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情境默写类题统整讲评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支架构建
2021-07-01涂韶华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讲评教学框架,高考情境默写试题的讲评需要构建起教学的支架,明确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笔者认为,教学支架的搭建要求教师对命题考点进行综合考量,不仅要抓住情境默写命题的语文本体特征,还要力求打破传统的“逐题”碎片化的讲评教学模式,强化情境默写命题讲评教学的整体感,贯彻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群文阅读教学基本精神。
一、“类题”:高考情境默写类题选文的“语文本体”概观
自2017年实行新高考政策以来,语文全国卷情境默写命题涉及的篇目主要如下:2017年全国卷6篇,分别是《观沧海》《阿房宫赋》《庄子·逍遥游》《陋室铭》《荀子·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8年全国卷9篇,分别是《论语·为政》《师说》《念奴娇(大江东去)》《孟子·鱼我所欲也》《琵琶行》《赤壁赋》《荀子·劝学》《出师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019年全国卷9篇,主要是《庄子·逍遥游》《蜀道难》《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邹忌讽齐王纳谏》《阿房宫赋》《赤壁赋》《论语·子罕》《师说》《念奴娇(大江东去)》;2020年全国卷9篇,分别是《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荀子·劝学》《醉翁亭记》《赤壁赋》《论语·述而》《观刈麦》《阿房宫赋》。
高考情境默写呈现出以下特点:1.突出诗文思想、教育和审美的“价值性”。所选用的诗文句子或注重优美意境、关涉人生哲理,或蕴含美好情感、引导心灵成长,强调文化的育人价值。2.注重理解和运用情境的“有效性”。情境默写注重真实情境的运用,避免机械化的“功夫”,考查学生在有效积累和理解基础上的知识应用能力。3.兼顾朝代、作者、内容和主题等覆盖面的“均衡性”。考查篇目兼顾诗、词、文等各种体裁,综合考虑教材各册的分布及主题类型。4.强调题干陈述语言的“规范性”。试题题干用语规范,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目的明确,激发学生思维,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
二、“题点”:高考情境默写类题的“高考评价”观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古诗文积累”的要求:“喜欢积累古代诗文,能主动梳理和探究語言材料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1]同时,推出“背诵篇目74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立德树人”的原则,侧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基于此,“必备知识”涉及的是文学作品、背诵篇目及相关知识,命题者一般将其作为高考默写试题考查范围。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精神,高考对情境默写的能力要求是:主动背诵古代优秀诗文,积累经典诗文名句,培养高雅的审美追求,增强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文化育人”目标。以近四年全国卷情境默写命题为参照,我们可以进一步梳理出高考对古诗文积累与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情况:
经过分析可见,命题以简答题的方式,创设了形式多样的学科认知情境,采用连续性和非连续性默写两种形式,关涉对古代诗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考查,既切合了奉献精神、家国情怀、人生修养等新时代中国发展主流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将考查点放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可迁移的知识上”[2]的要求。因此,作为课堂教学重要形式的高考试题讲评教学,应该将情境类默写命题测试考查功能导向语文课程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中学语文讲评教学范式的改革与创新。
三、“教学链”:高考情境默写类题统整讲评教学内容的确定
课程教学情境默写语言材料编排一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文化育人”的讲评教学理念,推动了课程教学体系有序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生成。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境默写讲评教学的价值分析。高考默写诗文的选定出自课程标准范畴下学业水平质量的规定篇目,“情境”语言表达作为高考命题的的组成部分,具有新课标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的价值功能。(2)情境默写讲评教学的目标分析。情境默写讲评教学重视高考命题“立德树人”的积极导向,落实“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旨在课程教材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诗文运用的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情境默写讲评教学的结构分析。高考情境默写讲评教学的设计要基于默写的范围(初中——高中)、体裁(诗歌——古文)和朝代等内容,以期实现语文知识体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结构化、多样化、深层化体系建构。基于此,对高考情境默写讲评教学统整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就必须关注由高考命题“路径”和宏观层面的语文本体知识特征构成的讲评“教学链”。
