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方法探究
2021-07-01孟李君
孟李君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处于劣势地位,初中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不强,反映在试卷上得分率较低。笔者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考点与考题发展趋势的预测,提高师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考查要求的了解,再通过答题技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分析;趋势研究;方法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7-0041-03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Ability
MENG Lijun (Nanjing Lotus Experimental School,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is at a disadvantage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ability is not strong,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low score rate on the test paper.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discontinuous tex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st sites and examination questions,improv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and examination requirements,and then improves students ability of 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 by training answering skills.
【Keywords】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Content analysis;Trend research;Method traini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处于劣势地位,缺少系统的规划与实践,因而导致初中生阅读该类文本能力较弱。笔者认为,若要提高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除通过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应对新课标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也可以尝试对非连续性文本考点与考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高师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考查要求的了解,此外,还要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
1.新课标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这一特殊文本的阅读教学受到了语文教育者的极大关注,它甚至成为了中考阅读题中颇为新颖的试题类型,分值也高,这意味着语文学科的阅读与考试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阅读学习要求,即学生应着重围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展开高效的学习,并形成良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掌握相关试题的答题技巧。基于此,为了提高初中生语文学科的阅读学习备考质量,教师应认清中考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态发展趋势,并努力遵循这一常态发展趋势,采取科学可行的教学指导策略,推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直接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到了语文阅读内容体系之中,不仅拓宽了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知识面,还使其成为初中生不得不被考查的阅读学习内容。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语文课程创新建设中,成立了学习任务群,而非连续性文本则成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任务群中指明初中生进行针对性阅读学习的内容。
然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却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特殊文本的教学指导方法,还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围绕着非連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展开深入的研究。例如教师可对学生的实用性语文阅读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要求:“阅读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由不同类型材料组合而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要善于根据阅读问题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相关信息用于解答问题,从而做到系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内涵,并提高其实用性阅读学习能力。”这意味着非连续性文本内容除了文字之外,还可以是漫画、图表、数据等组合材料,这些材料始终围绕着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主题而呈现,能够让读者从多个角度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理解其主题内涵、主旨大意。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与考题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实用类文本阅读已经由非连续性文本占据主导地位,不再是以往单一的人物传记。这一阅读版块的新题性令人耳目一新,教师要提高学生对这一新型实用性文本的阅读能力与备考水平,则需了解这一特殊文本阅读的考点与考题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的阅读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部分的材料是由四个不同语段材料组合而成的。前两部分材料分别蕴含不同的材料成分,前者蕴含的是叙述性材料,后者蕴含的是数据统计类的材料,也蕴含了与自然教育相关的概念性材料,而后面两个部分的材料皆为阐述性类型的文本内容,对亲生命性学说、生物恐惧症学说进行了阐述。这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要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这样的观点:重视自然教育的必要性。学生在回答试题时,需从四个不同语段材料组合而成的复杂文本内容中寻找到论证这一观点的事实和理论方面的依据。而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第8题有三个文本材料,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内容的获取途径与提炼方式。值得一提的是,2017-2018 这两年北京市的语文中考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主要文本类型也是叙述性文本,不同的是有一部分内容是图表类文本。
从近几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来看,虽然文本类型存在差异,阅读材料的信息提供方式也不同,但它们都是依据非连续性文本类型的具体特点来进行命题。可以说近几年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都是学生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阐述、解释、归述、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跨文本阅读已然成为新中考对初中生重点考查的语文阅读技能。
3.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分析
教师要把握住新时代语文学科的中考新要求,立足新颖的阅读教学备考理念,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新指向,优化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复习教学方案。
(1)采用定位分析法,迅速抓住关键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如何提取文本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教会学生如何提取文本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从部编教材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无论是图文转换还是片断阅读,都需要对文本主要信息进行提取,从而方便学生最快速的理解文本内容。完成信息提取教学后,还需要教师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对文本意义的重整。
根据对读图识表类、材料探究类以及文字拟写类题目的分析,笔者认为非连续性文本提取信息的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文本的三方面信息:
第一,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要重视对标题的分析。
