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城乡一体智慧书房建设
2021-07-01许大文
许大文,胡 楠
0 导言
伴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作为重要的信息和知识服务机构的图书馆[1]发生了颠覆性改变,许多城市图书馆在打造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上积极探索,浙江温州、江苏扬州、河南洛阳等地图书馆均较具代表性。相较于这些城市,浙江嘉兴的关注点倾向于公共图书服务体系末端的衍生探索,城市先行,兼顾农村,即在村(社区)这一行政单元上,拆除时间、空间“门槛”,从有形的图书和服务向无形的知识、信息和精准服务方向转变,规划智慧空间,建设智慧场馆,创新智慧服务,推进智慧管理等角度进行探索,构建起覆盖城乡、互联互通与智能化的新型城乡一体公共图书馆智慧书房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智慧书房是利用信息化和智能物联,实现无人值守和读者自我管理服务的全开放、高品位的自助实体图书馆,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在服务体系内实现文献资源“一卡通行”“通借通还”以及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智慧空间、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阅读的“四智”理念,将其打造成村(社区)居民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体验中心,实现“六位一体”。智慧书房致力于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节点和支撑,成为传统阅读阵地的现代延伸和有益补充,为群众带来更健康的阅读环境和更愉悦的阅读享受,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文化服务瓶颈问题,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 嘉兴市城乡一体智慧书房建设概况
2016年底嘉兴市在社区试点建设第一家智慧书房;2017年嘉兴市图书馆总馆建设智慧书房;2018年1月,秀洲区洪合镇凤桥村试点农村版,开始村级智慧书房建设探索;2018年4月,高照街道智慧书房作为街道智慧书房的试点,成为嘉兴首个和街道分馆在场馆上融为一体的智慧书房。截至目前,嘉兴已建成智慧书房(含礼堂书屋)273家,其中市一级智慧书房(含礼堂书屋)57家,实现市(县、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为依托的城乡一体智慧书房建设体系,各点实现人脸识别(市民卡或身份证)测体温、健康码刷卡进入、自助借阅、数字阅读、读者活动、高科技体验等服务,满足了人们追求优雅阅读环境和品质生活的愿望,受到同行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开设专题报道。截至目前,总到馆220余万人次,图书借阅量约77万册次,举办阅读活动近2,000场。从白天到黑夜,从城市到乡村,智慧书房成为市民阅读、交流和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嘉兴最接地气的文化风景。
1.1 顶层设计
智慧书房是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转型提升,推进城乡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嘉兴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需“深化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嘉兴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大力推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汽车图书馆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服务方式创新”[2]。2018年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台《关于推进嘉兴智慧书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智慧城市”项目在设施建设、资源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效能等方面的重点内容,致力于将智慧书房打造为文化地标[3]。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社会参与为原则,在原有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联动”基础上进行新探索,明确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建设的主体责任,按照先市区后乡镇的建设进度,由属地公共文化部门牵头,选址在环境优美的风景区,或在商贸繁华、市民聚居的闹市区,毗邻大型公园、社区、广场和村文化中心等区域,推行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方式,使智慧书房发挥最大效应。从政府层面明确将智慧空间、智慧服务城乡均等理念作为智慧书房建设主基调,将智慧书房作为嘉兴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末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做好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智慧空间、智慧服务、智慧阅读、智慧管理”建设模式。
1.2 智慧空间
空间打造注重智能化的设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嘉兴市智慧书房在物理空间上实现智能化,注重人文关怀,关注用户体验。例如,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人脸识别测体温、健康码一体化;智能照明系统,实时监测书房内光照变化,智能切换照明模式,平衡环境照明与重点照明,满足健康光体验与绿色节能的要求;智能紫外消杀系统,智能设置消杀时间,与门禁系统相结合,为公共区域提供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的紫外线消杀方案;环境监测与净化系统,在有条件的智能书房实时监测温湿度、PM2.5、甲醛含量数据,并根据实际空气品质自动开启空气净化功能;噪音监测与广播系统,智能监测室内噪音,预设警戒分贝值,自动播报语音提醒,支持远程广播;异常情况监控及报警系统,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场内跌倒、打架、奔跑、人为破坏公共设施财物等异常行为,自动短信报警;智能数字显示屏系统,显示智慧书房实时监测信息,控制书房内的智能设备。此外,智慧书房专门设置了阅读体验区、阅读活动区、文化长廊展示墙、数字文化展览等多个功能区块,配置墨水屏阅读本、数字图书借阅机等移动阅读设备,提供听书会、儿童绘本讲读、新书发布、英语角等阅读活动,为市民读者提供随手可得的立体型、沉浸式阅读体验。
