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中读写教室:人工智能背景下空中读写教学评价样态探究

2021-07-01姜丰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习作教室班级

姜丰

2020年的新冠疫情,倒逼学习空间走向“云端”,空中学习迅速崛起,学生宅家度过了漫长的线上学习时光。在“云端”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空间上处于“准分离”状态,教师在学习评价上处于一定程度的“缺位”状态。如何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饱含对语文读写的热情,这是宅家学习需要突破的难点。而“空中读写教室”作为建立在完整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上的主动读写平台,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云端”学习的网络交互渠道,为其主动学习营造了氛围。延续至后疫情时代,师生可以通过“空中读写教室”进行线上沟通,组织学习小组分享成果、加强互动、相互评价,克服学生由于单独学习带来的孤独感,达到相互激励、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评价的即时性和多元化,为推动语文读写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空中读写教室”的内涵解读

(一)“读写教室”的来源

“读写教室”(Reading and Writing Workshop)的基本理念主要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露茜·卡尔金斯(Lucy Calkins)的“读写教室项目”以及南希·阿特韦尔(Nancie At? well)的“读写教室”实践。“读写教室”实践主张: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有真实的目的,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读写,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1]南希·阿特韦尔在《在初中》一书中提出,“读写教室”由“阅读教室”和“写作教室”两部分组成,也可称其为“文学圈”和“写作圈”。首先,“文学圈”是基础,它为“写作圈”提供了读写支持;其次,“文学圈”和“写作圈”是空中“读写教室”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文学圈”探究的内容往往是“写作圈”的写作主题。“文学圈”和“写作圈”之间由读写主题相互联结,“读写教室”才得以构建。[2]学生可以在空中“读写教室”中创建自己的“写作圈”,以好友的形式加入班级空中“读写教室”。

目前,浙江师范大学王国均教授领衔的团队已在浙江师范大学衢州白云学校试点一年有余,就“读写教室”的中国化和本土化作出了尝试、探索,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二)“空中读写教室”的内涵

“空中读写教室”是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开发的一个在线学习网络交互平台,该平台已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空中读写教室”由两部分组成,即“空中阅读教室”和“空中写作教室”。“空中阅读教室”即“文学圈”,包括“推荐书目”“经典美文”“阅读打卡”和“读书讨论”栏目,是空中读寫实现的基础,其为“写作圈”提供了读写支持。“空中写作教室”即“写作圈”,包括“写作专区”“写作明星”“精彩活动”和“电子书出版”栏目,是对“文学圈”的拓展、延伸、创造。

(三)“空中读写教室”的特点

“空中读写教室”除了具备传统“读写教室”的本质特征——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之外,还有以下三大特点。

1.虚实相生

“空中读写教室”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一个虚拟网络交互平台系统,其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打造出实体图书馆的浓厚书香氛围,如:在左栏的“阅读教室”中陈列了一至六年级的经典阅读书目,学生可以点开任一书目进行在线阅读;在右栏的“写作教室”中,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写作圈”,以好友的形式加入班级空中“读写教室”。这种虚拟化的网络教室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空上的束缚,同时也改变了师生之间传统的交流模式。

2.读写融合

在资源丰富的“空中读写教室”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文学书籍并全心投入阅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读写个性,灵活满足学生的读写兴趣与需求,指导其依据文体特征娴熟地开展深度的“文学圈”自主讨论和交流评价,实现从关注总结性评价到关注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3.去中心化

“空中读写教室”的多中心课堂样态,能最大限度地弥补读写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通过组建分级阅读和“异质”小组等学习形式,能让不同类型、优缺项不同的学生在同组中找到自己能够胜任的角色,高度的参与感让学生愿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生自然而然组成两到三人的“文学圈”。在“文学圈”中,其能根据自己在小组中特定的角色和职责为即将到来的讨论做好准备。灵动轮转的“圈”的开放,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二、多元评价的解读

(一)多元评价内涵

学习者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多维度、综合性的。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多元评价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多维化和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强调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多维化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人类的智力包含了言语、逻辑、音乐、身体、视觉、交往和自知7种智力。这些项目彼此独立又以多元形式存在。[3]该理论认为人类智力的开发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智力是以多元化的形式来展现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是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采取观察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形式进行量化评价或质性评价。

(二)多元评价功能

对学生来说,评价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其学习效果。首先,正确的评价能引导其规正学习方向,对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多元评价能很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后,恰当的评价能发挥检查、诊断、甄别等功能,避免学生踏入误区,使其在自我反思中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多元评价在“空中读写教室”中的体现

