000多个,行业测试中心44个。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西安出台了《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行动方案》,启动“三个一”试点工作:一亿元扶持创业,一点五亿元奖励研发人才,一万套安居房加快筹建。财政补贴人才创业项目运营、股权投资等最高一亿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欧美国家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国际化研发机构、院士、博士工作站,每年用1.5亿元来激励区内企业核心研发人员。升级人才服务保障,新建学校和安居房,解决人才子女上学和家属居住问题,在2022年前,筹建人才安居房一万套,不断提升人才的“太太指数”“奶酪指数”。
四、加快培育沈阳科技创新主体的建议
1.以转型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在世界范围内,一些知名的企业能够获得长足发展,都是在产业轮换的关键结点实现转型的,如日本的松下、索尼、东芝,荷兰的飞利浦。进入新世纪以后,企业逐渐实现从传统家电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国在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转型过程中,政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要重视市场研判,政府通过政策和服务引导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政府通过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包括制定规则标准,制定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贴息贷款、政府采购等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企业知晓这些政策,通过引导绿色消费倒逼企业转型发展[6]。在这个环节,既可以是企业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加入创新项目,或直接将项目委托给高校或科研院所,也可以是高校或科研院所将社会急需的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推广应用。总之,研发项目要力争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校企合作、校研合作、研企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非常重要[7]。此外,重点培育民营创新主体,主要应做好两方面工作:①推进公平竞争,在垄断性领域让民营企业获得公平准入机会,包括基础设施、能源、水利、电力、电信、金融服务等项目;②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及时足额减免税,提高征税起点,杜绝乱收费,降低社保费率等。
2.扶持科技创新主体
从目前情况看,沈阳科技创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有企业需要发展,如以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国有企业,还没能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等诸多问题。新办企业面临存活问题,即使勉强存活下来的企业也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从政策、资金、信息上给予扶持。需要长期的扶持政策,不能急于求成。注重要素的培育和聚合效应,包括金融市场、风险投资,科研机构和人员、产业、融资融券、体制政策、合作模式、市场规制、外汇管理、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8]。
3.引进科技创新主体
引进知名企业来本地投资建厂是促进地区快速发展的途径,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变招商策略,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企业等。沈阳应充分利用交通枢纽、东北地区唯一特大城市、唯一新一线城市、前清皇城、关外历史文化名城等优势,打造区域总部基地。通过宣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扩大沈阳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通过多种措施改善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目标锁定全国100强、世界500强企业。同时,汲取过去招商引资的教训,避免落入投机商的“投资-圈地-屯地-炒地-套现”怪圈。避免大拆大建的模式,构建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体系。应做好三方面工作:①扩大宣传,利用好沈阳的特色资源;②突出城市比较优势,打造城市名片,打造沈阳地区总部基地;③注重政府诚信,遵循“承诺百分之百合法,合法承诺百分之百兑现”的原则,对于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的财政补贴、土地供应、税收返还、贷款贴息等要及时足额兑现。
4.孵化科技创新主体
许多事物在发展初期总是脆弱的,需要施以耐心和信心,给予各种支持和保护。政府应做好科技中介服务,孵化和培训企业,促进和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资绿色生产和科技创新领域,给企业最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让企业生生不息[9]。假以时日,会有一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慢慢成长起来,成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五、结 语
通过归纳各类文献、解读各类数据指标,总结了沈阳科技创新主体存在的企业总体实力不强、产业构成不合理、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和高科技企业规模较小等问题,总结了北京、深圳、广州和西安四个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分别从基础设施、创新主体、创新政策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阐述其优点,以期为沈阳科技创新带来一定的启发与思考。通过运用理论分析、经验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加快培育沈阳科技创新主体的建议,包括以转型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扶持科技创新主体、引进科技创新主体和孵化科技创新主体。结合沈阳市发展特点,与国内发达城市的经验对接,主动作为、精准扶持、落实到位,大力推动沈阳科技创新企业健康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带动沈阳经济发展与沈阳企业不断壮大的重要捷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