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一体化配置工具的研究
2021-07-01周奕帆叶翔葛立青
周奕帆 叶翔 葛立青
摘要:为了提高智能变电站工程实施效率,改进配置方法,保证配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同源性,在分析变电站各专业配置需求和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SCD模型为核心的、基于插件式软件架构的一体化配置工具。通过对站内完整的一、二次模型和其他业务应用模型的一体化配置,优化了配置流程,提升了软件集成度,提高了操作可靠性,降低了传统分散化配置方式导致的配置错误风险。
关键词:SCD模型;插件式架构;一体化配置
0 引言
随着IEC 61850标准的推广和普及,智能变电站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站内二次系统的设计、实施、调试、验收等各环节有了很大的不同,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特征。在配置方面,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的重要性日益显现。SCD文件作为站内配置工作的核心,包含了全站二次系统的大部分重要配置信息。一方面,SCD文件结构上的特征——模型结构层次多、智能电子设备(IED)的配置内容分散、可读性差,提高了配置的复杂度。另一方面,站内间隔层通信设备所采集的测点越来越多,相关配置工作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同时,随着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不断丰富,工程配置的工作量、维护的复杂度和系统集成的成本也大大增加。
由于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环节多、流程复杂,甚至存在大量重复配置的信息,学习成本高;个别配置错误调试时不易暴露,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定位困难,甚至会使系统带病运行,增加了检修人员排查问题的成本。因此,简化配置,降低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要求,规范配置方法,标准化配置流程成为智能变电站越来越迫切的现实需求。
在智能变电站体系架构之下,配置流程、配置工具、配置文件管理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均获得了良好的进展,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CD文件上,对整个自动化系统的配置考虑不多。本文基于上述问题,研究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一体化配置工具,基于装置模型,进行一体化配置,实现包括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系统、远动和测控装置等系统的一体化配置。
1 智能变电站配置需求及流程分析
1.1 SCD文件配置
智能变电站的系统配置,根据IEC 61850标准的理念是以SCD文件为基础,SCD文件的内容根据业务归属主要分为:
(1)保护业务:保护事件、保护量测、定值、压板、保护录波、二次虚回路,过程层GOOSE和SV,站控层通信模型(MMS通信设置)。
(2)自动化业务:相关数据集(包括遥信、遥测、参数、告警)、通信网络信息、测控二次虚回路,过程层GOOSE和SV,站控层通信MMS。
(3)一次设备拓扑,一次设备与二次装置的逻辑或功能关联关系,保存在变电站规范模型文件(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SSD)中。
目前站内SCD的配置通常是通过专用的SCD工具完成。
1.2 监控系统配置
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系统,通过解析SCD文件形成初步的二次设备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对四遥数据的其他应用属性(取反、偏移量、系数、告警方案、铃声、统计功能等)进行设置,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复合信号的编辑;绘制主接线图,对一次设备拓扑进行层次建模(变电站、电压等级、间隔、设备),建立监控画面的图元和二次测点的关联关系;最后对高级应用进行设置。监控系统的配置通常也依赖于专用工具。
1.3 遠动系统配置
智能变电站的远动机,首先也应导入SCD文件,形成二次设备数据库,并根据需求对四遥点的属性进行设置;接下来配置信道的通信参数,设置规约参数;根据主站需求生成复合逻辑信号(比如事故总信号);最后配置远传的四遥点表。
1.4 其他配置
测控装置在SCD文件的基础上进行联闭锁逻辑的配置。
保信子站等保护管理系统先导入SCD文件,再完成与保护功能相关的配置。
1.5 配置流程
智能变电站配置流程如图1所示。
(1)智能变电站的配置流程从SCD配置开始,SCD配置通常由系统配置工具和IED配置工具构成。系统配置工具导入二次设备的ICD文件,完成通信配置、过程层/站控层配置后,生成CID和CCD文件,通过装置配置工具下装到具体的装置中。同时,系统配置工具可以导入一次设备拓扑并进行一、二次功能的关联(SSD文件),最终生成全站SCD文件。
(2)生成的全站SCD文件,依次导入监控后台、远动机、保信子站等其他系统的配置工具,进行再配置。
(3)若某IED设备模型发生变化,需通过系统配置工具更新ICD模型,生成CID或CCD文件下装到对应的IED设备,导出更新后的SCD文件;最后依次更新监控后台、远动机、保信子站等系统。
