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供应链背景下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创新

2021-07-02罗佳乐

上海商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冷链医药供应链

罗佳乐

一、引言

2020年年底,江苏物流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行会、江苏省物流与供应链研究院的专家和物流头部企业的负责人等汇聚一堂,就紧扣“双循环”发展格局,共商物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动向、新模式和新技术,致力将江苏打造成“十四五”的“物流强省”展开了规划和探讨。会议指出:“十四五”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将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目标,紧密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重点吸取和分析“十三五”期间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结合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动“十四五”时期江苏省物流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苏州作为省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将对苏州腹地的物流行业带来更多的利好。

二、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现状和问题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行业人才需求下降,旅游业人才需求更是缩水近八成,但物流业、医疗制药业等行业却被多次榜上提名,处于“逆风而上”的阶段。2020年上半年,当全国许多地区尚未全面复工复产的情况下,物流业和医疗制药业已稳居人才招聘的前茅。市场人才需求旺盛,但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却很少。一直以来高附加值的医药类,是冷链物流7层金字塔顶端塔尖的部分,冷链物流也多数采用外包的形式,各种冷链技术和管理手段均是冷链物流行业最先进和前沿的部分,所以自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根据苏州部分医药冷链企业的详细调查发现,大部分医药冷链物流高级职业人员,多是取得其他冷链物流行业多年经验后,经过再培训或转岗等进入到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员工较少。以苏州某高职院校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为例,进入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数比例为5.6%,快递物流行业的人数比例为56.5%,可见冷链物流行业的初级从业资格与其他物流行业相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高职院校虽然知道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有很大的需求,但大多的高职院校却只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冷链物流管理》等相关课程,并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更难以针对性展开教学培养。目前,冷链物流相关的教材也比较少,大多为理论型教材,无法让学生在技能实操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学习。

三、医药冷链物流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对于初级岗位的具体职能要求,才能根本上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历时一年,对十余家医药冷链物流公司进行了多次电话和实地调研后,收集了许多物流主管和经理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建立了医药冷链物流人才能力指标体系,通过二级指标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人才培养与创新的方法。

(一)医药冷链物流企业需求目标

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从药品源头到最终客户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的管理办法,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信息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顾客需求、供应商、药品目录、药品特征、药品质量、订单信息等等数据,都会对供应链的一体化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判断标准便来自于物流服务能力的高低。每一家医药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实时了解市场需求,以更全面的药品品种,最低的价格优势,最快的物流配送,安全高效的将药品传递到客户手中。那么相关物流主管和经理围绕着供应链管理对初级医药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多个方面的需求目标,如:门店服务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仓储管理能力、配送中心能力、冷链运输能力。

(二)物流人才需求能力指标分析

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医药冷链物流人才能力指标体系,第一,需要找出一些具有物流服务能力逻辑关系的指标,各指标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例如:人员沟通能力和配送中心信息能力,看似独立的两个指标,但可能当店员正在与顾客就药品缺货问题进行沟通时,通过及时查询配送中心信息,便能很好的帮助店员给顾客提供准确的补货时间信息,从而建立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增进顾客的好感度。这些物流服务能力指标都是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递进的,从而能建立医药冷链物流人才能力指标体系的完整系统性。第二,需要找出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才服务能力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物流服务的方方面面,通过权重、比例等能够合理的体现人才服务能力指标在供应链物流活动中的作用。例如:物流成本、运输能力、配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市场响应能力、员工队伍素质等。第三,需要注意人才服务能力的动态性特征。供应链对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处在供应链中的上游、中游、下游的每一个企业,对信息的共享和更新的速度都有着严格要求。同时,信息的发生是具有动态性的,所以人才服务能力也将伴随着数据信息的变化而变化。第四,需要注意物流服务能力的交叉性特征。供应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众多,相互形成链状或交叉状结构。这造成了供应链中多家企业可能都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物流服务需求,导致物流服务能力之间可能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最后,需要注意人才服务能力是一个综合性评价,除了要树立统筹全局的服务意识,还需要开发个性化物流服务。从市场需求、战略目标、物流服务流程,再到供应链一体化的全过程中,每个方面都反映了不同的物流服务能力水平。所以,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服务能力的各项指标,将指标划分到不同的领域中,使其具有广泛代表性,也使其能综合全面的评价人才服务能力。

(三)医药冷链物流人才能力指标体系

根据对人才服务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分析,结合人才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及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自身的特性,总结医药冷链物流初级人才能力指标体系,主要的一级指标包括:仓储管理能力、冷链运输能力、客户服务能力、配送中心能力、门店服务能力五个方面。进一步对一级指标进行了划分,形成对应的二级指标,苏州腹地十余家医药冷链物流公司相关物流主管及经理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1 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人才需求能力指标分析

