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情景 析句意 正书写
2021-07-01诸葛良
诸葛良
名句名篇默写,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也是最为贴近教材与日常语文教学的一道考题。考生答卷,也往往先从回答这道题开始,一是容易上手,二是志在必得。但自2014年起,全国卷的命题由填充补足型默写改变为理解型默写(即情景式默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考试的难度,也增强了考题的区分度,所以,还是有对这道题做剖析说明的必要。
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范围,以《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背诵篇目为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可分解为三个要素,即“常见的”“名句”“名篇”。“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即考查内容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阅读和写作中经常会见到的。“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中的格言、警句之类,具体讲就是写景生动、议论深刻、抒情真切、情景交融、富于启迪性和感召力的经典文句。“名篇”是指在人们心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什,既有诗歌也有散文,一般为初、高中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诗文中,初中占50篇,高中占14篇。其中初中诗词34篇、文言文16篇;高中诗词9篇、文言文5篇。初高中合并计算,诗词共计43篇,文言文共计21篇。
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接受熏陶,继承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的要求。名句名篇默写题关乎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在高考复习时不仅要反复识记、正确书写,更应跟理解内化结合起来,不仅是要拿到默写题的满分或高分,还能受用终生。
为对这道考题做精细化的分析,笔者对从2014年(全国Ⅲ卷是2015年)至2020年全国Ⅰ卷、Ⅱ卷、Ⅲ卷默写题所涉及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频次的统计,发现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并不均衡,也不避重复。比如苏轼三份卷都考,频次达到9次,尤其是《赤壁赋》考了5次。杜牧考了6次,其中《阿房宫赋》考了4次,《赤壁》诗考了两次。此外,庄子《逍遥游》和白居易《琵琶行》也各考了5次。由此可见,命题人似乎格外钟爱这些作家作品。我们并不提倡搞抓此放彼的猜题,64篇诗文应全面复习;但对前述作家作品多关注一些,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还有屈原《离骚》及取自先秦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中的篇什,也应高度重视。当然,高中的14篇诗文中,目前《氓》、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近7年一次也没考过,同样值得考生关注。
分析历年高考默写题,有两点值得考生在复习时关注,即命题人选材(所确定的要求默写的句子)的内容和主题。从内容说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思想性即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性即能概括生活中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的方法等;审美性即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主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表现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博大胸怀、勇担责任的句子,描写锦绣河山、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创新变革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句子。
情景式默写题,题目会对所考查的“名篇名句”提供分析提示。考生准确答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字词,联想相关语句
要细读题干,特别是对诗文名句作分析的部分,往往涉及要求默写的名篇名句中的关键字词。当然,这些关键字词在题干中常常表现为其现代汉语的词义,做题时要善于从现代汉语语意联想到相关的文言字词。
例如2020年全国Ⅰ卷的两道题:
(1)《离骚》中“,”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
第(1)题题干中的“上衣下裳”是关键字词,联系原文,对应的句子应为“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第(2)题中的“青衫”即为关键词,联系原文,对应的句子应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准确理解内涵,把握重要文句
有些默写题,侧重于对诗文名句内涵的解说和对其思想情感的分析,题干说明部分往往找不到原诗文的关键字词。这些句子大都是诗文中比较重要的句子,是主旨句或抒情句等。
例如2020年全国Ⅰ卷第(3)题: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
依据题意,题干要求写出的并不是描写重返天上的“我欲乘风归去”,而是揭示顾虑原因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又如2019年全国Ⅲ卷第(2)题: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题干要求回答的不是描述耻于学习这种现象的句子,而是针对这种现象作评价的句子“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把握位置提示,缩小筛选范围
有些默写题,题干还介绍了句子在诗文中的大致位置,考生可由此锁定筛选范围,快速找到相关文句。
例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2)题: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题干点明考查范围为文末,符合题意的句子为“好古文”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两句。
又如2017年全国Ⅰ卷的第(2)题: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题干说明了句子在文中的结尾处,考生只需思考结尾处的原文,依据题干其他要求,很快便能找到“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这三句。
4.依据上下文文意进行搜索,找准规定的默写文句
有些题干,侧重解说的是要默写句子的前后内容。答题时,要先找准文中相关的这一部分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向上或向下进行搜索,找出要默写的文句。
例如2018年全国Ⅲ卷的两道题: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对应的原文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但要默写的不是这一句,而是表转折的下句“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同样,“踮起脚极目远望”,对应的原文是“吾尝跂而望矣”,顺承题干句意,要默写的也是下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看清题干要求,从上下句中搜索,答案分别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规范书写,沉着冷静
默写时一笔一画都要准确,只能写规范的简化字,不能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更不能用其他表示省略的符号。就字体而言尽量写正楷,切忌写草书,因为会让人无法识别。如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
例如2020年全国Ⅱ卷第(1)题:
《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答案為“车柔以为轮”“车柔使之然也”两句,其中的“车柔”不能写成繁体“輮”和“煣”。
又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3)题: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答案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同字相连,第二个字不能用省略符号。
当然,对于诗文句子中的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通假字,以及语句顺序颠倒、虚词遗漏等常见错误,也都是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当格外注意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