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40年(1980—2019年)中国城市专类公园在风景园林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1-07-02郭茹张佳乐王洪成

风景园林 2021年6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公园

郭茹 张佳乐 王洪成

中国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并具有相应的游憩和服务设施,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遗址公园、游乐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滨水公园、纪念公园、雕塑公园、风景名胜公园、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以某种使用功能或特定主题为主的公园绿地[1-2]。虽然国外不同功能或主题的公园绿地种类多样,当前仅日本有“特殊公园”的绿地类型与专类公园相似,其他国家绿地分类中尚未见到专类公园这一统称[3-4]。

专类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发展关系到城市绿地服务的特色供给、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的提升。当前,学者对城市专类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类公园规划管理、空间组织、社会效益、气候效应、生态修复、服务特色、可视化评价等方面[3-5],尚未对中国专类公园研究历程及不同类型专类公园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科学全面地梳理归纳不同类型专类公园现有研究文献,明确专类公园研究历程及不同专类公园研究重点,明晰现存问题和研究趋势,有助于推动专类公园理论与实践研究高质量发展,对完善城市绿地建设和增加城市多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 中国专类公园研究历程

1.1 专类公园文献检索概况

20世纪80年代之前,城市专类公园建设类型多为植物园和动物园,建设关注点局限在公园的空间布局和小品设计等方面,专类公园相关研究缺乏[4]。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意识和城市绿地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城市绿地建设蓬勃发展,专类公园发展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6]。专类公园建设数量剧增,呈现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儿童公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历史名园、游乐公园等专类公园。因此,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总库近40年(1980—2019年)收录的论文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高级搜索”的功能,以“专类公园”及专类公园类型(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遗址公园、游乐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滨水公园、纪念公园、主题公园、雕塑公园、风景名胜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盆景园)为标题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文献共17 575篇。剔除文学艺术、广告宣传、时政消息等非风景园林领域文献,剩余2 203篇,近5年(2015—2019年)的文献数量占比为52%,其中期刊论文1 832篇,主要源于《生态学报》《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学刊》等;会议论文371篇,主要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

1.2 专类公园文献研究的3个阶段

为探索不同时期专类公园研究特点,笔者将文献样本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分析,以5年为1个梯度,依据文献样本的分布频率,将研究集中进行5个等级的内差分级,等级越高代表研究的文献数量越多,研究热度越高[7]。

通过专类公园研究内容关注度图谱分析可知(图1),在不同阶段学者们对专类公园的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不同。1980—1994年,相关研究仅局限在景观要素和生态价值两方面,研究类型单一,创新性研究较少;1995—2004年,研究内容扩展到更新设计、文化功能等多个方面,研究内容日益丰富;2005—2019年,研究类型和研究内容多元化,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研究体系等特征。据此,笔者将专类公园的研究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平稳查究期(1980—1994年)、查究发展期(1995—2004年)、快速发展期(2005—2019年)。此外,笔者统计了专类公园不同年份的论文分布情况及近40年来各专类公园研究的起始时间,以此来进一步探索专类公园的研究发展轨迹(图2)。

图1 专类公园研究内容关注度图谱Attention map of research contents of specialized parks

图2 论文数量年频率分布图Annua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1)平稳查究期(1980—1994年)。该阶段研究内容侧重景观要素设计与景观资源要素评价2个方面。学者们通过实践项目探索专类公园景观要素设计的独特性,强调应根据各专类公园的资源特色、地形地貌、土质条件、人文特色等,将植物景观、道路系统、小品设施等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地融入其中,营建独具特色的绿色空间[8-9]。在景观资源要素评价方面,学者们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美学、文学、历史、开发难易程度等方面对森林公园内自然风景资源筛选评价因子及其权重计算,以此来构建森林公园的风景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实证分析法将评价体系运用到实际项目中[10]。