由此,教师在情境默写讲评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命题所涉及的诗文的体系结构为基础,侧重对命题文句的主题把握与设题角度的统整,准确把握情境默写所体现的语文本体知识及其呈现方式,包括其与高考评价和学业水平质量测试之间的吻合度,为讲评教学提供现实依据,进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高考情境默写命题统整“教学链”具有自由多元的特点,必须根据讲评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情境默写命题材料之间的统整不是简单的“叠加”和“糅合”,而是基于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链”的构建。
四、“问题驱动”:高考情境默写类题统整讲评教学支架的构建
如何建构情境默写类命题文本讲评教学课堂,深刻影响着古诗文类文本作品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也体现着高考命题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引导力。王天蓉、徐谊两位研究者提出了“理解”的六个问题维度观(浅释性问题、领悟性问题、赏析性问题、洞察性问题、移情性问题和自省性问题),这为我们的情境默写讲评教学确立了“语言文字——语言应用”的视角、由浅到深的教学过程。我们以“关键词语”与“古诗文知识”为观察视角,并将其以图例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构建情境默写讲评教学的支架。如下图所示:
當前我们倡导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生成导向的教学,情境教学是这一理念范畴下的重要模式之一。以语文素养为导向的高考试题讲评教学课堂,问题驱动是重要策略和途径,创设具体的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是必然的要求。六个维度的问题构建起高考情境默写命题讲评教学支架,即依循“作品创作——命题解读——读者接受”三个环节,从作者作品、文意理解、文句作用、态度评价、诗文迁移、文化审美等内容驱动学生构建多维知识体系。当然,在实际的讲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境默写的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处理。
在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范式的研究中,关于“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知识问题(教的知识与学的知识)和程序问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构问题进而实现问题的系统化构建也是讲评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发现“考点”——确定设问角度——建立知识“题链”——统整构建体系的思路,优化学生构建的问题,以达到高考命题研究与讲评教学路径——从“预设问题”开始,到“生成问题”结束——的优化,这正是我们对高考命题研究的创生点。[3]
五、讲评过程:高考情境默写类题统整讲评教学设计
基于学业水平质量评价指标的高考情境默写统整讲评教学链的构建,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建构与思维的提升具有切实的效果。如下表所示:
以下是讲评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省略自学清单讲解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主题:“内容提要”类题知识建构与思维提升
任务驱动:根据语境,明确默写篇目与具体范围。
教师延伸:答题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给出的叙述性情景、关键词以及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从这些提示中把握和确定所要默写的语句的具体内容。
真题训练:2020年全国卷Ⅰ第16题:(1)《离骚》中“,”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教师明确:细读题干,把握题意。题干所设的情境既明确了语句的出处,又缩小了筛选的范围,题干的内容提示我们要对“古代服饰”“上衣下裳制”两个句子加以深入理解与把握,进而得出答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教师延伸:1.命题规律:题干描述部分在内容上作出了提示,要求将空缺部分与内容相联结,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文内容和内涵的理解。2.解题思路:第一步,审出处。情景式默写一般会给出作者和作品,这是重要的提示。第二步,审情景。最终限定默写语句的是所给的情景,因此我们要明确其表达的内容。第三步,定语句。准确写出作者、作品、情景限定下的语句。
作业设置:自选篇目,自主命题。
第二课时教学主题:“形象特征”类题知识建构与思维提升
任务驱动:根据语境,明确默写的篇目与范围。
教师延伸:1.培养语感,形成对语言错误的辨析与修改能力。2.要掌握汉语言文字常用的语法知识,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学习生活问题。
真题训练:2018年全国卷Ⅰ第16题:(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教师延伸:1.命题规律:围绕人物形象特点命题。2.解题思路:(1)细读题干,把握题意。情境式默写题,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一种情境,要求考生从某一文章中找出与之意思贴近的语句,因此细读题干,准确地把握题干的意思,就成了解答情境式默写题的诀窍之一。(2)扣住提示,筛选语句。考生在答这类题时,要善于捕捉题干中的提示信息,这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答题。
作业设置:自选篇目,自主命题。
第三课时:教学主题:“情感态度”类题知识建构与思维提升
任务驱动:明确题干表述内容与诗文的逻辑关系(因果、条件、递进、总分、主次、解说等)。
教师延伸:这类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语句复位与补写句子。答题时要注意话题一致、选项与语段的事理一致、整体意境的一致、句式一致等。