1.3 智慧服务
在泛知识环境下,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智慧书房的建设秉持“用户需求在哪里,智慧服务在哪里”原则,让阅读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公益性、无差别、便捷化的一站式智慧服务。
(1)自助智能阅读服务。读者进入智慧书房可直接“刷脸”或凭身份证、市民卡、借阅证等有效证件刷卡入内,享受自助办证、自助图书借还、阅览、自习、数字阅读体验、“云”艺术体验、无线上网和阅读推广等一站式自助体验服务。例如,读者可以在阅览区使用墨水屏阅读本进行阅读;通过数字图书借阅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将电子书下载到手机上,随时阅读;也可欣赏精美的数字主题展览等,实现可听、可视、可享的多重阅读体验。
(2)智慧书房阅读小程序。针对用户个人阅读需求,开发智慧书房阅读小程序,提供智慧书房查找、地图导航、图书推荐、图书查询、阅读打卡、积分查询、人脸照片录入等各类信息服务、阅读分享功能及政策传达、活动通知等信息接收功能,实现基于用户个体的智慧阅读。例如,读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查找附近的书房,查找图书、创建流转笔记,看到通过大数据分析阅读习惯、年龄、性别等指标系统智能推荐的图书等。
1.4 智慧阅读
科技革新带动了阅读变革,除了静态知识的交流,图书馆更是动态知识的交流中心,即是人与人的交流中心[4]。智慧书房顺应潮流,建设基于群体(资源与读者、管理者与读者、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互动交流的智慧阅读平台,在平台上实现智慧馆员、读书打卡、阅读笔记、图书推荐、积分排行、活动组织、活动推广、消息传达、宣传等功能。搭建开放式的阅读互动交流平台,宣传阅读活动,达成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无缝对接,实现阅读活动的互融互通;建立读书社群,激励读者阅读的积极性,拉近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专家、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深度沟通,增进融合度,实现人际交往的互融互通。
1.5 智慧管理
智慧书房采用与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多方合作、盘活社会资源的创建模式,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属地运营的方式,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节约化、智慧化管理。目前已建成三个软件平台进行无人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即智能物联系统,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管理维度的系统管理平台,书房管理员移动端等三个软件管理平台,构建统一远程管理,可随时智能管控、统一考核,实现所有数据与图书馆现有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可分析、可溯源的智能化大数据服务平台。
(1)打造智能化的智慧书房物联系统。为智慧书房智能硬件设备提供设备管理和智能监管服务,硬件设备系统包括已认证的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环境监测与净化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紫外消杀系统、噪音监测系统、异常情况监控及报警系统、智能数字显示屏系统、智能AI监控系统等,实现实时监控与管理。
(2)建设系统的智慧书房四级管理平台。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管理维度的系统管理平台实现三级监控,可以查看所辖智慧书房的实时监测信息并进行后台管理。实现各级信息发布、共享;设备管理及设备报修;智慧书房巡检管理、整改消息推送;异常情况预警,公共阅读数据和公共阅读服务监管。
(3)建立便捷的智慧书房应用管理小程序。开发管理员移动端小程序,为书房管理员提供可移动的系统管理,包括工作台、实时监测数据查看、巡检管理、设备报修、消息接收等。借助物联网,实时监测图书馆设备和场地使用及人员访问情况,通过后台读者借书、还书、办证等大数据收集、分析,实现对借阅量、到馆人次统计等社会效益统计分析,实现最大程度的科学管理。
2 创新举措
2.1 构建智慧阅读生态,探索节约高效建设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要可持续发展,除创造社会效益,还需关注经济效益,注重运营方式,体现社会价值。嘉兴智慧书房融合“空间、人、资源”三大核心要素,构建包括智慧空间、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在内的智慧阅读生态系统。在设计和环境营造上融入环保、简约、可持续、人性化、创新等理念;在空间设置上集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体验中心六位一体,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中心;在资源提供上,实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融合,使读者可以线上线下同时利用图书馆资源;采用无人值守与管理平台相配合,管理人员退居“幕后”实现“隐形”监督和管理,节约了人力成本,解决了人员配置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的难题。智慧书房以总分馆制为依托,并将自身纳入服务体系的末端建设重要一环,集结了一个从城市到乡村,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智慧书房服务网络,解决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薄弱的难题。目前来说,嘉兴的做法为国内首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建设时代的一次成功探索。
2.2 融合实体和虚拟空间,打造智慧生活共享空间
斯科特·厄尔认为,图书馆空间在设计理念上应提倡开放灵活,为用户提供独特空间氛围来满足交流与创造的要求[5]。智慧书房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充分实现智能化运用,更利用“黑科技”打造成虚实结合、融分享和展示于一体的大阅读共享空间,实现人-物、人-人相连,构建富于感知、互联互通的智慧阅读、智慧生活的共享空间。