2)查究发展期(1995—2004年)。该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专类公园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通过实践项目,探索了再现文化遗址面貌、提升保护展示水平、升级文化产业等传递场所文化内涵的建设途径,归纳出完善的生态系统构建和适宜性空间布局的环境保护路径[11-12]。学者们强调专类公园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场地历史文化内涵、精神特色表达、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安全性等,利用现存周边环境和城市发展政策等实现景观的合理再利用[13]。专类公园景观评价方向的研究文献集中在景观资源要素评价,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与平稳查究期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3)快速发展期(2005—2019年)。2004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办法》正式发布,“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将专类公园的发展引向新的阶段,引发专类公园研究激增。该阶段专类公园研究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专类公园环境质量研究和专类公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专类公园环境质量研究如下:①使用问卷调查、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探索不同人群的游憩体验、感知体验、满意度等与景观要素的定量关系,明确公园形成强吸引力的内在机制[14-15];②使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技术识别并分析专类公园的地形、植被、景观格局等特征,明确其生态容量、最适建设规模和发展边界等,提出公园科学选址、范围边界控制、总体规划的优化策略[16-17];③将文学研究中的情景体验、文本叙事等理论运用到专类公园中,从概念设计、空间序列、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升其环境质量[18-19]。专类公园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如下:①在沿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美景度评价法、语义分析法等构建专类公园的景观恢复性、社会服务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生态环境质量等评价体系[20-23];②基于网络大数据,利用词频分析技术采集和分析专类公园的网络评价,构建专类公园社会服务价值和使用状况评价体系[24];③使用市场价值法、成本替代法等将专类公园供给服务、文化服务等评价指标货币化,量化其服务功能[25]。

2 中国专类公园研究重点

对专类公园研究内容进行关注度图谱分析,可知不同类型专类公园研究内容所受关注度等级分明,研究重点差异明显(图3),其中森林公园、遗址公园、主题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关注度等级最高。笔者将现有专类公园相关研究内容分为景观功能、规划设计、绩效评价三大类,其中景观功能和规划设计受到较高关注,且5个等级都有所涉及,景观功能中的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及规划设计中的景观要素研究所受关注等级最高。比较而言,专类公园的绩效评价关注度等级较低,最高等级为3级,且内容较多关注其生态价值和服务价值。

图3 不同类型专类公园研究内容关注度图谱Attention map of research cont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pecialized parks

2.1 景观功能方向研究

现有不同专类公园的景观功能方向的研究内容可分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美学功能4个研究维度、18个研究类别(图4-1)。

1)文化功能方面,遗址公园、主题公园的研究热度最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滨水公园次之,游乐公园、雕塑公园、风景名胜公园的相关研究呈现空白状态。其中,遗址公园对特色文化景观的原真性保护最为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方式应在反映环境内涵价值、价值认同的同时扩大文化影响力[26-29]。主题公园的文化研究涉及本土和异域文化,传统、现代与未来文化,生态、器物与哲学特色文化,凸显主题文化内涵,树立公园品牌形象是主题公园的灵魂[30-31]。2)生态功能方面,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的相关研究最为突出。森林公园研究多关注自然生境恢复、植物多样性保护、动物资源保护[32-33],少量关注固碳减排、气候调节视角。湿地公园研究多从生境和物种角度出发,利用“自然力”恢复和营造生态化湿地景观,实现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34-35]。植物园研究集中于植物群落对场地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作用,部分研究着眼于植物群落的固碳减排、调节局部小气候。3)服务功能方面,动物园、森林公园、植物园独特景观资源优势有助于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服务,研究热度最高[36-38]。体育公园、森林公园的健康效能研究高于湿地公园、植物园、主题公园,体育公园的建设要素及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分别对游客的健身活动和压力缓解产生影响[39-40]。儿童公园的空间吸引力研究高于其他专类公园,多关注利用大自然载体,激发儿童愉悦体验感,以达到自然教育功能[41-42]。4)美学功能方面,专类公园相关研究总体较少,森林公园、主题公园、遗址公园的美学功能研究热度最高。森林公园中植物种类、群落以及影响视线的空间结构,主题公园中空间、造型、色彩等要素构成的视觉性环境,遗址公园中文化遗产在自然原始演变中的原真性体现都会影响景观视觉质量[43-45]。

