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都温室大棚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

2021-07-02魏治镭巴宗宋健何红梅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盖菇大球培养料

魏治镭 巴宗 宋健 何红梅

(西藏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昌都 8540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属伞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1],好氧草腐菌类,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2],商品名赤松茸。其在自然界中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于土壤或枯枝落叶层中[3],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适应性、抗杂能力以及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技术简单、产量高等特点。大球盖菇颜色艳丽,菌肉肥厚、细嫩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研究表明,大球盖菇中粗蛋白含量高于大部分食用菌,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25.75%,粗脂肪为2.19%,粗纤维为7.99%,碳水化合物68.23%,氨基酸总量16.72%[4],含有17种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磷、钾等矿物元素,以及黄酮、皂苷、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和维生素C等维生素[4];也有研究表明,大球盖菇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作用,此外,大球盖菇生物活性成分还具有降血糖、降解木质素、抑制破骨细胞形成、保护神经、污染物讲解等作用[5],因此其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开展人工栽培大球盖菇,据文献报道,1980年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首次引进国内栽培,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在桔园、田间栽培大球盖菇,并获得良好效益[6],目前在云南、福建、河北等地均有栽培,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温室大棚是昌都等高海拔地区生产蔬菜的必需设施,多年来蔬菜的连续栽培、化肥的大量施用,导致严重的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因此利用当地温室大棚冬春季闲置期种植大球盖菇,既可有效改善温室土壤环境,又可提高种植效益。

1 选地

选择保温和通风条件良好,可加盖遮阳网,土壤pH值为5~7,接近水源,灌溉条件良好,排水沟渠齐全的温室大棚,最好可配备喷灌设施。

2 培养料选择及配方

大球盖菇属于草腐菌,可利用的栽培料很多,如农作物秸秆、菌渣、畜禽粪便等,可以单一原料,也可多种混用。笔者选用本试验基地收获的新鲜、无霉变的青稞、玉米秸秆和菌渣作为原材料,青稞、玉米秸秆经粉碎处理,长度3~5cm;菌渣经脱袋,打碎处理。铺开曝晒多日,起到干燥、除霉、除虫、杀菌的作用,使用时按照青稞秸秆、玉米秸秆、菌渣为6∶3∶1比例混合,用干料6000~8000kg·667m-2。

3 建堆发酵

建堆发酵前将发酵场地清理干净,将预先准备好的青稞秸秆、玉米秸秆、菌渣按照6∶3∶1的比例混匀,浇透水,保证全部材料吸透水分,过1~2d后均匀撒入2%生石灰,加水拌匀,确保培养料浸透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机械拌料。接着进行建堆,堆高1.5~2m,长度、宽度不做限定,根据发酵场地进行选择。为保证发酵料堆透气性良好,可在料堆上打孔,起到增加通风透气的作用,孔径7~8cm,间隔60cm左右,打孔时尽量打得深些,将料堆打穿。建堆4~6d后用温度计测量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0℃以上,保持1d后进行首次翻堆,料堆高度可适当降低;往后每5~6d左右进行1次翻堆,每次翻堆后降低料堆高度,第3次翻堆后,料堆高度降至1m左右,保持2~3d后进行播种。整个翻堆发酵过程中,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过干必须边翻堆边补水,期间尽量将面上未发酵的干燥的培养料翻至料堆中心底部,保证发酵完全。发酵料pH值在6~7为宜。

4 铺料播种

对准备好的温室提前进行浇水、翻耕、平整、消毒。铺料采用“一床双垄”的方式[7],床宽1~1.2m,床间留30~40cm间距,作为作业道。先在料床上铺10~15cm厚培养料,保证料面平整,松散透气,宽度一致,将料床分为两垄,中间留10cm左右,垄宽50~60cm,将菌种掰成直径3~4cm块状,进行播种。

播种选用人工穴播的方式,每垄3排菌种,间距20cm左右。过程中需将菌种块按压至于培养料面齐平,完成第1层播种。接着在每个播完菌种的垄面上铺8~10cm厚的培养料,整理呈拱形垄状,同样按照第1层播种方式进行第2层播种,完成后在垄面上薄撒一层培养料[8],共穴播菌种块2层,铺设培养料3层。每个垄的两侧整理成斜坡状,坡面用耙子耙平,垄间的沟内也有培养料,这利于沟内大量出菇[7],用种400袋·667m-2(13cm×26cm)[9]。

