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声绘影七十载蓝天逐梦新时代

2021-07-01裴根

军工文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型号图纸直升机

裴根

70年前,它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一粒火种,在抗美援朝的炮火中,呼唤矢志蓝天的青年们汇聚于雪域冰城。后来,它在风风雨雨中茁壮成长,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用铁翼飞旋的荣光、自主创新的翅膀放飞一个又一个新型号,绘就新时代航空人逐梦前行的缩影。每当回忆一段时光,或者讲起一段往事,我们会不经意想起一首歌。它或是激昂的,或是深情的,却都浸润着时代的主旋律。在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之际,打开航空工业哈飞的“留声机”,流动的音符勾起跌宕往事,在岁月长河中滚滚而来。

热血丹心艰苫奋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廣为流传。在祖国东北的哈飞,广播中常常会传出它的激昂旋律。简陋的厂房里,哈飞正以航空报国的赤子之心,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新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的坚强起飞而奋战。

1956年,国家决定仿制苏制米-4直升机,苏联提供图纸和技术文件,由哈飞承担制造任务。为祖国造直升机,哈飞全体员工振奋不已。但正当大家摩拳擦掌、憋足劲儿准备大干一场时,技术材料却因苏联对米-4进行技术改进而不能及时到位。为给试制工作打好基础,尽早了解直升机制造关键技术,工厂组织技术骨干从修理米-4做起,迅速投入到熟悉直升机结构特点、工艺分离面和大部件协调方法等工作中,争分夺秒做好准备。

盼望着,盼望着,技术资料终于送达。哈飞马上开始全力突击,夜以继日地翻译、制图、生产……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的试制轰轰烈烈开始了。“晚上很多人都不回家,就在工厂睡觉,即使回去也是10点钟以后。看到一些同志太辛苦了,到II点我就开始催他们走。但是有些人就是不走,从这个楼梯下去,偷偷摸摸又从另外一个楼梯爬上来,所以晚上我们都是通宵干。”在原哈飞副总工程师吴志恩老人的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办公室不够用,设计人员就在大会议室里摆图板,全力赶制图纸。为加快生产进度,哈飞采取边发图纸、技术材料,边设计工装,边制造零件的交叉试制工作法,即设计室发一份图纸,工艺部门就随着发一份工艺文件,生产科就下一份令单,工人一接到令单就主动加班加点生产,整个工厂热情高涨。仅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9000余个标准页图纸和全机技术条件的下发,直5很快进入组装程序。

1958年的冬天,哈飞机场上,红旗招展,万众瞩目下,新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首飞成功。现场很多人喜极而泣,紧紧相拥……后来的日子里,直5又不断改进改型,在保家卫国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热血丹心,艰苦奋斗,直5的诞生,让国产直升机从此拥有了走向未来的原点,中国人期盼已久的直升机工业终于正式起步。直5的研制也为我国航空工业培养了一批专业化人才,这些人才像星星之火,让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形成燎原之势。

自强不息两翼齐飞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90年代,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出了改革开放的恢弘气势,唱出了中国人民的美好心声,唱出了一个时代的欣欣向荣。

歌声美,航空人的奋斗更美。1994年的哈飞,时任总工程师郭景山和几百名技术人员、总装工人正在新建成的总装车间为直9直升机彻夜奋战。在现场,“新鲜”的复合材料、“大头”计算机和崭新的机打图纸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直9对于中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过去的几年,哈飞刚刚和上百家厂所完成了艰苦卓绝的直9国产化工作,使中国直升机发展一步跨越30年。但此刻的哈飞,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香港回归在即,哈飞生产的直9正是“进港机”,也是“争气机”。“香港回归,雪百年国耻,必须用国产直升机。”他们信念坚定。但由于刚刚国产化的直9需要在生产中继续验证等制约因素,直到9月份,原定年底交付的6架机却一架都没有交付。面对重重困难,郭景山和哈飞员工拼了。在最后两个多月里,郭景山带头吃住在现场,一把长条椅就是床,一件军大衣就是被。大家心中都想着一件事儿,“绝不能辜负党中央的重托,绝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在生产现场,多架机同时开工,几百名技术人员、总装工人交叉作业,他们期待创造奇迹,他们必须创造奇迹。哈尔滨的寒冬,滴水成冰,这里的人们却总是汗流浃背。苦心人天不负,随着第一架机总装下线,紧跟着第二架、第三架……仅仅67天,竟有8架机顺利下线交付!当时国外先进航空企业总装1架机的平均时间是2个月,而哈飞仅用2个半月就完成了8架。1997年7月1日,直9-架不少地进驻香港,扬军威、壮国威,自强不息的哈飞员工做到了。

