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负位”激励
2021-07-02靳小倡
●靳小倡
人们的实际能力,往往低于他所处的职位,这就是所谓的“负位”,它离职位需求总还差那么一点儿。
事物总有两面性,“负位”常常会把事情干砸,但适当的“负位”却是一种较好的激励方式,因为对更“高位”的追求,可以使人实现目前的“归位”;对“升位”的追求,可以使人把手头的工作干得更好。
传统的人事管理讲究能级对应原则,你有多大能耐就用到多大岗位上。这其实是一种静态人才管理观念,忽略了人的潜能。量才适用固然好,但并不能激发人的激情,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一个精明的人事主管,应积极创造“负位”,让B级的人干A级的事,“跳起来摘桃子”,给予一定的压力反而会调动更多的积极性,激发人不断努力前进,创造更多的价值。
“少和比自己水平差的人下棋”,“多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有很多单位招人选人时,往往不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是一味贪高求好,本来只需要专科生就足够的,非要招本科生甚至要硕士或博士,不仅浪费了人才,也给单位造成损失,因为学历越高,你付出的成本(薪水)也越高。
当然,“负位”并非都是好事,树上的桃子很漂亮,伸手可摘,肯定用不了几天就全没了;但伸长了手或跳起来还是够不着,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久而久之,再漂亮的桃子,人们也会失去耐心。岗位或者目标没有挑战性,不足以调动人全部的能量,太平常反而会消磨人的激情;岗位或目标太高,远离能力所及也起不到激励作用。所以实行“负位”激励,给拟任人选提供更高一级位置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位置与个人能力相“负”的差距,不要成为“以蚊负山”;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职位与个人特质相结合,不能“负”得太远。
因为位置往往能够显出为人,所以更能暴露弱点。更高的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原来的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比如为人随和,做领班时可能是优点,但做监工时却是致命缺点。
不是所有的“负位”激励都会取得理想效果,因为职位可以带来权力,但不能带来权威;能增加力量,但不能增加能力;能提高收入,但不能提高素质。一个副经理被提升到经理位置,权力、收入可能扩大几倍,但其能力和素质却不可能同时扩大同等倍数。
对于有的人,这种职位提升能激发加倍努力的激情,使能力和素质达到职位要求;但有的人可能从此坐享其成,无所作为,对于这种扶不起的“阿斗”,要果断地予以调整,敢于为其“归位”。一个称职的人事主管,除了具有为老板物色合适人选的眼光外,还必须有强烈的人才成本意识。需知一个不称职的人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带来的不利影响更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