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成果转化现状及问题探究

2021-07-01张晨凝陈梦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大学生

张晨凝 陈梦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5-0012-03

0 引言

科技创新在全世界都空前活跃,全新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浪潮来袭,为了深入贯彻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落实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政策,全面协调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工作,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法》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政策,一系列利好消息促进科技成果不断转化。同时,学者们也积极探讨该问题,徐小洲、梅伟惠等人(2015)从创业、合作、机制、融资4个维度,深入研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难的问题[1]。木志荣(2006)对我国现有的创新教育体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开设优质创新教育课程,二是加强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赵军和杨克岩(2016)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与形势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研究[3]。

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成果成功转化是科研院所特别是高校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还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低、质量不佳、效益低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拟通过调查研究探究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1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原因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自我锤炼和知识学习。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大学生在科技发展与创新驱动下迸发参与创新创业的激情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创新型经济的驱动,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二是国家政策引导;三是全国各类竞赛的推动;四是行业标杆和高校榜样的示范效应。近年来,国内创新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正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内外环境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都参与创业竞赛活动,竞赛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创业构想的机会,让他们敢于尝试、冒险与创新,营造创新氛围,渗透创新文化,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情况调研

2.1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为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情况,文章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在校生为样本,随机抽取600位同学进行问卷发放,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67%,达到研究分析的要求。在样本构成方面,男生为274份(45.82%),女生为324份(54.18%);大一学生为143份(23.91%),大二学生为156份(26.09%),大三学生为179份(29.93%),大四学生为120份(20.07%)。其中,14个院系的样本比例在5.01%~13.43%,样本分配基本均匀。

2.2 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情况

根据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问卷调研显示,目前大学生在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好坏参半。

2.2.1 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低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受访的600名大学生中,知道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这一概念只有11.07%。我们在问卷回答知道与听说过的受访者中进一步调查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情况,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中有45.78%的创新创业成果未转化,有29.59%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失败,有17.51%的创新创业成果正在谋求转化,仅有7.12%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成功。由此可知,仅有极少的创新创业成果得以成功转化。

2.2.2 创新创业成果类型丰富但质量不佳

目前,大学生最主要的创新创业成果类型有学术论文、软件开发、专利申请、创意想法的提供及其他。其中,专利申请占46.77%,主要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两种;发表学术论文占25.60%;软件开发占15.40%。有89.3%的受访者认为在创新创业成果的实践过程中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但存在创新创业成果质量不佳的问题。

2.2.3 阻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因素众多

根据访谈发现,阻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因素众多。近年来,国内创新创业成果的数量整体增加,但由于渠道众多,出现了交叉创新创业成果创新度较低、质量不佳的问题。有54.95%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具体的鼓励政策、创新创业成果收益率不高和缺乏资金支持,政策的不全面间接导致了资金来源的单一化,目前资金主要依托父母资助或者是创新创业成果持有人自筹资金,而创新创业成果收益率不高则直接导致创新创业项目资金链出现断裂,大部分项目资金问题突出,导致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失败。有24.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划分及转化周期不明确。大部分创新创业成果的研究周期较长,创新创业成果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与运营模式。整个过程通常需要2~4年、8~10年甚至更久,所以短期的统计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针对问卷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校创新创业的整体现状趋好,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激情与积极性较高,创新创业成果类型丰富且数量多,但创新创业成果成功转化较少。目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较低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在学生方面,创新创业意识较薄弱;在教学实践方面,创新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在政府政策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目的还不够明确,培养机制尚未形成科学可持续的体系,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因此,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瓶颈,从高校培育创新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政府完善资金政策3个方面提出建议。

3 关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瓶颈的建议

3.1 高校培育创新氛围

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国家鼓励政策不了解、创新方向不明确、创新胆识缺乏、资金匮乏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引导、鼓励师生,将“产、学、研”进行深度的融合,推进企业、高校、各类科研机构等共同创新,打造多类型、多元化的校企創新实践平台与基地。除此之外,高校可以通过改革课程,构建更灵活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重视科技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各高校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成果资金链条的稳定,避免资金链断裂导致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失败的情况发生。同时,在初期深挖市场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避免与实际行业的生产生活脱节,改善一些高校研制的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创业成果市场化失败的情况。培育创新氛围的目标就是要鼓励大学生主动拥抱敢想敢创、敢做会创、万众创新的新时代精神。

3.2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生力军,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学生应当深刻理解创新意识,从而真正地认识到创新意识对经济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主动培养创新意识,一方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可靠途径。首先,要正确地看待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大学生们要做到以下3点:勇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及善于思考。其次,要拥有创新的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基于前面提到的3點要求,进一步成长为集创新意识、思维、技能、精神于一身且富有创造性的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主动培育自身创新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一是努力学习,掌握创新思维与方法;二是勤学好问,树立创新意识;三是积极实践,参与创新创业成果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技能;四是开拓进取,坚持提出新观点与方法,为解决问题和创新而奋斗。当前,科技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的培养成为许多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重要的途径,因此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渠道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在参与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协作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及组织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学习环境进行创新实践的锻炼。高校应加强引导与鼓励,让学生们在课外创新实践中激发自主创新意识,催生创新动能。

3.3 政府完善相关政策

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围绕创新为主体的改革持续推进,需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本文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首先,加快完善相关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比如明确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统一标准、优化科技创新支出、建设公开的自主创新平台、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加强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适当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融资体制。再次,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改革,加强政府部门与高校、企业、大学生的协作,完善“产、学、研”体系,帮助高校提升创新效能培育创新氛围,将创新驱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让各类企业、高校与大学生们利用好全国高校的创新资源。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协调机制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在科技创新背景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也需要广泛地进行国际交流,合理地利用国际资源,从而为大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我们应该正视基础科研领域创新创业成果的价值、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多样性及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质量与效益。

4 结语

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需求愈发明确,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空前活跃密集。针对目前存在的创新创业成果质量不佳、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低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创新创业成果无法成功地商业应用,无法实际盈利,形成一个商业闭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商业化转化中,高校的创新优势决定了大学生应该以原创性研究创新创业成果与创意提供为切入点,帮助企业进一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创新技术成果,让“产、学、研”结合,实现成果的市场化,而在政府出台的相应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也将逐渐形成一套公开公正、科学合理、长期可持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依靠其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极大地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链条不完善等问题。同时,高校、政府与社会的帮助与鼓励将大大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相信这将极大程度地改善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低、质量不佳、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5-48,53.

[2]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3]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34(5):59-63.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