真题训练:2019年全国卷Ⅰ第16题:(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教师明确:这种借助题干下文的提示来默写的题型要特别注意题干与填写诗文之间的承接关系。本题的答句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教师延伸:1.命题规律: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一种情境,要求考生从某一文章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2.解题思路:第一步,审出处。情景式默写一般会给出作者和作品,这是重要的提示。第二步,审情景。最终限定默写的具体语句的是所给的情景,要明确其表达的内容。第三步,定语句。准确写出作者、作品、情景限定下的语句。
作业设置:自选篇目,自主命题。
第四课时:教学主题:“艺术技巧”类题知识建构与思维提升
任务驱动:阅读题干,明确其表达技巧的特点及其与诗文内容的关联。
教师延伸:这类题命题方式一般是给出作者、作品以及特殊的手法,这是重要的提示。
真题训练:2017年全国卷Ⅰ第16题:(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师明确:第一步,审出处——刘禹锡的《陋室铭》。第二步,审技巧——“借指”。第三步,定语句——对应题干描述部分在内容(“自己的陋室”)与思想情感(“仰慕前贤、安贫乐道”)上的限定性提示,可以明确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教师延伸:1.命题规律:命题时常常借助题干关于这些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或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来设置。2.解题思路:第一步,审出处。情景式默写一般会给出作者和作品,这是重要的提示。第二步,审技巧。最终限定默写的具体语句的是所给的艺术技巧的限定,要明确其表达的内容。第三步,定语句。准确写出作者、作品、情景限定下的语句。
作业设置:自选篇目,自主命题。
第五课时:教学主题:“句意关系”类题知识建构与思维提升
任务驱动:阅读题干,明确句意内部的顺承关系或转折关系。
教师延伸:这类题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连续性和非连续性题干。题干描述部分把空缺之前或之后的意思描述出来,要求考生填写相应的句子;或把前后意思都描述出来,要求填写中间的句子;抑或是需填写的句子是紧接在题干描述的那句诗后面的,并且题干同时提供了表转折关系的连接词语,使得空缺处的句子与题干的描述构成转折的关系。
真题训练:2020年全国卷Ⅰ第16题:(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教师明确:借助题干中假设与让步关系的句子提示来填写诗文。本题答案为:“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教师延伸:1.命题规律: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一种句意关系情境,要求考生从某一文章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2.解题思路:第一步,审出处。明确题干指定的作者和作品。第二步,审语意关系。第三步,定语句。准确写出作者、作品、情景限定下的语句。
作业设置:自选篇目,自主命题。
第六课时:教学主题:“语用情境”类题知识建构与思维提升
任务驱动:在紧扣题干表述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默写题提示的语用语境,既包括题干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也包括题干给出的关键词。
教师延伸:这类命题一般从生活应用的角度切入,构建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语用情境。
真题训练:2019年北京卷: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
教师明确:这种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加以提示的题目,要特别注意题干与所填诗文的语用关系。
教师延伸:1.命题规律:命题将固定的诗句识记转化为有真实情境和意義的学习任务,要求考生从某一文章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2.解题思路:第一步,审出处。语用情境式默写一般会给出作者或作品,这是重要的提示。第二步,审语用情境。把握题干给定的情境内容。第三步,定语句。准确写出作者、作品以及情景限定下的语句。
作业设置:自选篇目,命题。
情境默写讲评教学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群文阅读”要求,以射线统整的方式建构“题链”教学,以问题为抓手,搭建递进化、有序化和体系化的教学支架,凸显了教与学的情境性与统整性。
六、结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4]以“统整”为核心而搭建的情境默写讲评教学支架,不仅改变了讲评教学的体系、范式以及教学观念,还促进了学生阅读观、考试观、学习观和评价观的转变。此外,“教学链”的建构凸显了情境默写命题选文的教育功能与文化价值,强化了文本对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熏陶与文化浸染作用,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注释: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6页,第42页。
[2]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24页。
[3]涂韶华:《高考文言类文本统整讲评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支架构建》,《读写月报(下旬刊)》,2021年第1期,第43页。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重点项目“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编号:19PTZD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