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任务驱动教学探析

2021-07-01蔡淑玲

教育界·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蔡淑玲

【摘要】任务驱动就是要求学生以独立或者合作的形式,在任务的引领下完成学习主线,将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研究结果显示,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围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小车的运动”一课为例,诠释了小学科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环节及其操作要点,旨在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强化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运用知识实践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的性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归纳总结、表达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教师应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设置问题,确保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出现过,或类似的情况出现过,以增强学生的熟悉感。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究,强化其学习的直观性。

教师要根据学习主题的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确保科学探究的整体效果,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

在猜想假设环节,教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使其根据已知的学习知识或者条件来进行适当的假设,从而增强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探究阶段,学生需要认真落实计划,同时完成信息收集工作。教师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线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之间深入讨论[1]。

在归纳和总结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所有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处理与加工,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其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准确的描述和整理,以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表达与交流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复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既可以是内容的明确阐述,又可以是形式的语言描述、动作展示。学生只有了解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才能收获良好的表达交流成果。

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各个环节具体该如何操作,是许多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围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以“小车的运动”一课为例,诠释小学科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环节及其操作要点。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培养勇于探究的精神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科学教师任重而道远的重要任务。因此,创设合理的情境、设计有效的任务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势必有一种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任务的设计若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或者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形成完成任务的内驱力。

教师要积极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场景。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显示,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知识信息的获取更加高效,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中,使信息在媒介的作用下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信念感。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使其更好地内化和吸收所学知识[2]。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一课时,笔者开门见山,创设情境,发布任务:“这是老师组装的一个拉力小车。老师测了一下这辆小车的速度,发现它走完60cm要用5.45分。这个速度老师很不满意,所以,今天想请同学们帮我改造一下这辆小车,让它走完60cm只用1.5分的时间。你们敢不敢接受这个任务?”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便纷纷“摩拳擦掌”,兴致高昂。笔者以改造小车的任务做驱动,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实践,培养理性思维精神,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是传授给学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学生如果学不会独立思考和探索,就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制订、选择好解决方案后,学生开始着手将想法转化成实践。例如,在上述“小车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发布任务后,并不急于给出改造小车的方法,而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改造小车?怎么改造?改造后小车运动的速度会有什么变化?而后进行班级交流,让每组提出自己的改造方案。比如,有的提议减轻载重量,有的说可以增大拉力,有的表示可以增加车轮数量,有的说可以给车轮涂润滑油,还有的说可以将小车改造成流线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根据现有的条件提出建议。这样,学生就在思维的碰撞中很快摸索出几种合理的改造方案,其高效性与合理性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最终大家通过笔者出示的改造材料(垫圈、钩码)确定可以完成改造的探究方向为:拉力大小、载重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学会了在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下,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中,布置了任务后,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而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让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自主探究或相互讨论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小车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制订出小车的改造方案后,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考:(1)怎么改变拉力大小?(2)怎么改变载重量?(3)为了更快地达到我们需要的行驶速度,可以同时改变拉力大小和载重量吗?学生讨论交流后,确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明确了探究问题的关键方向。其次,笔者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方案,到材料区选择所需的材料,然后开始着手改造小车,并进行速度测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因素,并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一步地补充、调整改造方案,反复对小车进行改造测试。最后,学生在实质性的自主探究过程中理解了基本的科学原理:载重量、拉力等因素确实会影响小车运动的速度,小车的载重量越轻,小车运动得越快,反之,就越慢;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反之,就越慢。学生在实质性的交流讨论中,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从而学会了尊重事实和证据,增强了实证意识,进而培养了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小车的改造任务,提高了技術运用的能力。

三、总结评价,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完成实践操作后,任务驱动学习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颇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教师可以从成果和过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例如,在“小车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改造任务后,笔者让学生先进行跨组交流:每个小组留两名学生,向其他小组成员展示改造成果及改造过程中的发现,其余成员到其他小组听取汇报并做好记录,等所有成员回到各自小组,将收集的信息汇总交流后,再进行集体交流。互评交流时,一方面,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拥有了后续学习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别人的成功经验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深入反思,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探究过程,以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教师进行驱动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一个个小目标能够合成一个大目标,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细化学习活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而这些任务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任务驱动法应服务于小学科学教学,教师设置合理的任务驱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进一步研究该教学方法,理解和把握其要领,以期真正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张节群,代燕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1(08):36-37.

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28.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