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人提案》与中共二大决议的“巧合”
2021-07-01路运占
路运占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青年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建党初期,选择共产主义道路的青年,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努力和尝试。1922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1]召开杭州年会,北京部分会员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这次会议,他们向大会提交了《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民主主义)》的提案,即《北京同人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提案》是北京会员对少年中国学会改造的一次尝试,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庄严宣告。《提案》的成文时间在6月10日之前[2],早于中共二大的召开时间7月16日,但文中提出的组成“联合战线”“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扶助国民党”等主张,与中共二大决议不谋而合。
“联合战线”主张的“巧合”
“联合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的早期提法。最早提出“联合战线”概念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陈独秀。1922年5月23日,陳独秀在广州的《广东群报》上发表文章《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劳动运动的工作上,应该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UNIT? ED FRONT),才免得互相冲突,才能够指导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3]他第一次公开使用了“联合战线”的概念。6月15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4]这是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提出联合战线。同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5]第一次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写进党的决议,开启了中共运用统一战线策略开展革命斗争的新征程,中共二大成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伟大开端。
在《提案》中,亦明确提出了“联合的战线”主张,指出当前应客观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形,“应在此时共同认定一个联合的战线(UNITED FRONT),用革命的手段,以实现民主主义为前提。”[6]呼应了陈独秀提出的“联合战线”主张,也契合了中共二大决议中的“民主的联合战线”。从时间上来说,《提案》成文时间早于中共中央“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更早于中共二大的召开时间,因此,“联合战线”的提法不可能是受到中共二大的影响。《提案》比陈独秀首次提出“联合战线”的时间仅仅晚十几天,且陈独秀的文章是在广州发表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交通和通讯方式并不便利,文章很难在短时间内传到北京。
“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口号的“巧合”
中共二大的一个重要历史功绩是在中国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指明了现阶段革命斗争的任务和方向。虽然在今天看来,“反帝反封建”的提法平淡无奇,但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考量,则是中国革命运动中了不起的一桩大事。因为,当时任何政党、党派都没有提出过这样彻底革命的纲领,也很少有人把反对帝国主义和中国革命联系起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苦难的根源是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80多年来,从没有任何政治力量明确提出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在这一点上,《提案》再一次与中共二大的决议不谋而合。
在中共二大宣言中,开篇即为“国际帝国主义宰割下之中国”,分析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手段和危害,指出“现在那些督军间的冲突……加以帝国主义者无穷的操纵,因此内乱是有加无已的。真正的统一民族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和平,非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永远建设不成功的。”[7]这里指出了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关键问题,即军阀混战、国家不能统一,并指明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操纵,进而明确地提出了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的主张。《提案》一文通过对当时中国的分析,指出政府的腐败、军阀的残暴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人民生活无以为继的根源,“在这样情状之下,我们内受军阀的滋扰,外遭国际帝国主义的胁迫,我们的经济日渐枯竭,生活的程度日渐增高,于是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沦落无已,直到奴隶的生活为止了。”[8]《提案》明确地提出“我们鉴于中国内军阀政治的横暴,国外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改良的各种希望都澌灭殆尽了……是有诚意改革社会的人们都应该不能再忍了,起来引导民众,打倒军阀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啊!”[9]亦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口号。
关于帝国主义与国内军阀的关系,在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中指出,“世界帝国主义者为了在中国造成他们各自更大的特殊势力,他们又争相扶助中国封建的军阀,使中国方兴的资产阶级的发达遭着非常的阻碍。”[10]《提案》亦分析称:“为防止我们民众的勃起,乃维持扶植腐败的北方政府(如日本借款给北方讨伐西南),使中国永远在军阀互挣之下不能崛起,他们也可永远遂其劫夺。”[11]《提案》指出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争相扶持军阀,阻碍中国的发展,跟中共二大决议中的分析异曲同工。
“扶助国民党”方针的“巧合”
1921年7月,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对其他政党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12]仅仅一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广州政府不禁阻劳动运动和废止治安警察条例、废止压迫罢工的刑律等事,都算是拥护民主政治的表示。”[13]巧合的是,这与《提案》中对国民党的分析如出一辙,《提案》称中国的国民党“在广州近二年来的设施,如废止治安警察法,承认工人罢工权,振兴市政,发布工会条例,办理外交不辱国体等,也可证明他们还是民主主义者。”[14]对国民党的这种态度,在中共二大决议中更为明确,“国民党所组织的广东政府,更是中国开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运动”[15],对国民党态度从排斥打击转变为了认同。在将来如何对待国民党的问题上,《提案》中明确提出“从今以后我们要扶助他们,再不可取旁观的态度。”[16]而中共二大在《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更是给出了扶助国民党的具体步骤,提出“先行邀请国民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适宜的地点开一代表会议,互商如何加邀其他各革新团体,及如何进行。”[17]
