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道远,深山翠峰隐

2021-07-02文图张杰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张纯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曹叶晨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

人类居住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厝郑氏宗祠

文图|张杰(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张纯(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曹叶晨(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

1. 玉带路

2. 康里村鸟瞰

阳光洒落山间,郁郁葱葱,垒垒夯土倒影,雾霭蒙蒙。三回九转,封火渐露,展现穿越千年的古迹,体会历经沧桑的康里人居。古树高低屋,古道绕其间,林梢烟似在,村口水相环,这些古迹共同构成了宁德市屏南县的著名的传统村落。

走进康里

顺着弯曲的小路,寻找远去的记忆,映入眼前是一片无瑕的绿色。村头的鑑湖见证了村落多年的发展,等待着离乡打拼的游子,温暖着代代善良的人心。南北延伸的古道印着来来往往的足迹,串联着鑑湖与村中宗祠,保护着世世代代的康里人民。

走进康里,隐约回忆起百年前的繁荣之景。康里村,古称翠峰,因南通古田旧城,北达宁德的茶盐古道而繁盛,旧时以其物产丰富、乡村人口众多而设有客栈十多家,商店四十多家。如今看来,茶盐古道成为带动康里经济发展的重大原因;康里宽厚待人,勤俭持家的文化特性,也在那时熠熠升起。清道光八年《翠峰族谱·邻村兴废记》有载:唐宋时期有艾、陈、黄、蔡、彭、岳等姓氏定居康里,后郑登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自邻村泮水(今泮地村境内)迁徙境内梅洋山开基,元至元六年(1340 年)郑朝鸾、郑朝凤兄弟迁今址(即今康里村址)开基,郑氏肇基逾九百年,其后郑氏渐兴,其后裔经商仕宦,文武英才,各领风骚,曾有举人郑鹏、贡生郑运亨、武庠郑祖耀等。

青山做屏藩 玉蚌含珠态

康里村坐落髻山(或称鸡鸣山)东麓,背(西)依1300m高的髻山,面(东)有峨嵋、寿山、湖前岗锁案,左(南)有福山、财山二山围住,右(北)有牛斗岗、关山岗二重屏障,村中又有陈头坪、黄厝岗两小山拱为祠之左右翼,村落以祠堂为中心,形成风水观所谓之最佳格局“太师椅”形。康里村群山环绕,却无河流,多有不便,郑氏先祖便采用九曲调水之法引清泉入村,将清泉和全村之水纳入水渠,并设七星池七口、郑公井四口、水槽两口,现存“水井坪”“下厝弄”“后门厝”“前厝角”“宫后弄”等五处水井和水槽;又因村口太宽,营建郑公祠镇守并在其前植树补基,以调风水格局。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周边的群山依旧拥抱着康里人民,村内的水渠仍然滋养着一方百姓,而这些水井也成了一种纪念,怀念如今的来之不易。

明洪武廿三年(1390 年)后,郑姓大兴,按照山坳之地形开拓一条“玉带路”,由北绕东,穿郑氏大宗祠前而过,自东而西,后与北相连,并与茶盐古道相接,商铺、民居沿路依地有序而建。由玉带路为总脉络,辐射出水井坪弄、下厝弄、后门厝弄、湖墘弄四条支弄。眼前的小巷,两边是厚厚的黄土夯成的院落,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小巷的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让人不禁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一种怀念越来越清晰,开始走进怀古的历史,感受亘古不变的痕迹。

明嘉靖年间(1522 ~1566年),郑马青于村东北创建3亩鑑湖,蓄居全村之水,改水出壬。形成郑氏大宗祠为“阳”、鑑湖为“阴”的八卦形村落意向,在周围山林的包围之下,形成了“玉蚌含珠”的村落空间形态。郑氏大宗祠是村内宗祠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更是整个村落宗族的象征,见证了郑氏宗族的发展历程;三亩鑑湖以一湖清水鉴古今,悠然相照家与国,象征着康里人民对风水的守望,对水的崇敬。

3. 康里村北侧茶盐古道

4.康里古地图

乌瓦传文脉 古厝立悠远

5. 举人宅五垛风火墙

6建筑内部装饰

康里村的传统建筑是茶盐古道沟通南北文化的有力证明,福安文化、福州文化甚至闽南文化都在古厝中留下痕迹。村中保存有传统建筑119座,其中明代民居9座,清代民居111座,民国时期民居5座,传统建筑占全村民房的92%。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郑公祠、佛仔厝、贡生厝、举人厝、郑尔旭宅以及翠峰书院等。古厝就在眼前,让人不禁感慨时光易逝,弹指之间。

