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堡垒”党支部
2021-07-01龚远会
龚远会
航空工业制造院金属成形技术研究室(以下简称 “106室”)党支部是航空工业制造院选树的首个“堡垒示范点”,先后多次荣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荣获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0年以来,106室产值和经营规模逐年递增:2011年,产值首破亿元大关;2019年产值突破3亿元;2020年,产值突破4.5亿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大国鲲鹏》,讲述了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的诞生始末,其中大型机翼壁板就是106室重点型号攻关突击队用小弹丸创造的大奇迹。这个承担着多项型号攻关任务和预研课题的团队,这个仅有52名党员的基层支部有何秘诀?
106室原党支部书记邵杰一语道破:“支部工作一定要以科研生产任务为中心,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党员干事创业的平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形成党组织落实各项战略部署的支撑力量。”让我们走进106室,一起解码“堡垒”党支部的“前世今生”。
融入中心打造支部特色品牌
在106室并不宽阔的办公长廊内,映入眼帘是一面精心设计的党建墙,左侧墙面上是52名党员承诺践诺的照片,照片旁承诺内容和践诺措施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从楼梯口通往办公区域的必经之路,员工路过,都会不经意地扫上几眼。
多年来,106室党支部以“传承、融入、创新”为理念,以技术发展为根、党建文化为魂,牢记“塑大国重器之形、淬航空利剑之性”初心使命,不断丰富党建融合的内涵与路径,培育形成了科研项目党建化和党建工作项目化的特色品牌活动。
科研项目党建化。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106室党支部聚焦重点任务抓党建,通过组建攻关突击队、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某两型战机研制任务,106室组建两支重点型号攻关突击队,其中“护鹰”突击队成功中标,使制造院首次成为某重点型号的机体供应商,顺利交付首套产品。“海鹰之翼”突击队历时4年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交付首件飞机中央翼壁板装机件,两名核心技能工人在身边党员感召下,自觉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1人已发展为预备党员。
106室每年开展劳动竞赛,引导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在军民用飞机、发动机研制项目中,党员事事时时冲在前,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作风、比质量、比贡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涌现了一批攻坚克难的先进典型。其中,青年技术骨干杜立华获评“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黄遐获评“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李继贞研究员荣获集团公司“航空之鹰”称号。
党建工作项目化。106室聚焦专业特点和未来型号项目的着力点,与航空工业一飞院结构所党总支开展支部共建。在首次开展的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班支部共建活动中,两个支部近百名党员一起学习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红旗渠精神,探讨如何将红旗渠精神和“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更好地融为一体;双方还通过支部共建,搭建设计与制造沟通交流平台,发挥各自优势,朝着一个目标、执行一个计划,推行“设计制造一体化”的研发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汇聚航空报国的强大力量。
搭建平台激发“英才”干事创业热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在邵杰看来,“人才固本,最重要的就是给员工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既有成就感,又有荣誉感,才会增强研究室的发展后劲。”
把骨干培养成党员。106室党支部依据专业技术及人员特点,均衡发展重点培养对象,严格落实党员发展工作程序,在近3年发展的6名党员中,既有业务突出、善于钻研、创新能力强的博士生,也有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团队意识强的一线技能人员。
把党员培养成骨干。106室党支部积极为党员成长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近几年,推荐的3名青年党员后备干部已走上中层领导岗位,2名党员技术骨干已成为博导,2名党员成为集团特级技术专家。5年来,选拔7名青年技术骨干党员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访问交流,学成归来的黄遐带领团队打造出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蠕变时效成形铝合金机翼壁板零件;邓瑛主持建立航空工业制造院第一个高周振动疲劳测试平台,拓展了专业技术体系;2018年新晋研究员王耀奇带领团队拓展特种能场辅助成形、超轻材料结构、防/隔热结构、智能结构制造技术等专业方向。
依靠人才发展事业,依托事业培养人才。106室先后成立两大类别工作室:成立“专家工作室”,鼓励专家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成立“技师工作室”,鼓励技能人员脚踏实地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组建“科研创新团队”,营造自由宽松、容忍失败的科研环境,鼓励大家积极申报项目,逐渐锻炼了一支知难而进、勇于担当和不断创新的综合性技术队伍,创造了航空工业制造院多个第一:第一个生物交叉预研项目、第一个前沿科技创新项目、第一个国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第一个博士后基金项目。“十三五”期间,106室共承担各类科研任务120项其中重大项目36项,获经费支持2.69亿元,成为制造院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力量。
文化聚力提振全员精气神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与企业发展相伴相生、相辅相成。106室不仅有党建墙,还有一面时时更新的文化墙,营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从最初的专家榜、荣誉榜,到艺术角、学术墙、我们的顾客等不同主题,如今的文化园地已初成体系,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文化墙是全面记录员工工作、生活的“台历”,每年带给员工新的惊喜。在科研生产现场技术成果展区,每一件展品都彰显着过去的辉煌,记录着不凡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党支部独特的文化名片,让每位员工油然而生自豪感与荣誉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展区,有一块大树造型的荣誉墙格外亮眼:最底端是科室领导,他们像基石,扛鼎着106室发展的重任;底端的上一层,是在项目中千锤百炼出来的优秀党员,他们像标杆,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枝繁叶茂的分叉上,留着许多空白,喻意会有更多党员骨干肩负初心使命,继续前行,在金属成形的事业中续写新的辉煌。未来,将有更多的90后和00后优秀青年,加入到这个生机勃勃的基层党组织,在航空制造技术领域成长成才,在航空强国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