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忆 · 新拾
2021-07-01朱嘉仪
朱嘉仪
那天我躺在家里的沙发上,百无聊赖地刷着B站。忽然,一个视频跳入眼帘——“吉他入门:每天陪你学吉他”,我心中一动,鬼使神差地点了进去。
“这一段我先弹一遍给你们听”视频里的小姐姐正在温柔而仔细地讲解着,细细的琴弦在她的指尖下蹦出一个个音符,汇成乐曲。我的心忽然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目光不由得看向了窗边的角落,那静静摆放着的一把吉他,上面已积了一层薄薄的灰。
我的眼前模糊了,久远的记忆缓缓浮现:冬日明媚的阳光下,哥哥抱着吉他坐在窗边,轻轻拨弄着琴弦,一边弹奏一边哼唱着不知名的歌曲,我捧着一本书坐在他身边,沐浴在温柔的日光中,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歌声就这样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闷热烦躁的午后,度过了每一个伴着电扇、蝉鸣和冰汽水的夏天。在我的童年时光里,这是哥哥陪伴我的方式,而这把吉他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可是,时光荏苒,我长大了,哥哥也是。哥哥被调去了外地工作,我则渐渐地被繁重的学业索要去了一个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后来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都越来越少。这把吉他也因为无人弹奏,被冷落在角落,只剩尘灰相伴。
思绪淡去,我起身找来一块布,轻轻拭去了这位老友身上的薄灰,让木质的“大肚子”重新恢复了光泽。轻轻拨弄几下,琴音一如既往。一直听着哥哥弹奏,我偶尔心血来潮,也会撒娇着叫哥哥教我弹。哥哥总会耐心地教,但我终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认真学会。
我抱起吉他走到窗前,打开了教学视频,跟着视频里的那个小姐姐一起调音。由于很久没人调试,调音轴似已锈住,转动起来并不十分容易。我听着小姐姐的耐心讲解,也随着她的样子摆弄着。调准了吉他的音,就可以正式开始学习了。从基本的音阶开始,到不停地“爬格子”练习,再到各种指法,指尖在琴弦中跳动着,慢慢找回了熟悉的感觉。
对于可能产生的疑问,小姐姐都考虑到了,还在屏幕上一一罗列了出来,每一个要点都介绍得十分仔细、清晰,尽可能说清楚了所有细节。记得一开始,我自己试着调音,不太清楚琴轴的转向,稍不注意用力一拧,琴弦“嘣”地一声就断了。我之前可从来没遇到过琴弦断掉的情况,一时间手足无措。于是我打开了B站视频,发现小姐姐把如何更换琴弦,怎样在日常的调音中避免断弦的方法等都逐一讲解清晰了,我跟着一步步地做,竟然完美地度过了我人生第一次“换弦危机”。
在学习弹奏和弦的过程中,我又遇到了难题——找不准位置,导致手指换弦过慢、跟不上节奏。我自己尝试练习了好几次,手指依然像个迟钝的孩子一样不听使唤。我刚开始学琴不久,就遇到了瓶颈,沮丧极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私信了小姐姐,本以为拥有那么多粉丝的她应该不会注意,没想到她不仅认真回复、鼓励了我,还在下一次更新的视频里仔细地讲了一遍——在和弦转换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要点,还透露了可以通过一些手指动作固定位置的小竅门,保证转换时能够更快地找准位置。在她的耐心讲解下,我很快掌握了和弦技巧,也突破了瓶颈。同时,她幽默风趣的讲解风格常常能使我在笑声中抓准重点。学累了,小姐姐还会即兴演奏一段乐曲给我们听。
有时听着她的演奏,我仿佛也回到了过去——那段听哥哥弹吉他、学吉他的时光里。
快乐与痛苦往往是相依相存的。如果说学习的时候是有趣而快乐的,那么练习的过程则是枯燥且痛苦的。吉他的弦将我的手指磨出了茧。
视频里小姐姐认真地说,想要学习一项技能,就一定需要付出努力,还要通过时间的累积。她说到有一个叫“60个小时”的理论,指的是,只要练习的时间超过60个小时,你的技术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她给我们看了她的手指,果然有着厚厚的茧,像是武士的铠甲。我想,哥哥的手一定也是这样的,只可惜那时年幼的我从来没有注意到过。
听着讲解,随着时间的累积,练习次数的增多,哥哥指尖下的那些动人的旋律我已经可以弹奏出来了。在这特殊的时期里,我的琴音也给我们家带来了一丝欢乐。由于疫情的原因,哥哥无法回家和我们一起团聚,我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哥哥,告诉他我已经通过网课学会弹吉他了。哥哥十分开心,同时也希望我能借着飞速发展的、便捷的网课多学习一些东西。在聊天时,哥哥回忆起他曾经学琴时,每个星期都要背着吉他步行去到老师的店里上课,风雨无阻。而现在,我在家里就能有着很好的学习资源,要珍惜这个机会,坚持下去。
“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 ”
琴音响起,我要弹奏一首《无与伦比的美丽》,赠送给那些令人敬佩的战“疫”英雄们。同时我也期待着、盼望着疫情结束后,哥哥回来和我一起合奏的那一天。这一切如果真能实现,网课功不可没。我打开B站,在那个吉他学习的视频下给小姐姐郑重地发送了一句“谢谢”!
微风从窗边经过,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将纱帘轻轻地落下。琴弦被触动,发出了一声悠远的叹息。时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明媚,琴音正好。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