如图所示,在企业对初级医药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中,各个二级指标得分较高的多为技能操作类的指标,这也与访谈调研的结果高度一致。以仓储管理能力为例,其中仓储业务信息系统操作、仓库出入库计划及单据处理、仓库库存管理、订单流程管理,都是技能操作类的指标,这一类的指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想精通此类能力,一方面需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系统操作技能。这些指标基本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实现,需要较长的学习和培训时间才能掌握。另,二级指标中有部分指标得分较低,通过进一步访谈调研了解到,以门店服务能力为例,市场开发计划与实施和药品物流市场调研,大部分物流主管及经理认为对于初级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要求这两项指标并没有其他指标那么强烈,可在后期的工作中再积累此方面的经验。

四、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创新

根据医药冷链物流人才能力需求分析的结果,展开对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创新的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一)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高职教育一直都将企业实习作为学生能力拓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很多校企合作却未能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只起到了让学生熟悉企业环境,重复枯燥的重复简单劳动的目的。创新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将“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模式,与同一家企业达成进行连续培养的目标。以苏州某高职院校为例,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将企业的培训与学校的教学进行充分融合。根据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人才需求能力指标分析,将指标中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和需较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操作类专业知识,都融入到课堂课程学习中,一方面可以缩短企业培训时间节省成本,另一方面让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习结合更紧密,丰富课堂教学。初次实习设置为短期认知型实习,主要以了解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为目的。中间段实习设置为中长期技能型实习,主要以具体仓储、配送、运输等岗位进行,可以多岗位循环轮岗。最后一次顶岗实习设置为综合型实习,根据前面多次实习的学生测评结果,将不同能力的同学放入适合的具体岗位中,与毕业留任工作进行充分融合,从事复杂和高阶工作。

(二)双师双能教师培养机制的创新

现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实习,学校教师是很难进行深入参与的。教师的参与度少,导致校内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习中的具体操作完全脱节。需依托岗位需求进行教师培养,形成真正的双师双能教师。以苏州某高职院校为例,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后,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主管和经理深入交流,企业相关内部培训能允许教师的参与。同时,企业的优秀培训师能适时的进入校园课堂,打破常规的一门专业课只能由一位老师任教的规律,可以根据教学分工,同一门课由企业培训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担当。高职教师需多参与企业项目,只有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教学,让教学接地气。也鼓励企业培训师参与课程项目,特别是实操类课程,企业培训师具有更多的相关经验。学校和企业需形成互助互学的教师学习环境,鼓励教师考取职业相关等级证书,同时也应该要求企业培训师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资格,形成完备的双师双能教师人才培养机制。

(三)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式的创新

理论学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石,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学生,务必在课程体系上进行创新。为满足校企合作连续培养的目标,课程的教学进度需要进行创新。以苏州某高职院校为例,物流管理专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进行深入合作,根据认知型实习、技能型实习、综合型实习的不同内容调整或更新课程。其中对《冷链物流管理》课程进行了拆分,从传统的一学期教学调整为三学期递进式教学,这是为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专门进行的课程设计。大一的《冷链物流管理》课程重点教授冷链基础知识,了解冷链物流产品的包装、冷库的基础知识等,同时结合企业的相关冷链设备的介绍,目的为认知型实习做理论知识准备。大二的《冷链物流管理》课程重点教授冷链运输、冷库库存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同时结合企业的相关冷链操作系统的介绍,目的为技能型实习做理论知识准备。最后,大三的《冷链物流管理》课程重点教授质量评估技术、产品质量与配送效率之间的平衡、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等,同时结合企业的相关医药用品冷链管理的介绍,目的为综合型实习做理论知识准备。课程设计创新后,能将大部分的企业培训提前融合进学校课程中,每次课程授课结束时就开启对应实习,一方面能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能更加深入的巩固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形成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

以往一直是课堂课程由教师进行成绩评价,实习由企业人员进行成绩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有很多的弊端,片面性较强。教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劳动能力。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式的创新,从而构建新的教学质量成绩评价体系。以苏州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人才需求能力指标的分析,形成了每一项具体的评价指标,例如,冷链运输作业流程这一具体指标,可以对学生冷链运输作业流程的掌握程度进行打分,每一个评价指标都可以成为成绩评价的一个评分项。遵从新型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课堂课程学习部分的成绩评价依然由教师负责,但这次教师不再是根据考试成绩评价,而是依据评价指标根据每位学生完成的理论学习能力给予成绩。实习部分的成绩评价,企业也会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具体情况得出,而不是向以往只给优良中差的模糊评价,体现不出每一位同学的技能差异性。最后,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课程学习和实习能力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企业、学生每一个部分给予一定的权重,最终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具体的分值。每一次的课程配合实习都会得到一个分数,通过多次成绩的综合分数,企业自然能在最终的顶岗实习中找到自己满意的留任人选。学生也更具有了积极努力的动力,能认真的去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课程和实习。同时,教师也在新体系中能较好的完成教学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真正符合社会行业的需要。

五、结论

根据构建的医药冷链物流人才能力指标体系,从校企合作模式、双师双能教师培养机制、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式和形成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建立了医药供应链背景下对初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新模式,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提供优质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的培养途径。

猜你喜欢

冷链医药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