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如何引来“金凤凰” 灵武梧桐树乡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建+"
2021-07-01杨晓彤
杨晓彤
从卷尺量地到飞机巡田,从路摊经济到规模化经营……近年来,银川灵武市梧桐樹乡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打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农村“党建+”,让党建赋能成色足、乡村振兴底色新。
“盆景变风景”,实惠看得见
银川灵武市梧桐树乡把农村党建优势转化为群众到手实惠,用示范样板的“盆景”打造产业振兴的“风景”。
“党建+产业协作”赋能。发挥乡镇党委在产业振兴上的“龙头”作用,整合辖区内产业协会、产业大户等优势资源,让产业跨村联建、资源抱团发展。打造以优质水稻、优质牧草、露地瓜菜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梧桐树乡先后获得全国农业“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和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荣誉称号。坚持试点先行,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上建立党组织,探索“生产全托管、服务全包揽、农民当老板”的经营模式,牵头流转土地3.5万南,解放劳动力3000余户。推行“不分地域、一村多企”的联建模式,辖区内20余家粮食加工企业成立联合党支部,稻米全产业链布局日趋成熟,梧桐树乡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列入2020年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实现了以企兴村、以村促企、共建双赢的工作局面。
“党建+产销对接”扩量。大力推行“党支部+基地+合作社”产销对接模式,高质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巩固和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多次集中组织村书记、产业大户赴东南沿海及周边县市考察特色产业,引进区内外客商20余家,订单农业种植面积每年在1万南以上,香菜、西兰花等本土农产品“扎堆儿”登上南方餐桌,群众产销不畅的“中梗阻”困境明显好转。举办灵武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会,邀请区内外45家客商现场签订1.6亿元的产品订单;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灵武分会场活动,打造“对外窗口”,扮靓“产销名片”。
“党建+产能增效”提质。坚持“亩均效益论英雄”,用好用活党建资源,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各村党组织先后争取自治区、银川市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200万元,采取“置机械、建实业、注资金”等方式,购置现代化农业机械6台,建成冷链基地及育苗中心4处,向辖区企业注入扶持资金40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和产业效能同步提速,累计增加集体收入85万元,特色经济种植作物的亩均效益突破1万元。
“头雁带群雁”,好处摸得着
凝聚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红力量”,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绿发展”,激发乡村人才的长处,凸显党群共富的好处,释放“头雁效应”,实现“雁阵齐飞”。
“红小二”坐农家炕头。让自治区“两个带头人”工程成果进街头巷尾,走群众家中,致富增收最后“一公里”有效打通。21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带着群众干”、63名农业实用型人才“做给群众看”,3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帮着群众赚”,累计为群众解决临时就业1.2万人次,增加收入8500万元。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开展多轮集中入户走访,了解群众创业致富需求,因户制宜发放灵武市“聚力工程”担保基金贷款1.08亿元,鼓励整村推、整体抓,多种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速每年突破8%。
“红秀才”进田间地头。凝聚村党组织带头人合力,整合5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成立蔬菜产业联合体等多家技术协会,围绕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个田园综合体,实现信息互通、产业互联。鼓励党员干部在旅游民宿、土地认养等新业态中发挥模范作用,以“建管用”中的全程参与体现责任担当,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滨河田园综合体,实现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红掌柜”暖群众心头。坚持党委牵头抓总,综合运用项目资金、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负责人在产业一线扶弱帮困。深化联农带农机制,组织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兜底收购水稻5000吨,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100万元;实施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万南,农户受益80万元。
(文字和部分图片由灵武市梧桐树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