2.2 规划设计方向研究

现有不同专类公园的规划设计相关研究内容包括感知体验、更新发展、景观要素、空间格局4个研究维度、12个研究类别(图4-2)。

1)感知体验方面,森林公园、儿童公园、湿地公园的研究热度高于其他专类公园。森林公园研究主要围绕景观资源、基础设施、功能效用、社会效用、情感效用等[46]。儿童公园研究关注不同年龄儿童的行为心理及多重感官体验需求差异[47-48]。湿地公园研究多关注影响游憩体验的景观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区位要素、社会要素等[49]。2)更新发展方面,森林公园、植物园、主题公园的研究关注度最高。森林公园更新发展突出采用生态技术加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50]。植物园注重区域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和资源利用等功能[51]。主题公园应当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感,打造现代科技与个人体验相结合的标识性差异化景观[52]。3)景观要素方面,植物景观所受关注度最高。森林公园、植物园、湿地公园、动物园对植物要素研究依次降低。森林公园多关注植物群落的组成演替、季相变化,种质资源分布与保护,植物多样性恢复与重建等[53-54]。植物园多关注生态保育、独特风貌、游憩科普、文化融揉、功能布局等[55-56]。湿地公园多集中于水生植物个体及群落资源分析、湿地鸟类景观多样性[57-58]。动物园植物景观、场馆建设相关研究多关注动物生态习性,希望创造与原生栖息地相似的自然环境,同时满足游人亲自然审美及沉浸式体验需求[59-60]。4)空间格局方面,公园内部景观格局研究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城市规划布局层面。专类公园内部景观格局研究集中在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作为以自然为基底的绿色空间,在保护场地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可划分为生态保护斑块、旅游休闲斑块、生态保护廊道、旅游休闲廊道4种空间类型,满足游客游憩活动与景观审美需求[61-63]。

2.3 绩效评价方向研究

现有不同专类公园的绩效评价研究内容包括生态价值、服务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评估4个研究维度、15个研究类别(图4-3)。

图4 专类公园现有研究内容及热度Existing research contents and popularity of specialized parks4-1 专类公园在景观功能方向现有研究内容及热度Existing research contents and popularity of specialized parks in the direction of landscape functions4-2 专类公园在规划设计方向现有研究内容及热度Existing research contents and popularity of specialized parks in the direc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4-3 专类公园在绩效评价方向现有研究内容及热度Existing research contents and popularity of specialized parks in the dire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1)生态价值评价方面,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研究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专类公园,历史名园、遗址公园、游乐公园、盆景园、纪念公园、雕塑公园、风景名胜公园的研究处于空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估可从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天象资源5个角度进行综合界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可从生态安全、空气环境、声环境、气候环境及康养环境等方面展开[64]。湿地公园可利用不同结构类型区域的合理配置有效提高气候舒适度[65]。2)服务价值评价方面,专类公园使用状况、使用后的满意度评价关注度相对高于其他服务价值。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对专类公园服务价值研究关注度最高且最为丰富。森林公园服务价值研究较为关注森林公园使用现状、游客游憩环境舒适性及使用后满意度。湿地公园较为关注湿地景观康养效能及使用后评价。3)美学价值评价方面,仅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进行相关研究。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SBE)、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森林公园中的植物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组成分析及评价,较为全面反映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质量[66-67]。湿地公园的美学价值评价多关注湿地植物景观的生态美、形式美、空间美、意境美[32,68]。4)文化价值评价方面,仅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历史名园进行极少量探索研究。森林公园的文化价值评价涉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69]。湿地公园文化价值评价仅涉及生态文化。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和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对历史名园文化价值进行评价研究,揭示历史名园中本地游客和外来游客不同的群体文化服务共识[70]。

3 专类公园研究思考与展望

基于前文对近40年CNKI总库专类公园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专类公园相关研究核心文献数量仅占总体文献的13.04%,不同类型专类公园研究视角的关注度失衡,研究内容呈现明显同质化现象。笔者综合中国专类公园研究现状与国外特色公园相关研究成果,对今后中国专类公园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

