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念夙愿 一生牵绊

2021-07-01钟森

企业文明 2021年6期
关键词:兵工兵器鬼子

钟森

时间是最富意义的变量,充满魔力而又见证沧桑。当时光流转,过往斑驳,回忆散若细沙,那些流淌在岁月长河里的故事,大多会随波散去。穿越记忆的长廊,剪一段铭心的往事、忆一段感怀的曾经,我对于兵器之懵、之萌、之梦,只因一念夙愿,留一生牵绊。

懵懂:只为那一颗初心

人生理想,往往起于懵懂。

每每回望尘封的童年岁月,总会想起儿时的玩伴,其中最难忘怀、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当年的自制玩具——火柴枪了。火柴枪是上世纪60、70、80年代男孩子的“高大上”神器,那个时代的男孩子没有见过、没有做过、没有玩过火柴枪的恐怕是凤毛麟角。徜徉在记忆的长河中,那把火柴枪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永远被镌刻成为历史的印记。虽然也曾因为它有一定危险性而被父母责骂甚至体罚,但它已然成为一个时代、一辈人回不去的惦念与眷恋。

火柴枪,又名洋火枪,是当年小伙伴们最得意、最时尚的玩具。如果当时谁拥有一把火柴枪,那必然是羡煞旁人,于是总会得意洋洋地在小伙伴们面前嘚瑟,感觉自己格外有面子。再当着小伙伴的面冷不丁地打一枪,枪口蹿出一串火苗、冒出一股青烟,耳边听到一声巨响,这阵仗十分惊人、也十分诱人。每当大家在院子里玩耍时,有火柴枪的小伙伴只要一开枪,枪声便如号令,一群小伙伴会一窝蜂地涌向他,期待目睹火柴枪的“芳容”,期待枪声再次响起,更期待自己能逮到机会“以身试枪”。

记得那时候,为了能制作一把梦寐以求的火柴枪,我用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从同学那儿买来安装门窗时用的合页(也可用自行车的链条)、自行车的钢丝铜头帽等材料,打算自己动手。一个周末,我叫上我们“铁三角”的另两个小伙伴,偷偷从家中翻箱倒柜找来铁丝、皮筋、黑胶布等材料,齐心协力捣鼓出一把火柴枪。枪做好之后,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兴高采烈地装上火柴,一边乐滋滋地眯起一只眼睛瞄准,一边使劲扣动扳机。只听“啪”的一声,火柴枪应声而响,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村里久久回响。这一刻,也成为了我人生最难忘的幸福时光。到了晚上,我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嘴里哼唱着《红星闪闪》,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几次把枪拿出来瞅了又瞅、看了又看,直到困意袭来、眼皮打架,我才拥枪入怀,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自从有了火柴枪,我便成了小伙伴中的核心人物。只要一有空,我就带着小伙伴们玩“打仗”,因为我有枪,每次都由我发号施令。火柴枪给我带来的那股子神气与自豪,至今依旧记忆犹新。

玩火柴枪也是有风险的。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玩“打鬼子”游戏,我带领几个“八路”追赶几个“鬼子”,由于“鬼子”负隅顽抗,把门关上了,我便对屋里的“鬼子”大声喊道:“快出来投降,不然我就开枪了!”我一边喊一边朝门缝里开了一枪,而此时恰好有一个“鬼子”正通过门缝观察我们。只听到一声大哭,我们赶紧开门,发现门后的“鬼子”额头正在流血。原来火柴枪打中了他的头部,再偏一点的话,可能就会打到眼睛。我被这一情景吓蒙了。当天晚上,妈妈收缴了我的火柴枪,丢进火灶里给烧了。她一边烧一边责骂道:“成天不好好学习,拿着个假玩意到处糊弄人,长大了能做真枪,那才叫有本事呢。”

我直勾勾地看着火灶里那团熊熊的柴火,十分心疼我的火柴枪。但母亲那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从此燃起了我对“兵器梦”的懵懂向往。

萌动:只为那一念执着

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那个时代,农村的孩子要想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梦想,唯有考上大学这一条路。多年寒窗苦读,我不负家人所望考上了大学,虽未遂心愿考上兵工院校,但也算跳出了“农门”。

大学四年间,由于我就读的是师范大学,课堂教学内容自然与我向往的兵器行业毫无关系。但幸运的是,在我的大学附近坐落着当时蜚声中外的兵工企业。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大学岁月也算被“兵器”润养了,多少弥补了我心里的失落。在这所兵器行业的标杆企业的浸润下,我耳濡目染了它的“王者风范”,心生萌动与渴望。兵器,已然成为我的“诗和远方”。