(1)实体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和人性化。在实体空间定位上,分设数字阅读体验区、亲子阅读区、地方文化展示区、休闲阅读区等功能区块,但未在物理空间上做实体分割,遵循大阅读空间的原则,使实体空间更灵活、智能、多元。配合智能物联系统自动感知、识别、记录读者行为和状态,如刷脸进出、自助借还等服务;读者通过智慧书房小程序可以实时查看温湿度、亮度、照明等环境情况,并上传阅读需求,而后台可以通过智能物联系统,根据读者需求进行动态调节。
(2)虚拟空间打破服务时空界限。虚拟空间作为实体空间的辅助和拓展,包括在线服务平台和AI高科技空间等。例如,智慧书房阅读小程序设有“馆员风采”“馆员荐书”两个栏目,可以分时间段、分主题提供在线服务,实现实时人机交流;读者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媒介进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通过智慧书房阅读小程序,与管理员或其他读者进行在线交流、分享知识等。
智慧书房突破实体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深度融合,“智慧大脑”通过物联网系统和小程序实现服务大升级,打造了一个真正开放式的可听、可看、可享的大阅读共享空间,使读者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段都能够享受图书馆服务,实现阅读服务触手可及。
2.3 加持颜值、内涵,提升服务效能
智慧书房不仅在空间打造上做文章,更注重阅读增值服务,大力促进空间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从设计理念、功能布局、服务提供等方面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智慧化、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建构了一种新型阅读模式。
(1)阅读资源更加丰富和有特色。从资源层面看,融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每个智慧书房均提供不同主题且融入本地文化特色的知识资源,开设主题专架,宣传主题特色文化,如党建专题、地方特色文化专题、经典名著专题、女性专题等专题图书推荐墙。高照街道智慧书房以运河文化为主推元素,打造运河文化专题展示区;新丰镇竹林村智慧书房以村史宣传为重点,架设村史宣传专架,推广本地文化。
(2)注重地域文化、新科技和体验的有机结合。从空间层面看,以特色主题空间打造为主,聘请专业设计师进行“一对一”的设计,体现地方元素、风格新颖独特。一是打造地方文化展示空间,设立文化长廊展示墙,提供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图书、期刊、照片等展示服务,让读者获得视觉享受,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王江泾镇智慧书房以荷花为设计理念,结合纸质资源展示墙和电子借阅机等专题数字阅读介绍等方式传播当地的荷文化。二是打造移动阅读体验平台,融合数字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App、嘉图电视图书馆等移动阅读终端提供知识服务,开展知识普及。三是打造数字文化展览空间,借助画屏展览系统,提供精美的数字主题展览,应用画屏技术还原优秀文化作品,方便智慧书房与图书馆间联动进行主题文化宣传。
(3)面对读者的服务更加多元和精准。从服务层面看,智慧书房提供分众分龄的阅读推广服务。例如,针对学龄前儿童群体,实施“阅读全家 书香嘉兴”项目;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老年信息素养培训;针对属地居民,开设地方文化系列讲座,推广本地文化;还有针对未成年人群体的儿童绘本讲读及面向全龄段的新书发布、听书会、英语角等服务。
智慧书房的服务内容不局限于提供基础服务,而是转为深层次挖掘的、精准的个性化知识提供,避免属地服务的同质性,对不同的群体提供精准服务,融合了阅读服务与创新服务,打造成学习、知识、交流、展示中心,为读者提供了最贴近需求的全方位、立体式智慧服务。
2.4 跨界融合,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数字时代图书馆必须更新传统角色,要从以借阅为主体转向以活动为主体,以保存为主体转向以交流为主体,加强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6],要求图书馆跨出合作步伐,打破信息资源、图书馆、用户三者之间的壁垒,实现共赢[7]。智慧书房与当地党群线、宣传线、团委、妇联、工会、旅游等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度融合,为推进全民阅读开辟新的路径。例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题展览可以在智慧书房中进行精美的数字展示,构建互动直播会场和主题讲座分论坛,在书房中形成互动文化新氛围;当地的宣传部门可以借用智慧书房的地方文化长廊等区块进行系列的文化宣传;团委、妇联、工会等组织还可以在智慧书房开设专题讲座,举办村(社区)集体活动,增进当地读者的相互交流,激活当地文化活力;旅游部门可以结合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打造嘉兴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建设文旅融合基地等。从本质上讲,跨界融合其实是双方资源的共享和置换,智慧书房把握住了“图书馆+”的两个关键:阅读资源和阅读推广活动,注重文化活动品牌化和多元化,打造综合性的文化与教育基地。此举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扩大了服务半径、提升了影响力,也激活了社会阅读的积极性,展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途径。
2.5 数字化转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创新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断创新创造和应用新的理念与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过程[8]。智慧书房的社会创新在于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和智能物联技术,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1)智能管理系统和大数据的利用提升了服务的能力和效能。