“空中读写教室”的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元评价的理念。在“空中读写教室”中,学生阅读分享和写作成果交流评价,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智能;学生完成阅读打卡和习作天地的布置等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智能;运用各种读写方法、组织作文点评、制定活动计划表等发展了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制作电子书,设计成果展示区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与同学进行讨论、相互评价、开展线上阅读分享会等发展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最后发布自己的读写成果、交流想法、完成自评和他评等则加强了学生的自知智能。这些不同智能的发展,促使“空中读写教室”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开发。

三、基于人工智能,打造空中读写教室

(一)阅伴打卡,展现阅读历程

新冠疫情的出现倒逼学习空间走向“云端”,空中学习迅速崛起,“空中读写教室”的“阅伴打卡”应运而生。“阅伴打卡”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其最大亮点是实现了阅读可见,以真实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端会呈现出阅读打卡的界面,让学生的阅读变得直观又有趣。其主要通过把一本书(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打卡(小目标),通过阅读打卡的形式来推进阅读。学生可以点击“阅读打卡”一栏,找到正在阅读的书籍,根据阅读日期完成打卡。点击“打卡”便会呈现“阅读记录卡”界面,学生通过填写“阅读页码”“阅读时长”“学到好词”“精彩语句”“读后感悟”“读后心情”内容完成今日打卡任务。

阅读打卡界面会直观地呈现学生坚持阅读的天数和阅读排行榜,以直观了解自己的阅读进度和阅读量。阅读量的累计字数原则是:只要学生完成了“阅读页面”的填写,该书籍的字数就会自动计算累加。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对个人“存在感”的需要。在教师端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效果,帮助教师减轻负担。

(二)在线探讨,交流阅读收获

“空中读写教室”给学生提供了精彩的读写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云端阅读过程中与老师、同学在线探讨互动,就阅读中产生的读书疑问或是阅读心得,抑或是另类观点等进入“空中读写教室”的“读书讨论”栏目,通过语音或文字的形式上传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和同学们可以第一时间在“读书讨论”栏目中看到,并在其下面发表回复进行互动,实现零距离在线探讨与交流

(三)自主上传,开辟写作天地

学生除了可在“阅读教室”中的“读书讨论”一栏发表自己的读后感之外,还可以在“写作教室”中的“写作专区”一栏开始文章创作。首先,学生可以在“读书讨论”栏目的“话说人物”“热点研讨”“阅读心得”等版块中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收获,通过“写一写”“说一说”等多种形式呈现阅读的成果;其次,学生还可以在“发表回复”栏中,对同学们的读书疑问进行解答,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对作品人物进行分享;最后,学生可以自主上传创作的文章到“写作专区”栏目中,同学之间相互点赞、评论。“写作专区”栏目的开设,为学生打造了一方自由创作的小天地。

四、探究空中读写教室的教学评价样态

(一)空中阅读教室多样化的评价功能

1.阅伴打卡,检查阅读进程

“空中阅读教室”中“阅伴打卡”栏目的五大功能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搭建班级“文学圈”,同时检查学生的阅读进程。第一是阅读打卡设置,教师在教师端可以发布全班共读一本或若干本书籍的任务,学生端可以把教师发布的书籍拆分成若干天的小任务,通过阅读打卡的形式来完成阅读。通过设置每日阅读打卡这样的小目标,学生能够更好地把书读薄、读透。第二是阅读记录卡设置,按日期顺序进行打卡。学生通过填写打卡任务,让自己的阅读变得更加有效,也可以提升其信息提取力。第三是反馈设置,学生完成每日打卡后,能在学生端和教师端分别进行呈现,实现及时反馈,同时也方便教师发放“阅芽”进行激励性的评价。第四是榜单设计,教师可以随时看到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排名,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及小组成员在班级里的阅读进度和排名,进而形成更好的阅读氛围。最后是阅读统计,其可以帮助学生记录阅读的总字数。因此,“阅伴打卡”栏目的开设关注了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实现了阅读评价的检查、反馈功能,让阅读评价落到了实处。

2.分级阅读,诊断阅读能力

“空中阅读教室”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班级内开展分级阅读。通过建立“共读——漂流——赛读”三个“文学圈”,在保证基础阅读量的同时,实现分级阅读。

通过建立班级“基础共读班”来展开全班共读活动。教师在线上布置阅读书目,让全班学生颇有仪式感地走进班级“共读圈”,相约共读同一组书。同时,把班上率先完成共读任务的学生进行重新组队,新建小组取名“漂流圈”,开展小组共读模式,用团队的气氛带动小组阅读。最后让班级阅读领军者再次奔向“赛读小组”,构建“赛读圈”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速度。