1.6 主要问题
智能变电站的配置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整个配置过程依赖一系列独立的工具完成,配置过程零散、烦琐,更新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干预,易导致配置信息不完整或错误。若SCD文件改变,但未正确地更新到后续系统(或只更新部分系统,譬如只更新监控后台,未更新远动机),将导致整个智能站的数据断面不一致。
(2)存在大量冗余配置和重复配置。譬如,监控后台、远动机、保信子站等系统都需要导入SCD文件,生成二次设备数据库(包含四遥测点库);监控后台和远动机都有复合逻辑的组态的需求(其中大部分逻辑是相同的);防误逻辑需要在后台和测控分别配置;最后SCD文件和后台都需要进行主接线图配置,一次设备建模和功能关联。这些大量的重复配置不仅易出错,而且严重降低了智能变电站的实施效率,延长了调试周期。
2 技术方案
2.1 方案说明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包含SCL配置、监控后台配置、远动配置、保信子站配置、测控配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即智能变电站一体化配置工具。
一体化配置工具依然以SCD配置为前端和核心,充分采纳源端配置的理念,凡SCD模型中可配置的内容均不在后续模块中重复配置,并纳入SSD的配置。充分发挥SSD在全站一次设备(包括设备拓扑关系,一、二次功能关联)建模方面的重要作用,将监控后台、保护管理系统等后续系统的主接线图绘制、拓扑设置、图元关联等功能前移到SSD配置中。一体化配置工具根据SSD的配置信息,自动生成全站一次设备模型。再对SCD的IED信息进行集成配置,根据配置结果自动更新二次设备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监控系统、远动机、保信子站、测控联锁等业务功能的配置。由于全站各系统共用同一份数据模型,并通过程序化的方式强制保证了模型的一致性,减少了配置环节的信息交换。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保证变电站各子系统模型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一体化配置工具配置流程如图2所示。
2.2 工具框架设计
工具框架采用开放式插件架构,每个配置功能都以獨立插件的形式存在。工具通过加载各功能插件,并管理其交互关系,以累积的方式建构一体化配置工具的系统功能。插件框架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工具包含的功能插件如表1所示。
2.3 数据模块设计
数据管理模块管理全站数据结构,对下与数据库接口模块连接,实现应用数据对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对上作为工具各应用功能模块的数据支撑,向各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
数据库管理模块以单例模式,向处于active状态的应用模块提供数据访问服务,非active状态应用模块切换到active模块时,要进行界面数据的刷新;向下与数据库访问接口保持单连接。
模块内部由多个动态库构成,如图4所示。模块功能概述如表2所示。
2.4 工具对外接口
一体化配置工具完成配置工作后,需要与各业务系统建立通信联系,将当前最新的配置信息发布给业务系统(监控后台、远动机等),业务系统导入配置信息,并将导入的过程和结果反馈给配置工具。配置信息的更新为单向过程。
该工具具体的交互流程如图5所示。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统一框架设计的、集成化的智能变电站配置工具,在实践过程中,其能够严格保证各功能模块数据的同源性、唯一性,可以有效提高配置的集成化水平,提高配置的正确性,降低配置难度。
[参考文献]
[1] 笃峻,叶翔,王长瑞,等.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功能规范研究及工具开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20):85-89.
[2] 王文龙,胡荣,张喜铭,等.二次一体化框架下变电站站控层体系架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4):113-116.
[3] 黄巍,黄春红,张桂阳,等.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6):134-136.
[4] 叶翔,刘辉,周永忠.智能变电站图模一体化设计软件实现方案[J].江苏电机工程,2014,33(3):41-43.
[5] 祁忠,笃竣,张志学,等.IEC 61850 SCL配置工具的研究与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7):76-81.
[6] 胡绍谦,胡荣,张喜铭,等.智能远动机的研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9):119-124.
[7] 胡绍谦,李力,朱晓彤,等.提高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实施效率的思路与实践[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11):173-180.
收稿日期:2021-04-06
作者简介:周奕帆(1984—),男,安徽芜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保护信息系统、SCD配置工具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