5 覆土

播种后可以直接覆土;也可待菌丝布满料层时覆土[8]。试验采用播种后直接覆土,厚度3cm左右;要求土粒细小,松散透气,覆土后浇湿,土壤含水量60%~65%;在覆土面上覆一层青稞秸秆,厚度2~3cm,起到保温、保湿、防止幼菇晒伤的作用。

6 发菌和出菇管理

6.1 水分

播种后视情况选择,只要保持棚内相对湿度70%左右,可以不浇水,20d后每天喷水,最好采用可雾化的喷灌设施进行,保持垄面覆盖的秸秆和土壤处在湿润的状态。因在冬春季节种植,需要及时开关温室大棚棚膜和保温被等保温设施,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在昌都地区60~70d覆土表面会长出白色小菇蕾,此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每天早晚向垄面喷水,增加棚内相对湿度达95%~98%直到出菇,随后保持棚内相对湿度85%~95%为宜[8]。

6.2 温度

播种后发菌期间特别注意,培养料堆内温度,可选取典型垄堆,插入温度计观测温度,要求堆内温度在25℃左右,过高可采用取掉覆盖的青稞秸秆,在垄堆上打孔通风的方式降低温度,孔径3~5cm,根据实际需求,可适当多打孔,保证温度。出菇期间温度应在10~25℃,15~19℃菇体品质最优,低于4℃或超过30℃不能出菇[10],高于25℃会很快开伞,影响品质。

6.3 空气

大球盖菇属好氧真菌,空气中氧气含量过低会明显影响菌丝发育和子实体形成[10]。因此要经常打开温室通风口,时刻保持空气新鲜,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和质量。

6.4 光照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阶段(发菌阶段)对光照不敏感,可以不需要光照,后期散射光的刺激可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出菇,采用棚外或棚内加盖遮阳网的方式解决,保证菌盖色泽艳丽,菇体健壮。

7 采收

当大球盖菇菌盖逐渐变成红褐色或酒红色,菌盖有鳞片点缀,即可采收[8,11]。要及时采收,防止开伞,影响品质[12,13]。采收时用手指抓住菇脚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用另一只手压住基物向上拔起,切勿带动周围小菇[8,14,15]。取出菇体,尽量避免带动培养料和周围小菇,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洞穴要用土填平,清除菇体基部土壤和残存培养料等,鲜菇上市或烘干后出售。

图1 大球盖菇

8 转潮管理

从第1潮菇采收后,清理菌床,填平覆土,停止浇水,需进行一段时间养菌,在12d左右,接着喷水催第2茬菇,“出菇—养菌—出菇”交替进行[8],可采收3~5茬。

9 病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在播种前对温室进行杀菌消毒,清除可能隐藏虫源的蔬菜残体。为保证品质,整个生产周期避免使用农药或不用农药。菌丝生长阶段关注杂菌污染,若发现鬼伞、盘菌等杂菌及时拔除深埋;如果发现绿霉、青霉等霉菌及时将感染部分挖除,并撒施少量石灰,填新土。后期及时悬挂黄蓝板,诱杀飞蛾、菇蚊、菇蝇等,同时可采用糖醋液引诱果蝇、地老虎、蛞蝓、蜗牛等害虫[3]。

10 结束语

近年来,昌都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全市现有温室大棚6000多座,大多出租给外地种植户种植,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和种植户回乡过春节的影响,导致本地冬季果菜生产困难,大量温室大棚出现冬季闲置的问题,同时多年的蔬菜种植和大量的化肥施用,导致很多温室大棚的土壤严重板结,有机质严重缺乏等情况。利用当地青稞秸秆和玉米秸秆等为栽培料,冬闲温室大棚种植大球盖菇,当年10月种植,次年5月结束,产鲜菇达2.5t·667m-2,可以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同时栽培料直接还田,可改善土壤板结,增加土壤有机质[16],有效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笔者将进一步尝试研究进行冬天种植大球盖菇,夏天种植果菜[17],以及冬天大球盖菇和小白菜等叶菜套种,夏天种植果菜的“冬菌夏菜”栽培模式[18],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户收入。

猜你喜欢

盖菇大球培养料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大球泥瓷艺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
利用黄花秸秆及空闲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