智慧书房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精准收集和获取公共阅读场地、设施,公共阅读人群、阅读状况等涉及公共阅读的民生数据,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归集和分析公共阅读民生大数据,可为政府各级主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为城市公共阅读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以信息化提升政府公共阅读服务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市、区(县)、镇(街道)范围内实行三级监督管理,实时把握智慧书房运行情况,对运营、人员、资源等进行统一调配和实时监督,实现经济化、全面化的智慧管理,为智慧书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和合理的空间布局,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运用,确保书房能够长期无人化自助运行,不仅提高公共阅读场馆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而且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品位和品质。利用智慧书房空间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比如市民信息素养培训、嘉兴有意思地方人文课堂、阅读指导课程等,形成一个小型的社会服务中心;读书社群的组建、活动和交流,增强村(社区)居民之间、居民与村(社区)干部之间的融合度,将有助于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智慧书房的出现,将平时很少交流或从未谋面的村(社区)居民汇聚起来,构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社交需求。
3 智慧书房可持续发展思考
3.1 打造品牌,更具人文关怀
推动智慧书房向前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是阅读资源和阅读推广活动,既能传递知识,也能增进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智慧书房在建设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不仅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构建立体化的阅读环境,提供人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要充分利用空间、场地和资源,举办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活动。比如,定期开展阅读沙龙、读书分享和电影赏析;举办针对老年群体的电脑知识培训,针对市民的信息素养培训,针对农村阅读指导薄弱而特设的“好宝贝”“好家长”课堂等,体现公共文化的包容性,阅读服务如毛细血管一样,扎根农村,到户、到人,让城乡实现同等的“阅读待遇”。
3.2 明确定位,体现社会价值
现代公共图书馆空间正在成为公共展示、艺术交流、文化碰撞和社会互动为形态的3.0版本的城市公共空间[8]。智慧书房作为图书馆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应在布局上定位明确,建设文化共享空间,在馆藏文献、品牌阅读活动、整体建筑风格、主题功能展区等各方面展现城乡新文化。每个书房要找准定位,结合实际,发展特色的智慧书房,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集阅读、文化展览、数字体验、互动直播、特色文化等在内的新鲜服务,让智慧书房能够成为城乡文化展示空间、文化新地标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城乡文化新名片。
3.3 学习网红思维,加强服务营销
智慧书房拥有惊人的“颜值”和大量的资源,但缺乏有创意的宣传推广,仅以简单的订阅、消息推送为主进行营销。可以利用“网红”思维,找最具风格的亮点开展营销服务,主动为读者展现个性化、现代化、专业化的书房形象。比如,“文化行走阅读嘉兴”——E路大巴带你云游嘉兴文化地图:嘉图总分馆打卡活动,通过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禾点点等本地新闻媒体宣传造势,掀起“网红地标”的打卡活动;借助名人效应,寻找当地文化名人、正能量自媒体人分享书房的读书、交流经验或在书房开展活动以吸引大众关注;结合文旅融合概念,打造书房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让读者互动产生情感共鸣。
3.4 规范社会力量,推动标准化建设
目前智慧书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志愿者未经过系统性的培训,难以快速进入角色;参与服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服务即图书整理与上架,没有质的提升。应提升格局,运用跨界融合思维开展“阅读+”服务,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的规范化。要打破封闭的思维模式,跳出狭隘的专业服务层面,深化阅读服务的参与主体、主题策划、服务内容、运作方式等方面的“+”思维。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团体、个人等各方力量参与书房的公益性阅读项目;在运作方式上也可以探索社会化、市场化,通过购买服务、服务外包等各种方式开展书房智慧服务或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监督管理。比如,依托书房管理员移动端实行后台智能监控管理,结合嘉兴“两员”建设,即文化专管员及社区文化下派员进行兼管,将基层的文化管理员由“守门人”转变为“掌门人”;探索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通过招募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开展读者需求调查和阅读推广等活动,形成“我的书房我来打理”的服务模式。
4 结语
智慧书房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完善的过程。建造智慧书房并不难,难的是让读者走进智慧书房、留在智慧书房。智慧书房既是提供智慧化服务的地方,同时也是让市民汲取智慧的地方[9]。目前嘉兴智慧书房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探索及初步发展阶段,后续将持续在品质和标准上下功夫,在推动地方特色主题书房、实现跨界融合等方面探索常态化发展途径;在设施设备、服务内容、服务管理、监督与反馈机制上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引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更好地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公共文化需求,让智慧书房嵌入城乡阅读生活,宣扬新的读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