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2021-07-02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

靳 艳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发展趋势明显,城乡居民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对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大幅增长[1]。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乡土风情和地域文化魅力,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进而上升为促进美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2]。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支持6 000个以上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3]。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总收入持续攀升,在2018年达到8 000亿元,同比增长8.1%[4]。本文在分析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适宜安徽省乡村旅游实际需要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 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

1.1 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5]。安徽省历史悠久,农业基础深厚,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在农业生产礼仪、自然风光、民间工艺、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时间较早。安徽省拥有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佛教名山“九华山”、道教圣地“齐云山”、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中国第一将军镇、半汤温泉、华佗故乡中药材种植基地、庐剧、黄梅戏、徽雕四绝等一大批水域、名山、古镇、农业生产、红色文化、戏曲文化、民俗特色等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安徽省现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607处,其中5A级景区11处,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品质高且组合性强,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表1 安徽省5A级旅游景区

1.2 优越的区位及交通条件

乡村旅游地必须以良好的区位为依托,来获得稳定的客源和便利的基础设施[6]。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东连江浙,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有八百里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方面处于我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高速公路覆盖全境,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区域中心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区域内交通便捷,乡村旅游辐射安徽全省及周边众多城市,客源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数量大,旅游需求旺盛,消费行为较为成熟。得天独厚的区位及交通路网优势,为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1.3 良好的政策环境

安徽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示范、业态培育、扶贫带动等四大工程,出台多项政策为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2012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健全乡村旅游服务体系。2017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利用空闲农房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推进空闲农房利用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12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安徽省2019年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要点》,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带动扶贫增收[7]。2020年4月,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服务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改进乡村旅游用地管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1 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如表2所示,2015—2019年,安徽省旅游业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国内旅游人数增加3.7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增长21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4 405.4亿元,旅游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潜力较大。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安徽省重点围绕皖南地区的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皖中地区的三河古镇、环巢湖旅游休闲区,皖北地区的砀山酥梨、黄桃生态园、中药材基地等优质资源,逐步建成较为完备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随着空间布局从城郊向周边拓展的发展趋势,乡村旅游业开始呈现出集群分布的特点,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拥有A级乡村旅游类景区380家(在全省A级旅游景区中占比62.6%)、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处、五星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10个,乡村旅游4.2亿人次(占全省旅游人次的51.8%)。可见,近年来安徽省乡村旅游建设成效显著,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表2 2015—2019年安徽省旅游业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增长情况

2.2 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安徽省以农业、乡村资源要素以及徽文化为依托,形成了众多特色乡村旅游景点,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开发温泉、山地、养生、农事体验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回归自然、养生释压、寓教于乐、增进关系等为切入点,打造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科普文教旅游、亲子旅游以及特色村落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研学、自驾、民宿、康养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全省建成自驾车房车营地35个,省级旅游小镇29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33个,省级研学旅游基地49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6个。以享有“中国画里乡村”美称的黟县为例,黟县具有皖南古村落、特色山水风情、影视基地等多张耀眼的名片,按照“全域旅游、全景黟县”的定位,黟县重点打造宏村乡村旅游产业园、西递遗产小镇、古黟慢生活小城3个服务业集聚区,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2013—2019年,全县旅游接待量由643.53万人次增加到1 196.09万人次,年均增幅14.31%,旅游总收入由51.82亿元增至98.71亿元,年均增幅7.81%,2019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3 经济带动性不断增强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是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8]。现阶段,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居民就业及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安徽省统计数据,2015—2019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及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率均增长明显,其中,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三年保持在20%以上,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最高达24.1%,旅游业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乡村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商品销售、园区管理及服务等环节均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乡村居民可以就近择业,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提高了乡村居民收入[9]。2015—2019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 821元增长至15 416元,年均增长919元。此外,乡村旅游成为安徽省乡村居民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2015年以来累计带动40万人脱贫,333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

3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3.1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

目前乡村旅游多存在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品牌差异性不强,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新形势下的旅游需求的情况[10]。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安徽省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但产品开发依然比较局限。如表3所示,2019年7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320个全国重点旅游乡村名单,安徽省12个乡村入选,从总体上看,乡村旅游仍以美丽乡村展示为主要内容,旅游产品对资源依赖性强,产品开发以休闲度假和观光型产品为主,差异性、体验性产品严重不足。旅游产品项目大多聚焦观光层面,缺乏在地域特色、乡村元素、传统建筑、饮食文化、农业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深入挖掘,难以凝聚核心竞争力,导致游客只能获得与大多数旅游雷同的诸如欣赏自然风光、拍照、品尝地方美食等经历,无法获得深层次感悟,加上安徽省乡村旅游面临着众多长三角地区的同质竞争者,导致安徽省乡村旅游吸引力不足。