教师在“基础共读班”中给学生制定每周阅读任务,要求其在“空中阅读教室”中坚持每日阅读打卡。教师可以在后台实时查看学生的阅读进度,并在每月月底进行“班级阅读小导师”的评比活动,把“每周阅读闯关速度”前5的学生加入到“漂流圈”中,“漂流圈”的学生通过线上自主演讲、同学投票的形式进行“阅读小导师”的选拔活动,由得票最高的学生担任本月的“班级阅读小导师”,小导师可以在“漂流圈”中向组员们推荐分享一本阅读书,也可以和老师一起参与管理“共读圈”。“共读——漂流——赛读”三个“文学圈”的建立,在激励学生阅读的同时,能较准确地诊断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之后“异质小组”的组建提供参考,同时让形成性评价变得可见。

3.异质小组,激励阅读同伴

“空中阅读教室”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共读——漂流——赛读”三个分级阅读“文学圈”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学生在圈内实现异质分组,基于差异化原则搭建“学习圈”。每个“学习圈”都相当于一个微型的班集体,教师要置身其中,便于后期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如是,可以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根据学生的阅伴打卡、自主阅读时长、分级阅读“文学圈”和阅读完成度,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行分类:阅读积极性较高、阅读积极性适中、阅读积极性差。教师先拟定一份异质分组名单,3—5人为一組。此后结合学生意愿进行微调,以确定最终的分组名单。以笔者班级为例,共有38人,其中7个4人小组,2个5人小组。具体“异质”小组的建构如下:

(二)空中写作教室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1.自评互评,推选习作之星

自评是指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主要阐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创作思路。互评是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增加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在“空中写作教室”中开设“写作专区”一栏,首先,学生能在“写作专栏”中上传习作,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思路并进行自评(陈述);其次,全班同学在“写作专栏”中进行阅读;接着,异质小组进行评议,推选出本小组的优秀习作;最后,小组成员线上发表评价。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来产生“写作圈”的优秀习作,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激发了其“为师”的欲望和兴趣。而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作文批改模式中跳出来,成为小组成员,以一种新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作文评价之中。

2.师生共评,提升习作质量

“空中写作教室”的“写作明星”一栏中开展了“写作明星”的评比活动。教师将小组“写作圈”推选出来的优秀习作上传到“写作明星”栏目中,并线上逐个进行点评,让评选出来的优秀习作接受全班范围内的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对优秀习作进行评价。相对而言,教师的评价易于归纳总结,而学生评的角度、思路会更新颖别致,评价气氛也会更加热烈。“写作明星”评比活动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作文讲评课,它让学生在“空中写作教室”中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体,学生各抒己见,让“空中写作课堂”变得百家争鸣,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质量。

3.家长点赞送花,争取社会关注

在师生共评的基础上,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并将其发布在钉钉的“班级圈”中,家长可以在“班级圈”中进行查阅,并给自己最喜欢的习作点赞、送花和评价。获赞获评数在前5名的习作将被上传到“写作明星”栏目中的“一月写作明星”里。教师会从“一月写作明星”栏中下载习作,出版成一本电子书,发送至每位学生手中。这种做法让家长可以更大程度地参与到习作评价活动中,以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三)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例的空中读写教学评价样态

统编教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感受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空中读写教室”中,笔者用“阅读圈”和“写作圈”来助推学生实现真读、真写、真评、真进步。

1.学古诗,以学诗了解传统节日

在“空中读写教室”中,笔者利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东兄弟》)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并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知作者——通诗意——晓节日——明习俗——诵诗文。学一首诗,了解一个节日;学一组诗,清楚中华传统节日。在“空中读写教室”的师生互动、文本对话中,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古诗文学习逐渐变得轻松、愉快、准确。在学习中,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并在线上及时开展互动交流和反馈评价。

2.乐实践,以活动探寻节日内涵

《古诗三首》课文后编排了“活动提示”栏目,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开展实践活动,积累传统节日素材,探寻节日内涵。在学完古诗后,笔者通过“异质小组”组建“文学圈”,在线上开展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教师全程参与其中: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探寻“中华传统节日”;其次是组建异质小组“活动圈”;接着要制定活动计划表;最后是小组实践成果汇报。以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计划表(图6):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其查找资料、记录资料和小组交流态度进行评价,并完成“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表。具体如下(图7):

3.善创作,以写作呈现活动收获

在学完古诗、开展活动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并及时上传到“写作教室”的“写作专区”栏目中。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整理传统节日素材;其次,小组汇报活动的收获;接着,要绘制出习作的“思维导图”;最后,学生自主写作、实时上传,线上交流、评价反馈。

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来的“空中读写教室”,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时空局限,为学生提供了无形无限的读写空间,实现了语文教学与评价样态的多元化。从这个角度看,“空中读写教室”在后疫情时代的延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注释:

[1]王国均、方美青:《“读写教室”:小学读写教学的一种演进》,《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第3期,第7页。

[2]肖睿、肖海明、尚俊杰:《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前景、困难和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4期,第75页。

[3]杨金菊:《浅论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模式的研究》,《教学研究》,2020年第19期,第32页。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教室班级
班级“无课日”
不要在教室打闹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