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再一次出发

2021-07-01易舒常庆星徐博

军工文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研制战机

易舒 常庆星 徐博

70年的砥砺进取,航空人一次次把新的奋斗书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为强军棼、中国棼提供坚强支撑,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于抗美援朝烽火硝烟中。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的指引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展开了艰苦奋斗的历程。逐梦扬帆

1958年10月18日,四川成都,一个叫黄田坝的地方,国营132厂正式破土动工,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航空人开始筑起他们梦想的雏形。谁也不曾想到当年祖国大西南的一片荒地,如今成为了举世瞩目的航空城,一架架战机从这里翱翔蓝天。

然而初创维艰,虽然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和专业人员匮乏等极度艰苦的环境,但航空人毅然决定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开始了歼5甲的测绘仿制。

1964年的冬天,黄田坝迎来双喜临门:132厂仿制的第一款战斗机歼5甲首飞成功、工厂通过验收正式建成。

时隔两年,承载着共和国无数飞行的梦想,由歼5甲改型的歼教5试飞定型。对于许许多多的飞行人员来说,歼教5就是他们成长为空中卫士的云梯,是他们的战友,更是他们的兄弟。

为适应部队作战需要,马不停蹄,改进试制歼7飞机的战役于1968年8月正式打响。乘风破浪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航空工业确定了引进和出口并举的战略决策。1979年,132厂开始以成都飞机公司的名称对外开放,一步步开创出军机外贸出口的新局面,以歼7M、歼7P为代表的外贸机开始享誉世界。

歼7系列飞机不断创新改型,持续为部队增加着新战力,更为我国航空工业的跨代发展积蓄了宝贵力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航空工业落实国家政策,公司毅然踏上了“军转民、内转外”的新征程。

1988年,远赴万里之外,签订100架麦道机头转包生产合同。1991年12月,首个麦道机头交付,航空工业成飞迈出了走向国际民机市场的坚定一步。

转包生产的30年里,从找项目到选项目,航空工业成飞相继与世界诸多著名航空企业签订了一系列转包生产合同。

肩负着国产大飞机的梦想,厚积薄发,航空工业成飞先后参与到ARJ21、C919和AG600等项目的研制。

30年转包生产,航空工业成飞累计交付国内外零部件200余万件,出口创汇10多亿美元。如今,成为国际知名的民机制造商和中国民机产业中坚力量的成飞,在国际合作的舞台上更加自信从容,航空人逐梦前行的脚步愈发坚定。激情如歌

2015年4月21日,当国家领导人的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时,巴方8架“枭龙”战机升空护航。“枭龙”战机是中巴友谊的象征,为中国领导人护航是巴方认为最好的致敬方式。

枭龙项目源自20世纪80年代外贸后继机的研发,历经十余年的坎坷。2003年8月25日,超7原型机01架在万众期待中首飞成功一一枭龙飞机荣耀登场。2009年7月1日,首架在巴基斯坦合作生产的枭龙飞机开工,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由技术引进向整机技术出口的新突破,尽显航空人的坚守和担当。

远处,绿草环绕的跑道上,一架战机在众人的欢呼、拥抱和掌声中平稳落下,20载艰辛铸剑路,多少人在那一刻老泪纵横。这是1998年3月平凡的一天,却在航空史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多年的研制历程,航空人以超常的自主创新、超常的严谨求实、超常的协同攻坚、超常的拼搏奉献精神,创造了世界三代战机定型试飞零等级事故的奇迹,并开创了交付部队领先试用的先河。

岁月成歌,不负芳华。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水平、航空技术水平和航空人才队伍的巨大跨越,更为武器装备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人才、技术基础。

今天,歼10飞机已实现系列化发展,主战长空。那些倾注了他们汗水、心血乃至生命的荣光已镌刻进历史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挫折和创伤让祖国的航空事业一点点变得更加强大。创新超越

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以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综合航电及自保障等诸多全新技术为典型特征的四代战斗机,成为掌握空中制胜的利器,同时对我国空中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加快第四代战机研制、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迫在眉睫。

为了有效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研制尚处在攻坚之时,航空工业就在“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方针指导下,思考、研究如何发展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伴随着技术储备日益成熟,中国四代机研制正式立项,命名为歼20飞机。

使命召唤,初心如磐。面对巨大的技术跨代压力和紧迫的研制周期,航空人即将踏上一段前人从未走过的征程。

为了加快试制进度,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并行展开,数模发出后仅7天,研制团队开始了第一个零件制造,随后验证机机体结构全面转入试制阶段。但大比例的新型材料、大尺寸的结构零件、隐身特性的加工要求给歼20飞机的研制带來了一个又一个挑战。针对歼20验证机全数字化设计的特点,航空人不断创新进取、历练本领,研制全线先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关键零件试制一次成功,大部件对合一次成功,发动机启封开车一次成功。

2011年1月11日中午,歼20飞机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着从现场的无数双眼睛前滑过,如一道闪电,带着呼啸,腾空而起,直插云霄。原本安静的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转弯,低空通场,再次转弯,低空通场……随着飞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不断呐喊着向天上的飞机挥手。

这一天,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一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歼20飞机首飞成功!

这一刻,定格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

10年来,从首飞到首次公开亮相珠海航展,从亮剑朱日和到装备作战部队,从形成战斗力到飞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歼20飞机以大国重器的姿态,以逐梦蓝天的雄姿,诠释着航空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突破研发理念、跨越研制能力、创新研制手段,歼20飞机研制成功和装备部队,实现了“打造跨代新机、引领技术发展、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卓越团队”的工程目标,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和航空武器装备建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十年砥砺,十年进取,航空人一次次把新的奋斗书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加强练军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建军百年目标的确立,给航空工业立起了一面令人振奋的精神战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航空人将持续为强军梦、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

百年复兴梦,强军正当时。

再一次出发,祖国未来的天空将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成飞)

20多年的研制历程,航空人以超常的自主创新、超常的严谨求实、超常的协同攻坚、超常的拼搏奉献精神,创造了世界三代战机定型试飞零等级事故的奇迹,并开创了交付部队领先试用的先河。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研制战机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五十周年
捕捉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