3.1 挖掘专类公园潜在价值及各类价值耦合特征

国内专类公园功能价值研究主要关注生态价值、服务价值,少量涉及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且已有功能价值的研究内容深度较浅,体系尚不完善。参考国外特色公园相关研究内容,国内专类公园功能研究既需要基于自身特色,拓宽专类公园价值的研究视角,也需对其现有和潜在价值进行关联性整合研究。

1)丰富专类公园的精神价值、经济价值研究。研究表明具有美学或文化价值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精神价值[71]。历史名园、遗址公园、雕塑公园等专类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美学价值或文化价值,但目前这几类公园的精神价值研究处于空白状态。此外,国外学者通过个人旅行成本法、支付意愿法对森林公园休闲场所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用以优化稀缺资源配置,改善环境服务质量[72-73]。综合前文分析,笔者建议拓展现有专类公园价值研究视角,对国内专类公园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展开研究。

2)明确专类公园不同价值的关联、整合研究。同一专类公园的不同价值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影响,如历史名园、遗址公园、雕塑公园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以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公园、植物园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对某一专类公园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研究,揭示不同价值类型之间的关联性机制,有助于专类公园总体价值的提升。例如,国外学者对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整合评估,揭示二者作用关系,从而为公园管理者和城市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74-75]。

3.2 丰富专类公园内外空间格局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专类公园空间布局的研究多停留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较少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绿地供需平衡、居民体验需求等方面探索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布局特点。此外,针对专类公园内部空间布局研究多局限于传统定性式研究,较少使用现代科技进行定量化探索。综合前文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2个方面拓宽专类公园空间格局研究。

1)基于供需平衡的专类公园总体格局优化。为优化专类公园资源配置,有必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专类公园的典型需求,从居民–绿地供需平衡的视角考虑专类公园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格局特点,自下而上优化专类公园布局。例如,利用问卷调查法、条件价值法等揭示居民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不同专类公园的有效使用和环境偏好程度主要受居民收入、出行距离、家庭规模、年龄等变量的影响[76-77]。

2)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专类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学者们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从微观尺度识别专类公园中的地形、植物等景观要素、量化视觉敏感度及其生态敏感性、跟踪内部游人的游览路径,进而对其选址规模、生态容量、发展边界、功能分区、景观游线等做出合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等现代技术模拟专类公园的空间布局效果[78-80]。

3.3 拓宽专类公园绩效评价研究维度

现阶段国内关于专类公园的评价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服务、美学、文化等价值正向效益方面,较少涉及风险评估等负面影响。此外,不同专类公园的绩效评价研究数量和质量差异明显,包括历史名园、纪念公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等专类公园的现有绩效评价研究内容近乎缺失。因此,可从以下2个方面丰富现有专类公园绩效评价体系。

1)基于风险与效益耦合的综合价值评价。首先可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遗址公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等具有特色生态、文化、景观、服务价值的专类公园类型的潜在风险因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构建多角度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或潜在的价值评估体系,分析价值与风险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正负效益耦合的专类公园综合评估体系。例如,Hassan等[81]、Stratford等[82]、Thanvisitthpon等[83]分别从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服务价值及潜在威胁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历史名园进行因素排序和评估矩阵分析,构建了综合评价框架。

2)基于人群需求偏好的供给适宜性评价。结合专类公园自身特色,关注现有或潜在服务人群的主观需求偏好,明确不同偏好的诉求差异以及不同群体类型的偏好差异,对比不同专类公园供给现状,提出对应优化策略。例如,Aminzadeh等[84]、Huang等[85]通过行为调查、问卷访谈、文本分析等多技术方式对不同活动人群需求偏好进行分析,揭示影响人们视觉审美偏好、娱乐活动、生态服务的具体要素差异,多角度构建森林公园的需求偏好评估模型。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景观平面图》
森林公园游记
凶器哪儿去了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