第二,阅读要求。阅读要求是阅读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对阅读的目的进行定位,直指靶心,然后提取所需的信息。
第三,图与文字。图与文字是学生最终能够对文本进行解释的关键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示学生把图画的理解与文字信息联系起来,才能够达到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解释和评价。
此外,第四学段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还要求将经提取和加工过的有效信息,依照一定的逻辑重新组合,化无序为有序,由表及里,由外而内,进入信息的核心或本质部分。然后,根据文本主题内容,将提取的信息围绕主题进行整合,最后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
(2)采用片断联系法,解释文本内容
大多数情况下,非连续性文本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或者写作动机,即便是多个文本组合,也只是在针对同一主题内容进行阐述。那一个又一个材料片段好比一颗颗珍珠,同一个主题就好比将这些珠子穿成项链的线。因此,对多个或者单个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都必须对整体进行关注。 “片断联系法”是材料类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最好的解决途径。
首先,通读,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指导文本的大意。这里的通读不是仔细推敲每个文本的内容,重点在于浏览,对文本表述的基本内容能够做到了然于心。因为非连续性文本每一個板块都是作为文本的整体而构成的,因此,通读的目的就是串联信息的基础。
其次,整合,围绕“阅读目的”找到文本间的联系。多篇组合类的非连续性文本,不必对每个文本内容作深入的内容讲解,因为它们在文本语言、文本内容或是表达手法方面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系,有共同、相异、相反之处,只要根据“阅读目的”进行比较和整合,就可以找到文本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在规律,教授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整合的方法。
比如,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风文化。龙以腾云驾雾、邀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zhào,开始)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一是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二是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2分)
上联:①________炎黄千栽江山难老
下联:凤呈祥华夏万年②____________
如果想答好这道题目,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试题所提供的三则材料,然后通过认真比较、分析和归纳,就会发现这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中华龙凤文化”,最后以此为陈述主体,根据材料写一句结论性的话:中华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3)通过举例联想,得出有意义结论
初中生逻辑思维发展较弱,在进行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除了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更需要通过举例阐释文本的内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能够从文本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需要在教学中采用“举例和联想”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和自主建构意义的能力。
第一,寻找文本相似的结构特征。文本的相似结构是教师举出范例的前提条件。进行文字拟写类的文本教学,教师首要任务便是带领学生发现文本写作的内在结构。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反复的阅读来进行,同时提示学生寻找反复、重叠、对比等比较特殊的词汇,因为这些结构出现的词语往往就是文本的主要部分。
第二,根据文本结构,举出范例,搭建学生写作的支架。教师根据文本的主体内容,举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例子,使学生学生进一步明白文本的写作特征,为学生搭建写作的支架。根据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可以分为为背景支架、直观支架、情感支架和能力迁移支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依据文本词汇进行举例,或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进行举例,又或是从学生写作能力范围进行举例等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内容产生联想,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此外,除文字拟写类文本可以通过举例为学生搭建支架,语文课文的阅读教学,也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非连续性文本,建构学习课文的信息铺垫行支架。如笔者在教授《故宫博物院》《说屏》等文章时,在教学的相关环节引入了与文章相应的导览图,与文章介绍的顺序配合出示,以此既可以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可以增强文本阅读的趣味。再如学习科学类、说明性文章,可以配以图表、数据,铺垫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支架,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
(4)采用问题引导,尝试简单推论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更高层次上,还需要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和形式作簡单的评价和反思,主要包括客观评价文本的逻辑组织方式、文本结构风格特征,综合判断文本后,通过简单推论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毫无疑问,这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即如何使学生在阅读结束后,再深入文本内容尝试简单推导。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能够根据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挖掘文本的兴趣,也有助于阅读思维的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教学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提出问题的适宜性,问题是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思维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即教师需要根据文本特点进行提问。二是提出问题的思考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够联系文本推导出新的结论。
(5)展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教学
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依托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内容,融入了跨文本阅读理念,使得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内容、命题结构和命题指向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针对中考阅读考点的变化,初中生应该把跨文本理念融入到语文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另外,教师可引入专题式教学策略,科学设计非连续性文本的专题教学方案,让学生围绕着这一特殊文本的专题内容展开协作性的高效率学习。这一专题式教学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合作探究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学生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强化自己对非连续性文本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例如教师可根据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分类,设计不同的专题教学方案,如图文结合类的专题教学、纯文本信息组合类的专题教学。图文结合类的专题教学内容可涉及到图片、漫画、数据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让学生直接获取这些材料中蕴含的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将其系统地处理与整合起来,再让学生结合阅读问题,对比已经处理好的材料信息,从中归纳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在纯文本信息组合类的专题教学中,学生可从实用性文本内容中针对主题一致或者主题矛盾的材料,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并进行概括性的归纳与总结,以形成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跨文本阅读的学习能力。
4.结语
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指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语文阅读的一个分支,虽然占据的领域是狭小的,但从长远来看,其教学意义和教学价值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