漫步于错落的小巷,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天边群山上,倚山而建的一簇簇古厝,格局多样、空间丰富。体会严整的二进三合院郑才湖厝的悠久历史,感受规则的三进三合院翠峰书院的芬芳馥郁,触摸二进合院郑公祠的明柱素洁,还有一条龙的排屋民居群,鑑湖连体房,斑驳陆离的夯土墙体上印记着过去的富丽与堂皇。

7.8. 9. 建筑内部装饰

如今的古厝呈现围合封闭的特征,也记录着动荡不安的年岁。由外观之,古厝入口立面简洁,在入口处做披檐,石、砖门框简洁朴实,与门墩、门限相连,雕刻松鹤、竹鹿和对联等图案和文字。侧立面为高大的风火墙,风火墙形式有五垛风火墙、观音兜式风火墙以及简单围合的风火墙等形式。

走进古厝,入口大门上的风火墙下,彩绘灰塑、泥塑图案精美,栩栩如生,其装饰形式神似闽东南沿海建筑。古厝内部的木屋架,地面的三合土加长条石砛,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特点。堂前,绿草地间几块贴地的大石块便铺成了两条小道,小道两旁随意摆放着主人栽种的花盆。盆内布满了可人的野花,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细看古厝装饰,简朴而不失精美。建筑内部吊桶、轩顶、驼峰、梁托隔扇窗处多有雕刻。若是深入院子后面,远处,是一座座小山,连绵起伏;而近处,青苔上水满江红,水润石苔郁葱葱。康里古厝历经百年风吹,见证物是人非,却依旧挺立着,褪去了过去的繁华与喧闹,在山清水秀中散发淡淡淳香韵味。

古村民俗奇 乡情跨千里

康里最热闹的当数每年端午节。康里村民提前一天过端午节,为五月初四,俗称“月四节”。祭祀的古法较为繁琐严格,全村男女老少皆参加,并且身着汉服,庄严肃穆,有始有终。祭祀队伍先行走村仪式,抬着屈原神像,举旗持幡,鼓乐齐鸣,沿着玉带路行走,经宗祠、书院、门闾,绕鑑湖一圈,最后在鑑湖水面的祭台上举行祭祀典礼。康里没有江河溪流,便形成了有趣的旱地龙舟,相传已有300 多年。

大山深处养育出团结、有爱的康里人,无论他们身处何处、年岁几何,都为康里发展建设而努力。2014年,康里传承近160年的“翠峰北路梆子戏剧团”重新挂牌,并举办民俗文化节;2015年,留美律师、乡贤郑观喜先生组织中美夏令营,带着美籍华人教师、学生等回到康里,为这故乡大山里的孩子无偿提供支教活动;2016年,在屏南县民俗专家、乡贤郑福顶的助力下,康里尝试举办自己的“春晚”,几乎所有在外乡亲返乡过年;2019年,乡贤郑福顶募集资金,主动修缮古厝。

结语

当前康里村的总体格局保留完整,地方政府尝试通过“民宿文化节”“中美夏令营”激活村落,部分古建筑得到重视并着手修缮,同时有诸位乡贤协助村庄发展,但收效甚微,村落发展仍面临困境。首先,物质遗产亟待保护,村庄意在发展旅游,其非物质遗产相关活动多有举办,然康里村民搬迁集中安置至新村,致使传统民居建筑功能丧失,旧村物质空间环境衰败,物质遗产保护力度不足,并未对其进行修缮和改造利用,导致旅游效益不高;其次,目前旅游业与村庄的产业脱节,康里农业现以脐橙为主,原本的特色玉竹茶未能形成品牌,与旅游起到互相带动的积极效益;再次,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与创业,在科学保护与利用的前提下,保护并激活传统村落仍未有答案。

10. 玉带路街巷

猜你喜欢

古厝郑氏宗祠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江南传统家训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研究
《郑氏规范》中的家庭伦理及其影响
郑氏富贵黄金屋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家乡的湘桥古厝
红砖古厝 珍藏的记忆
残阳下的古厝群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