表3 首批全国重点旅游乡村安徽省上榜乡村名单

3.2 品牌建设薄弱、宣传力度较小

品牌建设方面,品牌意识薄弱,建设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乡村旅游提供的资源少、范围窄,仅推出古村古镇或生态农业观光项目,休闲旅游推出的农家乐、垂钓等项目往往只适宜周边城市居民,区域内旅游产品特色不足且品牌不响,不同旅游品牌协同难度大,难以形成区域性旅游品牌。品牌宣传方面,安徽省乡村旅游主要采用官网、户外广告牌等传统媒介进行宣传推广,新媒体形式使用率较低,可查询的有关乡村旅游的景点介绍、交通查询、旅游攻略等信息十分有限,信息传播面窄、效果不高,未能充分彰显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2019年,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安庆市岳西县黄尾镇黄尾村、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桃花村等9个乡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但除黟县碧阳镇南屏村外,其他乡村品牌效应不强,影响范围大多限于省内区域,品牌不突出,宣传力度小,导致游客消费信心不足。

3.3 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配套不高

目前,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这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不相吻合,也无法满足游客的高标准需求。交通方面,虽然公路覆盖了中心区域乡村旅游景点,但大部分旅游景点没有公共交通直达、道路等级差、道路标识少、停车场不足。接待方面,大多数景区内饮食、住宿环境、服务设施简陋,高质量的酒店、现代化的卫生间、健全的垃圾处理体系均不足,吃、住、游等设施条件亟待加强,安徽省现有星级农家乐2 344个、特色民宿3 266个,接待能力明显超负荷。旅游服务配套方面,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旅游景点讲解人员数量少,网络建设滞后,在咨询、旅游信息服务、安全服务设施等方面配套性差,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及其对乡村旅游的整体评价。

3.4 专业人才缺乏,智力支持不足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精通乡村管理、旅游开发、企业运营等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当前,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当地居民,对于旅游业没有全面具体的认识[11]。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户,受自身文化水平和思维方式限制,接受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不足,缺乏对旅游业系统全面的认识,往往依靠自身经验进行旅游开发,经营水平不高。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乡村旅游企业举办的专门培训次数少且多流于形式,在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人才匮乏的情况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制约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4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4.1 丰富旅游产品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丰富的旅游体验内容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乡村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不能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发展,而应该是能把游客吸引过来,开心起来,留得下来[12]。安徽省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加大对需求旺盛的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产品的开发力度,推出养生度假、文化演出、体育运动等高需求项目,形成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依托皖南地区自然和文化景观基础,大力发展乡村观光、康体养生产品以及集住宿、采风、写生为一体的研学旅游产品,围绕省会城市圈,在皖中地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时尚运动旅游产品,聚焦皖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红色文化基础,大力发展农庄体验型产品和大别山区红色旅游产品,突出产品个性化。同时注重游客购物需求的满足,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亳菊、砀山酥梨、符离集烧鸡、巢湖银鱼、霍山石斛、八公山豆腐等一大批农特产品,以乡村旅游为平台,加强营销力度,实现规模化经营。充分挖掘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的内涵,突出特色,塑造旅游精品,打造乡村旅游的有效增长极。

4.2 强化品牌建设,拓宽宣传渠道

安徽省可以将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充分挖掘生态、人文资源,实施名村名镇品牌,在具有相近资源的乡村创建区域旅游品牌,将农业、农村和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相结合,重点培育一批品位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旅游品牌,发挥黟县民宿、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半汤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等知名品牌的示范作用,将景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由点串成面,形成大旅游格局,放大已有的品牌优势,强化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此外,运用现代思维革新营销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对乡村旅游品牌进行宣传,积极构建以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微店、APP为主导,搜索引擎、短视频等为辅助的全媒体阵容,全渠道推送乡村旅游相关信息,进行针对性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旅游平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进行品牌推介。

4.3 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配套

安徽省应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围绕景区(点)、线路、主体功能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的通达性、安全性,加大旅游交通标识牌和停车位建设,在主要旅游景区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站点,优化出行路线,美化公路沿线环境,提升服务区、加油站等公共场所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乡村网络建设,实现有线电视、宽带的全面覆盖,在餐饮、住宿、公共环境等领域强化卫生标准,为游客提供安心的吃、住、行、娱、购等基础设施,增强游客体验,延长游客的有效停留时间。此外,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乡村旅游在美丽乡村、优美景观、舒适设施、优质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吸引力。

4.4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智力支持

人才培养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基础。首先,应从制度层面加强管理,强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意识,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最先进的旅游信息技术与创新管理方法融入职业培训计划中,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旅游规范管理、线上营销、危机沟通、优质服务、景点讲解、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引导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职深造、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从业者的专业素养[13]。积极与高校合作培养适合乡村旅游的人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再次,建立乡村旅游人才智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旅游职业经理人等人才到乡村就业、创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的新时尚,在推动美丽乡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作用显著。安徽省乡村旅游基础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效应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做出及时回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打造安徽省乡村旅游的特性,重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美丽建设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猜你喜欢

安徽省旅游
成长相册
我们一起“云旅游”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小A去旅游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