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抹“管网橙”温暖一座城

2021-07-01杨鑫娟

企业文明 2021年6期
关键词:输油襄阳管网

杨鑫娟

他们,送学助教,连续11年活跃在管道沿线的偏远小学,温暖留守儿童;

他们,爱心捐助,连续6年与贫困学生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迎接美好未来;

他们,不畏严寒酷暑,连续5年在每个节假日和周末,到交通路口进行文明出行劝导服务;

他们,爱护环境,连续5年参加襄阳市公益植树,保护母亲河;

他们,无私无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社区邻里爱心跑腿、义务送菜,成为抗疫一线最美的“逆行者”。

他们热情的笑容和真挚的眼神,在醒目的“管网橙”工服映衬下,显得熠熠生辉。他们用朴素无华的行动,温暖着古城襄阳。

他们,就是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襄阳输油处(以下简称“襄阳输油处”)的“管网橙”志愿者!

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储运公司襄阳输油处志愿服务协会(以下简称“志愿服务协会”或“协会”)成立于2010年4月。协会成立了环境保护、关爱孤老、关爱孤残儿童、文明交通、助学送教、夕阳红、红十字和青少年8个志愿服务分队,协会成员由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300人。11年来,志愿服务协会撑起正义、诚信、友爱的大旗,围绕“内育襄输和谐文化、外树管网企业形象”,开展了助学送教、关爱社区老人、文明交通执勤、公益植树等多项志愿服务,以真诚的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楚天都市报》 《襄阳日报》《大河报》、襄阳电视台、南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并多次推出专题报道;协会获得了湖北省荆楚学雷锋示范集体、湖北省优秀志愿者协会、全省经济会议志愿者服务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1年3月,志愿服务协会所在的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储运公司襄阳输油处长虹路社区,获评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为社区邻里撑起一片晴空

2020年11月,长虹路社区独居老人赵迎春不慎摔伤了,造成右腿骨折,需要立即住院。襄阳输油处“管网橙”志愿者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把赵迎春送到了医院,拍片、看诊、办理入院手续……1天后,赵迎春的女儿榆艳从外地赶了回来,志愿者们依然轮班陪着她照顾母亲。榆艳感激地说:“这些‘代理儿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把我这个当闺女应该做的事情全做了!”

2021年3月1日,襄阳输油处志愿者于珊珊在接到长虹路社区老人李振敏的电话求助后,立即赶到老人家中,对李振敏老人说:“您腿脚不好,就别出门了。我这就去银行,给您开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发票去。”

李振敏的独子去年突发疾病离世,老两口悲痛欲绝,曾经的幸福家庭一下子“天塌了”。襄阳输油处志愿者主动走进这个不幸的家庭,自发组成一支24小时在线的“邻里+” 关爱服务队,只要李振敏老人一个电话,志愿者立即上门排忧解难。隔三差五、逢年过节,志愿者们就到李振敏老人家里“串门子”,帮着修水管、换灯泡,陪老人唠嗑,纾解老人情绪。在“代理儿女”们一年的悉心陪伴下,李振敏老人逐渐走出了伤痛,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像李振敏这样的老人,在襄阳输油处长虹路社区并不是个例。在“四供一业”分离移交前,襄阳输油处共有3个社区,412名退休职工及协解人员、56名遗属,其中80岁以上老人31名,这些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成为小站倒班及劳务输出的职工子女心中割舍不下的牵挂。襄阳输油处志愿者本着“交了组织关系、不交爱心服务”的原则,把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关爱劳务家庭作为服务重点,启动“邻里+”志愿服务计划。11年间,志愿者们累计开展社区服务超过2 600小时。

实施“邻里+”劳务家庭关爱服务。志愿服务协会建立了空巢老人及劳务家庭台账,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看望,为老人做饭、收拾家务,当好“代理儿女”送亲情。志愿者们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登门拜访社区的老革命、老红军、老先进,聆听他们讲革命英雄事迹,接受身边的党史教育。

