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2021-07-01田禄周俭
田禄 周俭
摘 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了解决传统建筑模式存在的建设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施工效率低、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质量安全问题、质量安全管理及相关案例,以期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模式;环境污染;装配类型;工程管理
1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1.1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设计方案对施工起着指导作用,是施工的基础。而设计人员很少考虑施工现场的影响因素(如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的拆分、运输、堆放等因素),这大大增加了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工作人员很难控制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要素。此外,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工期。
1.2部件工厂的生产要素
预制建筑构件需要在工厂加工,运到施工现场组装。因此,生产构件的工厂非常重要,其生产水平和成品构件的运输方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确保成品构件质量,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1.3协同管理的影响因素
与其他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更高,对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要求更严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做好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工作。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各个环节要紧密配合,管理人员要合理划分施工工序,分配岗位,设计单位、生产单位、施工单位要相互配合,增加了项目协同管理的难度。协同管理已成为装配式建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建筑企业需要设计、生产、施工三者协调推进,依靠信息技术促进施工环节的协同联动,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1.4管理者的影響因素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预制、成型、维护都对现场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笔者调查发现,在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中,大多数管理者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而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继续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其他建筑不同,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装配式建筑管理的需要。因此,管理者只有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引入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保证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
2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分析
2.1前期管理优化
前期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施工前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的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策划、施工现场检查、施工准备等。
设计单位应做好施工图的交底工作。设计师必须向业主说明工程的重难点和主要施工方案,并与材料厂家沟通,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进场时间。工人需要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组织施工过程和计划,分析注意事项,签订合同。管理人员在检查构件质量的同时,还要要求设计单位做好设计交底工作。建设单位在熟悉工程概况后,上报设计内容和建设重点(如建设进度、材料质量、建设依据等。)给业主,并征求业主的意见,从而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施工前,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分析施工细节和要点。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编制施工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的适用条件、使用过程、注意事项、相关标准等。此外,管理人员需要详细解释每一个施工细节,以确保施工秩序。此外,管理者还应做好施工风险的防范,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以便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2施工管理的优化
为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严格管理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落实施工任务(如塔吊配置、材料转运、设备维护等施工任务),确保施工有序进行,缩短工期。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专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制。此外,在采取防护措施之前,管理人员应与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讨论如何实施施工安全措施。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中,管理者应严格控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者还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比如,建筑构件吊装前,管理人员要安排专人对构件材料进行标识;吊装过程中,吊装人员要计算塔吊必须具备的振幅和吊钩高度参数,以保证吊装安全;组装构件时,各作业班组应详细记录设备的位置、数量、规格,由专人整理,交施工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核查保存。
2.3系统建设和人员优化
近年来,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建设理念都是以人为本。主要原因是人是施工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企业要创新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管理制度,实现施工管理全过程。企业还应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另外,施工企业需要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来完善施工细节,比如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划分(如塔吊施工、组装施工、连接施工等。)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此外,管理者需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现场检查、施工单位自检等。,并成立监理小组,对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施工效果进行全面监督。当发现问题时,管理人员应及时指出,并要求施工人员及时解决。施工结束后,管理人员应采取验收措施,检查施工质量是否合格。
3案例分析
3.1项目概况
某会展中心建筑面积约9万㎡,总投资29亿元,工期6个月。施工单位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确保按规定时限完成任务。
建设单位采取的管理措施有:①创新建设模式。本项目采用EPC建设模式,实行设计、生产、施工、装修、BIM五位一体管理,形成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实现信息集成共享。②创新管理理念。在本工程中,预制构件的制造周期、安装周期、接缝连接的灌浆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零部件进场计划。此外,根据施工过程的要求,预先确定设备的技术参数,从而提高施工管理效果。③采用先进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建设单位采用BIM技术。基于BIM平台,管理者可以及时优化项目管理方案,加强信息交流,有效衔接设计、采购、运输、施工等环节。此外,管理者还可以利用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的深度集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管理人员可以将实际结构与模型进行比较。当发现结构存在问题时,应立即整改,并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工作人员必须对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和归档,实现安全管理的平台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降低安全管理的成本。
3.2加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培训。
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建筑行业人才。有关部门也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建筑行业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训活动,培训对象包括建筑设计、预制构件、施工、监理、劳务、装饰、造价、房地产等相关单位人员。有关部门还应安排有关专家现场授课和回答学生提问,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施工现场观摩学习,采取理论技术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4结论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方案设计、构件工厂生产、协同管理和管理人员。笔者认为,建筑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出发,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员工能力,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肖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20,22(223):129,137.
[2]刘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甘肃科技纵横,2020,47(3):47-49.