直9生产如火如荼,在哈飞厂外,另外一群人同样在忙一件大事——运12飞机开展FAA(美国联邦航空局)型号合格证取证。

20世纪80年代,哈飞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国内第一个采用FAA适航条例作为设计规范,开始研制运12飞机。更高的起点,是为了更远的未来。当时,民机适航对于国人还很陌生,哈飞在国内率先开始了民机适航取证工作,并助力中国民机适航验证体系从无到有的建立。1985年取得CAAC(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1990年取得CAA(英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1995年取得FAA型弓合格证……运12成为当时国内最早符合国际领先适航标准的国产飞机,拥有了畅行国际市场的“绿卡”。随着持续系列化发展,运12飞机型号不断增加,又先后获得了10余个国家的型号合格证,通往国际市场的道路也越来越宽广。时至今日,运12系列机已远涉重洋,在国际航空市场上掀起了“中国风”,舞出了“中国范”,截至目前,已总计销往全球30余个国家、地区,出口120余架,成为中国出口海外最多的民机。

志存高远扶摇直上

时光荏苒,进入新世纪的哈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维图纸逐渐变成了三维数模,原本手动加工的零件变成了数控加工,铆装工人用上了工业化部装生产线……哈飞正向更加卓越的目标迈进。此时,一首新的曲子又成了哈飞的时代旋律。

2019年,伴随着国庆70周年阅兵式的进行,现场奏响雄浑豪迈、威武庄严的《钢铁洪流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深深印刻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此刻,很多正在电视前的哈飞员工都已热泪盈眶。因为,在参加阅兵式的各类飞机中,哈飞生产的多架先进直升机赫然在列。因为,这些先进直升机背后有太多动人的故事。

型号研制之初,为加快研制进度,保证产品质量,哈飞一边组织精兵强将奔赴江西设计一线,开展联合设计,一边组织厂内开展并行工艺准备和生产制造。从此,“千里江西一日还”渐渐成为时任副总工艺师徐福泉的常态。他常常前一天还在景德镇设计现场伏案工作,第二天又出现在哈尔滨的生产现场指挥协调,他的繁忙和干劲儿也成为研制团队高效f办同的一面旗帜。在这支队伍中,有技术精湛的专家,也有初出茅庐的80后,明确分工后,一场两地高度协同的战役打响了。在设计一线,研制团队现场进行工艺策划,编写工艺方案,开展工艺审查。在哈尔滨生产现场,研制团队争分夺秒展开生产准备,冶金、钣金、复材等8个专业同时开工,协同推进试制工作,使得型号进度快速推进。

先进的管理体系、制造体系和几十年来的技术积累,加速了型号研制进度,但面对瓶颈问题,奋斗的意志和攀登高峰的执着仍是克敌必胜的法宝。一个型号总装交付前“极限6昼夜”的故事在哈飞广为流传。

由于尾传动轴校准方式是全新的,且精度要求极高,校准工作陷入困境。时任型号副总工艺师顾卫东和现场人员心急如焚,而成品迟到半个月更使原本紧迫的时间雪上加霜。顾卫东和同事们迅速开展攻坚,创新工作方法,试图解决这一难题。按照新方法,顾卫东和现场人员从第一段轴开始尝试调整。一整天过去了,现场爆发出呼喊声——第一段轴调整到位!第三天凌晨,4个轴承支座终于调整到位。第三天晚上,所有轴完成调整,但令人泪,丧的是,检验中一个角度偏差却未达到标准。第四天、第五天,校过的轴被全部拆卸重新调整,从头再来……五天来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身体和精神都已绷到极限,腿好像灌了铅,脚落地却像踩在棉花上,但必胜的信念始终在支撑着他们。第六天早上,传动系统校准全部工作终于胜利结束!六天六夜,大家始终蹲守在现场,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安生饭”,此刻所有人都脱力地躺倒在工段的垫子上,脸上却终于露出了笑容。在尾传动轴校准中,哈飞仅用6天就完成了原本20天的工作量,后续又优化到16小时,为型号科研批产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

“问君可有梦,我梦在蓝天。展翼十万里,护卫好河山。”70年的时光里,哈飞伴随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成长走过非凡之路,成就伟大事业。70年的时光里,一型又一型直升机承载光荣和梦想扶摇直上,鷹击长空。70年的时光里,几代航空人在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号‘角声中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70年太短,历史一瞬。70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怀憧憬,展望未来,哈飞将继续以“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谱写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自强之歌、奋进之歌和胜利之歌。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哈飞)

70年的时光里,一型又一型直升机承载光荣和梦想扶摇直上,鹰击长空。

猜你喜欢

型号图纸直升机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型号政工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笔记本型号解码之联想篇
直升机很热等5则
爸爸的“神秘宝贝”
升压式DC-DC变换器LM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