开展“邻里+”居民健康关爱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志愿服务协会的4支“疫情防控志愿小分队”迅速行动,每天2次全面消毒、宣传防疫知识、爱心代购、心理疏导、便民服务……一个个“管网橙”跃动在抗疫一线,成为寒冬里最温暖的底色。他们还与襄阳市中医院建立“企医共建”关系,定期为社区居民义诊,为老人就医开辟“绿色通道”。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他爸是火车司机,一出门就一个星期。我最担心的是上班的时候,孩子没人照顾,谁接送他放学?谁来辅导他作业?晚上睡觉一个人怎么办?……”张湾站女工陶乾乾面临的困扰,也是班组其他姐妹们共同的烦恼。

从2007年开始,襄阳输油处志愿者就开展了“邻里+”女工家庭关爱服务,倒班女工结成“值日妈妈互助组”,不上班的女工当“值日妈妈”,轮流帮助倒班女工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辅导学习等,解决倒班女工的后顾之忧。13年过去了,孩子們渐渐长大,有的考入重点高中、有的大学即将毕业。

让贫困学生能够茁壮成长

2021年3月4日,襄阳输油处20余名志愿者又一次来到管道沿线的古驿镇吕镇村贫困学生张春安、张金鹏两兄弟家中,为他们一家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志愿者们通过9个小时的爱心改造,让这个曾经老旧脏乱、昏暗阴沉的小家焕然一新,帮助他们开启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张春安、张金鹏一家是襄阳市襄州区精准扶贫对象,也是襄阳输油处重点关爱管道沿线的贫困学生。他们的爷爷年事已高,劳动力不足,爸爸精神分裂症未见好转,妈妈过世多年,奶奶前不久也因病去世,一家人笼罩在不幸的悲痛中。

襄阳输油处志愿者在得知张春安一家的情况后,积极策划“爱心改造家”志愿服务计划,改善他们的居住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霾。在改造现场,“管网橙”的工作服成了靓丽的风景线。志愿者们化身“粉刷匠”,对黑旧墙体进行粉刷维护;对室内、檐下、院落堆放的杂物进行全面整理;整改杂乱线路、检查用电安全、重新布置电路、更换节能灯泡;把专门准备的床铺、床垫等家具搬进屋里。经过志愿者们9个多小时挥汗如雨的劳动,老旧脏乱的屋子焕然一新。

襄阳输油处志愿者自2016年起就与张春安、张金鹏建立了结对志愿帮扶意向。5年来,志愿者累计上门帮扶30余次。每逢节假日、寒暑假,志愿者们都會到张春安、张金鹏家,为兄弟俩送衣物鞋子、书本文具、学习资料、米面油、爱心捐款等,并辅导学习作业,为兄弟俩做爱心餐,进行互动游戏,开展心理交流,努力为他们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在襄阳输油处志愿者和地方政府的多年帮助下,哥哥张春安考上了寄宿职业高中,弟弟张金鹏也从咿呀学语的小娃娃成长为一年级的小学生。

张春安、张金鹏兄弟俩仅仅是襄阳输油处“管网橙”志愿者帮助的众多贫困学生中的一个缩影。魏荆输油管道沿线共有大大小小10余所中小学校,大多地处偏远地区。自2010年起,襄阳输油处志愿者“送学助教”的身影就遍布管道沿线的宜城市斑竹小学、钟祥市丽阳小学、南阳市胡营小学、荆门市石桥驿小学等学校,他们自筹费用为学生购买书本文具、体育器材等。

很多襄阳市民被襄阳输油处志愿者所感动,纷纷要求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襄阳市晨光小学体育教师胡杰就是其中的一位。从2013年起,胡杰和其他7名老师跟随襄阳输油处志愿者,辗转到钟祥市丽阳小学、宜城市斑竹小学、宜城市新华小学等10余所乡村学校,为贫困学生上体育课、英语课等,帮助乡村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刘湾小学只有47名学生、3个年级、7名老师,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教育资源薄弱。襄阳输油处志愿服务协会根据刘湾小学需求,邀请优秀教师为留守儿童上英语、体育、美术公开课,并结合管道企业的特性,迎合孩子喜好,开设了管道保护趣味宣教课和手工课。