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大学毕业季,品学兼优的我有三种选择:一是去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任教;二是去考重庆市的公务员、选调生;三是去那所享有百年军工美誉的兵工企业工作。曾经的懵懂与后来的执念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通向“兵器梦”的道路——去兵工企业工作。

带着“象牙塔”里的稚气与理想,怀揣着远大抱负与美好憧憬,我来到了新的工作单位。我为自己的选择自豪,因为我步入了一个拥有百年军工文化的大家庭。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豪情壯志挥洒在这里,要让自己的汗水和着滚滚嘉陵江的奔涌一路往前,在这片沃野上驰骋纵横。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初来乍到,现实与理想形成较大反差: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原因,再加上企业长期以来的积劳成疾,20世纪末的这家兵工企业已是“负重前行、爬坡上坎”的境况,王者风范荡然无存,企业处于亏损边缘,市场占有率急剧下滑、员工士气低落、人才严重流失、企业包袱沉重……面对这欲哭无泪、欲说还羞的尴尬境地,我有过伤、有过痛、有过迷惘,甚至有过对“这面红旗能够扛多久”的疑惑。

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企业状况已然滑入谷底。虽然我已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变成了企业的中层领导干部,但每当看到“风采不再”的企业,看到身边的不少同事、骨干纷纷选择离开,特别是看到有的老领导也逐渐离开,我曾经炙热的内心似乎也被冰封。我面临过内心的拷问、面临过思想的挣扎、面临过艰难的抉择,甚至也有过“当逃兵”的念头。是去还是留的问题,在一段时期内曾在我脑海里苦苦萦绕。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企业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忠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员工可以大展才华、实现价值的时候!回顾人民兵工创建九十年的历史,我们兵器企业虽饱受磨难、历经沧桑,但我们也一次次以兵器人特有的刚毅和勇气,帮助企业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兵器人从来都没有因挫折而气馁,从来都是打不败、压不垮的!正是人民兵工几十年积淀的强大精神与文化感染了许多像我一样曾经在思想上开过“小差”的人,正是昔日那一颗懵懂初心、一念执着向往激励着我,加之自己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愈折愈强的个性,笃定了我必将与人民兵工同呼吸、共命运!

心之所念,向阳花开。多年的宣传工作生涯,我始终跟随着人民兵工跳动的脉搏,在记录历史中不断得到收获与成长。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当代党员》等60多家媒体发文600多篇,多篇作品荣获全国、省市新闻奖。我不会忘却:人民兵工,滋养了我的成长!

梦中:只为那惊鸿一瞥

有一种梦想,是一瞥惊鸿。

时光无言,却总会留下痕迹。2021年,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的坐标系中,这一年注定将留下不同寻常的印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兵器人以登高望远的经营韬略,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擘画蓝图织锦绣,提出了提振人心、激扬斗志的“133”战略。在这一强大战略的牵引下,兵器人的睡梦被惊醒、华盖被掀开,全集团人心涌动、汗水飞洒、风采斐然,激情与拼搏的火炬再次被点燃。

时光未央,岁月静好,未来可期。历史必将铭记和珍藏人民兵工的“惊鸿一瞥”!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追梦人的世界,只有“奋斗”。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作为人民兵工的一员,我深深地知道:“兵器梦”要成真,就需要我们全体兵器人追梦前行、逐梦奔跑。在这方热土上,我将踏着兵器工业的鼓点,以兵器工业的发展轨迹定义个人的成长坐标,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天,在时代大潮中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更多“奋斗的奇迹”,不负韶华期许、不枉时代垂青,与兵器工业同频共振、同轴共转、同向共行,让个人年轮上锲刻一份属于兵器人的特殊印记。我将立足岗位,秉承“钟情翰墨、笔耕不辍”理念,勤练“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脚力,擦亮“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力,增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脑力,淬炼“宝剑锋从磨砺出”的笔力,用笔端描述“兵器深度”,用镜头记录“兵器高度”,用话筒传播“兵器温度”,当好“吹鼓手”,奏响“最强音”,为兵器工业改革发展且鼓且呼、且歌且行!

一念夙愿,笃定一生牵绊!

(作者系中国兵器报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兵工兵器鬼子
一个人的抗战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艰难的行走(随笔)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