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尽管早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些主张并不十分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革命形势,他们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得也并不娴熟,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在斗争中积累经验。但中共二大决议中提出的“联合战线”“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等主张,在当时指明了革命的方向,推进了革命的进程,符合革命的实际,无疑是正确的。少年中国学会的北京会员起草并提交的《提案》,恰恰与中共二大的这些主张吻合,这说明北京的共产主义者们无论是在思想觉悟还是政治实践上,都走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沿。因此,这些所谓的“巧合”也并不简单。
“巧合”产生的原因
首先,要从少年中国学会产生的背景說起。该学会筹备于1918年6月30日,成立于1919年7月1日,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社团之一。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包括王光祈、李大钊、陈愚生、张尚龄、周太玄、曾琦、雷宝菁等七人。学会诞生之初,就产生了“社会事业”与“政治活动”两条路线的争论。部分发起人主张只从事学术、教育等社会改革事业,如发起人王光祈称:“社会改革者即学会之目的”,“因欲贯彻社会改革之宗旨,遂不能不反对政治活动”[18],将社会改革与政治活动分割开来。在拟定学会宗旨时,最初的方案为“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明显以学术研究为重,并且缺乏远大理想。李大钊等北京会员曾就宗旨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通过他们的努力,才最终确定学会的宗旨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19]为学会发展提出了远大的理想目标。《提案》正是在学会发展过程中,与内部其他思想进行斗争的产物,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提案》能够提出鲜明共产主义主张的时代背景。
其次,要从北京会员的政治选择说起。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北京会员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成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1920年8月,北京会员在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召开茶话会,提出不论是对内对外,都有必要标明学会的主义,“盖主义不明,对内既不足以齐一全体之心志,对外尤不足与人为联合之行动也。”[20]但仍然有部分人对学会的发展有不同的理解,并不赞成会员投入到政治活动当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争论越来越激烈。在1921年的南京年会上,邓中夏、黄日葵、刘仁静等北京会员代表强烈主张应明确规定学会信奉某种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主张就会员从事政治活动做出相应规定。但在这次会议上,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多数人赞同。1922年7月的杭州年会,北京会员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北京同人提案》。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选择共产主义道路的北京会员势必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融进《提案》当中,提出的政治主张也必定是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相契合。
再次,要从《提案》的执笔人说起。《提案》与中共二大决议有这么多的巧合,很大程度是因为执笔人与中共二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提案》的署名中,李大钊是中共的主要创始人,刘仁静是中共一大代表,黄日葵、邓中夏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早期成员,都深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关于《提案》的执笔人学术界尚有争论,尽管《提案》被收录在《李大钊文集(续)》中[21],但多数学者从文笔文风和署名成员的行程轨迹分析,认为这篇文章的执笔人是邓中夏。[22]这就可以从时间上解释为什么《提案》能够在陈独秀提出“联合战线”短短十几天后,便响应这一主张。因为邓中夏当时恰好也在广州,他和陈独秀共同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有可能在广州与陈独秀进行过有关“联合战线”等方面的交流。同年7月,邓中夏在中共二大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成为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这从侧面说明,邓中夏在之前的活动中与中央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条件及时了解到中央的主要政策方针。正因如此,《提案》的内容才能与中共二大的决议如此巧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中国学会从争论走向分裂,从分裂走向消亡,但“少年们”却未曾止步,他们在斗争中选择了各自的信仰和道路。《提案》便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有力见证。早期共产主义者中的多数人曾在某一时期组织或参加过一些学会或社团,并尝试将共产主义的主张融入这些团体,以影响更多的人。随着共产主义思潮的推进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又不得不告别自己曾经组织或参加的这些团体,更加毅然决然地走共产主义道路,很多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便是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界的青年们政治思想的分化、斗争和发展。这种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发展亦是历史必然。《提案》见证了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者的尝试与斗争,见证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决心。从这个角度看,《提案》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珍惜的宝贵史料。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少年中国学会由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于191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社团之一,毛泽东、恽代英、蔡和森等进步青年都参加过该学会。
[2]根据杭州年会的要求,各地会员的提案均须于会前20天提交,由此推出《提案》成文日期应早于6月10日,具体成文日期待考。
[3]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55.
[4][5][7][10][12][13][15][1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26,38,73-74,35,9,19,75,39.
[6][8][9][11][14][16]北京同人提案[J].少年中国(第三卷),1922(11):76-78.
[18]王光祈.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J].少年中国(第三卷),1921(8):2-3.
[19]本会通告[J].少年中国(第一卷),1919(1):43-44.
[20]北京方面的报告[J].少年中国(第二卷),1920(3):58.
[21]李大钊文集(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4-39.
[22]朱成甲.关于《北京同人提案》执笔者的考辨[J].中共党史研究,1997(5):74-77.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