志愿者赵东妮主动请缨担任老师,“认领”了管道保护趣味宣教课。她说:“我们应该让留守儿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襄阳输油处志愿者的爱心和坚持,得到了管道沿线地区政府及老百姓的赞誉,“企地关系”进一步融洽。刘湾小学所在的孔湾镇党委副书记张保华表示:“襄阳输油处志愿者一直关心孔湾镇的发展,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石油管道保护,为平安管道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让文明新风洒满襄阳

2021年4月24日早上8点,襄阳输油处青年志愿者易荣早早来到位于襄阳市长虹路口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岗”,开始一天的文明交通引导。

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的5年时间里,易荣和他的伙伴们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都在这里“站岗”执勤,协助交警疏导交通。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无论是“60后”,还是“80后”“90后”,志愿者们都秉承着一颗初心,耐心引导文明交通,细致解答行人问题,合理应对突发事件。他们就像一面面旗帜,伫立在城市的交通路口,守卫在“保护汉江母亲河”现场,活跃在公益植树的山头,忙碌在福利院里,温暖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4月27日,襄阳输油处夕阳红志愿者刘作清和老伴起了个大早,和以往一样,他们带上必要的工具,到襄阳市区岘山绿道上捡拾垃圾。8年来,他们和襄阳输油处的其他老年志愿者一道,把地上的塑料垃圾捡起来装进袋子里,再拿去丢进分类垃圾桶。

襄阳输油处的志愿者还积极参加“绿满襄阳”植树活动,至今已坚持了5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今年植树节,志愿者王晶晶带着女儿到襄阳市鹿门山植树。王晶晶望着一棵自己刚和女儿一起植下的树,动情地说:“这棵小树成了孩子心目中的亲密朋友,会让她从小懂得牵挂和责任,学会用自己的一双小手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只要孩子休息,王晶晶总会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岘山绿道,襄阳输油处志愿者大手拉小手,分类垃圾保护环境;汉江畔边,志愿者无数次弯腰躬身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社区楼道,志愿者入户进行文明行为宣传,倡导文明新风;敬老院里,志愿者贴心地为老人按摩洗头,传递温暖;校园门口,志愿者和交警一起,护送学生安全上学放学……如今,襄阳输油处的那些小小志愿者们已经慢慢长大,有的入读初中,有的上了大学,他们把志愿服务精神和文明新风尚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襄阳输油处志愿者纪祥是一名95后,参加工作刚2年,是同事心目中温和乖巧的“小可爱”。他第一次参加献血时,有些害羞地说:“我很害怕打针,以前想献血都没有勇气,这次终于鼓足了勇气。”这一次,纪祥献了400毫升的血,领到了一本红灿灿的义务献血证。

纪祥献血源于对另一位志愿者冯培新的钦佩和感动。冯培新今年55岁,年轻时是襄阳输油处义务献血队伍中的佼佼者。翻开冯培新那三本鲜红的献血证,献血日期排得密密麻麻又整齐有序,献血量累计达到4 600毫升。2017年起,冯培新因身体原因不再满足献血条件。他看着流动献血车上络绎不绝的献血者,有点不甘心:“年轻的时候献完血啥感觉都没有。现在身体越来越差,想献血人家血站都不接收了。”纪祥听了冯培新的话后触动很大,毅然决然地迈出了义务献血的第一步。据统计,襄阳输油处志愿者累计献血量约37 500毫升,为无数急需输血者奉献了满满的爱。

猜你喜欢

输油襄阳管网
襄阳市第七中学
基于第三方施工的长输油气管道保护方案研究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波流联合作用下海上输油漂浮软管动力响应分析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织起一张共管网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
浅谈输油输气管道雷电防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